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人类的全球王国在我生活的时代,人类的历史进程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和令人吃惊的变化。但就近几十年历史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类数千年缓慢发展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的富有生气的纪元开始。标志着这个变革的那些重大事件对我们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以致于我们对这个新时代是光辉灿烂的还是阴森可怖的这一问题感到迷惘。事实上,它是已经变化了的地球上的人类处境问题。人类从它成为地球这颗行星的许多生物之一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建立了自己的无与伦比的帝国。  相似文献   

2.
遗传还是环境?在许多英国俱乐部中,有一个极不寻常的俱乐部,它聚集了一些相信地球是平面的人。诚然,尤利·加加林沿轨道的飞行,客气点说,震动了许多崇拜这种陈旧假设的信徒。但是,仍然还剩下几百个古怪的人,他们不愿意容忍星球是圆的说法。跟他们去争辩恐怕是无益的。在我们的国家里,好象没有对地球是平面的概念的拥护者;在任何场合下,都没有听到过他们的这种主张。可是存在着对一种观点的辩护者,按照这种观点,天才、才能、能力都只是教育的结果。认为所有人的先天素质都完全一样。这种观点的提倡者,甚至有时也闯进了科学刊物中来。跟他们的辩论,大概也正如跟地球是平面的俱乐部成员争论一样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3.
真月 《法音》2005,(11):6-11
(2005年10月24日)一、讨论的背景与前提我们生活在所谓“世界化(全球化)”时代中,世界化可以说是通过地球这个空间概念融合在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从天文或宇宙观点看待地球这个行星,并表示在这个行星内展开的各种状况特征,强调了一种将“地球“看作是一个单位的认识。过去,我们将该地球称之为世界,为了将在此生存的所有人与生态系中的其它动物区分,把它称之为人类。“人类的发展”是指,超越特定地区种族或文化界限的地球上所有人共同的较为正确的成就。当前的人类正经历着对可持续发展持怀疑态度以及担心人性丧失等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些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分别表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例如:“物质”作为哲学上的一大范畴,它是一切客观事物的总称,是集合概念,我们可以说“物质决定精神”。而在“水是物质”这句话中,它又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是非集合概念。如果我们从上述两个判断推出“水决定精神”,就很可笑。  相似文献   

5.
人们说,21世纪是网络空间(Cyberspace)支撑的世纪。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时代,一个万维网的时代,它意味着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信息世界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消除了地理距离的障碍,使地球上相距遥远的人们之间变得近在咫尺,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快乐。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滋生着前所未有的人类犯罪与伦理问题,如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人类文明的唯一摇篮。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自诞生以来,已经是具有46亿年高龄的历史老人了。那么,在遥远的过去,地球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随着岁月的流逝,地壳是怎样运动变化的呢?现在地球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自古以来就如此这般呢?还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呢?地质学家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方向红 《哲学研究》2012,(4):65-73,128
自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身体所作的卓越分析以来,身体已经成为现象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今天,它已经越出了它所从出的领域,正在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带来新的视角,注入新的动力,例如,我们既可以看到以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概念为基础或受其启发  相似文献   

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其实只要我们改变浪费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因此,具设计感的艺术家透过独特的创意表现出环境污染的另一面,别具匠心的作品也促使人们更加关心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9.
泓坡  金在一 《法音》2008,(11):7-11
正处于危机的地球环境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俨然又迫切的问题。环境问题不只是生活中单纯的琐碎问题.而是已成为关系生命本质及生存的问题。它不仅是人类的问题,而且是左右地球一切生命生存的问题: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也是影响后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其实只要我们改变浪费、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因此,具设计感的艺术家透过独特的创意表现出环境污染的另一面,别具匠心的作品也促使人们更加关心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其实只要我们改变浪费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因此,具设计感的艺术家透过独特的创意表现出环境污染的另一面,别具匠心的作品也促使人们更加关心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话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瑛 《道德与文明》2002,(5):18-20,49
公正这个概念、范畴,使用范围极为宽泛,内容极为丰富,它可以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里应用;但是它本身又是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更具体的内容充实,它在任何领域里都是软弱无力的.人们对于公正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一定要用历史的、具体的眼光对待.要弄清我们所追求的公正,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下的公正.我们所反对的不公正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下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13.
寓言4则     
疑惑的星星星星在天空里一闪一闪地放着微弱的光,它很纳闷:自己这么强大,要比地球大出好多倍呢!可在人们心中满天的群星也抵不过一个小小的地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它大喊!地球告诉它:我在人们心中很重要是因为我把自己放得很  相似文献   

