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群安 《学海》2005,(2):119-123
共同危险行为是数人侵权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共同危险行为人主观方面无意思联络,不需要有共同过错。共同危险行为的客观方面不重行为的一体性,而重致害人的不能确定。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在于法律对“无辜的受害人”与“无辜的被告人”之间利益的取舍以及危险行为的关联性。共同危险行为人的免责条件应适当放宽。此外,我国法律也应当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共同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2.
管辖权是诉讼的基础,按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医疗纠纷诉讼应该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由医疗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是由于部分司法界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不当管辖,影响医疗争议案件的公正判决,司法界在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应该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不顾原则、不要正义来和谐.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内外智障者节育手术多年实践提炼出共识:遵循法律规定开展此手术有利于保障而非侵害智障者基本人权.建议我国应出台相关规定为合法开展此类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刘祥林  王太高 《学海》2005,418(6):111-115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特殊性在于,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没有传统行政诉讼中所认可的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因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可能性,首先来自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解决.在西方法治发达国家,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从行政管理直接相对人到间接相对人甚至是"任何人",均享有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状况与世界潮流相吻合,但从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看,还需明确检察机关、具有公益职能的团体和组织、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5.
从管辖权看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辖权是诉讼的基础,按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医疗纠纷诉讼应该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由医疗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是由于部分司法界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不当管辖,影响医疗争议案件的公正判决,司法界在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应该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不顾原则、不要正义来和谐。  相似文献   

6.
浅谈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的刑事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虽然国家和各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对胎儿实施性别鉴定.但依靠的是民事和行政法律手段,因而收效甚微,未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的恶性循环,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形势愈加严峻.因此,有必要对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行为进行刑事立法.以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严重失调的现状为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点提出一些个人的刑事立法观点.  相似文献   

7.
伪害案件中的附带民事赔偿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且也是一个比较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个问题,对打击伤害犯罪和保护被害人在经济上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对如何审理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只有两条原则性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  相似文献   

8.
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常凯 《学海》2005,4(4):43-55
罢工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认的公民权利。这一权利对于平衡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法律所保障之罢工,是合法罢工。合法罢工的要件包括:必须由工会所组织;必须以缔结集体合同为目的;必须保证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安全。合法罢工享有特定的法律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合法罢工的民事免责和刑事免责方面。由于劳资矛盾激化和劳工权益的被侵害,我国目前的集权争议和罢工事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现行法律并未禁止罢工,但也没有明确规定公民或劳动者享有罢工权。这种状况致使罢工的发生和处理都难以规范。面对日益突出的劳资冲突,目前亟需完善罢工权立法,适时明确地规定中国的劳动者享有罢工权,并规定合法罢工的要件。文章具体分析和探讨了完善我国罢工权立法的意义、法律依据、立法内容和立法时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事再审程序发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再审程序依法可通过人民法院依职权提出、当事人申请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这三种机制发动 ,但由于法律上对于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无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这将诱发民事审判权对民事处分权的不当干预和随意执法 ,背离既判力理论关于确定终局裁判应有形式的拘束力的要求并损及法院威信 ;将当事人“有新的证据 ,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规定为申请再审的法定条件不符合民事举证责任理论和