14.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著《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标志着人类关心生态环境问题的开始。经过多方面学者20多年的共同探讨,至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布朗出版《建设一个可续发展的社会》,可续发展概念得以确立。所谓“可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这个概念标志着对人与地球关系的认识的飞跃,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意义理论?(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一个句子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的真之条件?一个词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对确定任何含有它的句子的真之条件所起的作用? 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说,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回答,代表厂那些不会完全放弃意义概念的哲学家们对说明此概念最流行的看法,比如,弗雷格、写《逻辑哲学论》的维特根斯坦、以及戴维森等都曾明确地坚持过这个概念,等等。肯定的回答是否是错的,我完全没有把握。不过有一点我相当肯定,即这样一种回答会面临一些棘手的困难,而且,只有在我们说明了如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们才有权假定这种回答是对的。在我看来,我们为什么应该需要或者我们如何能够在这里使用真这个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真和假这一对概念),也就是说将其作为意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或一对概念),绝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对这样做是必要的或可能的,需要加以证明,否则我们没有权利假定意义和真就是以弗雷格所设想的那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成唯识论>的"俱时因果"观念有深刻的哲学理由,它深层次地反思了人的因果和时间意识,告诉我们,不是生灭(或运动)在时间中才可能,反而时间与生灭共同是在对"现在"的"现证"基础上才被假立的;"现在"概念,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所指称的不是时间得以绵延的一个因素,不是相对于过去概念和未来概念的一个概念,而是比过去概念与未来概念更为根本的一个概念,它所指称的是有所显现的那种状况."现在"即"显现在前".  相似文献   

17.
斯宾诺莎的宗教概念是斯宾诺莎主义的重要方面。这一少有人作专门研究的宗教概念应当受到关注,这对于我们的斯宾诺莎研究的深入是绝对必要的;对于我们的今日宗教问题的思考亦绝非无益。本文拟从斯宾诺莎的著作出发,考察其宗教概念的特有内涵和本质,并对它作出应有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27日17时51分,火星在5576万公里外的天庭——这是6万年来它与地球最接近的距离,同地球“凝目相望”,火星的视直径达到25.11角秒,是观测的最佳时机。29日,它与地球和太阳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逻辑学教师在课堂上讲:“人比老虎的外延大。”理由是人的个体比老虎的个体多。这话对不对?这里涉及到外延大小和数量多少的概念问题。 外延是概念的外延,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分类,属于观念的东西,不是客观对象本身。一个概念概括的范围大,即类似层级高,这个概念的外延就大;反之就小。比方说,“哺乳动物”的外延就比“老虎”大,这是“哺乳动物”概括的范围更大,层级更高。一个概念外延的大小,存在于这个概念与其上下位概念的比较之中。没有上下位关系(亦称属种关系),无法比较两个概念外延的大小。我们要扩大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对它进行概括;要缩小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对它进行限制,这些都是在上下位关系中进行的。 外延与内涵相互制约。一方确定了,另一方也就确定了;一方变化了,另一方也就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科学概念都要注意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去把握它。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某科学概念(例如:概念A),可以问这样两类问题: 1、什么是A?或A的本质是什么? 2、哪些是A?或A分哪几类? 第一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内涵,第二类问题是问概念A的外延。学生正确回答了这两类问题,可以大致认定他们正确理解了概念A。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某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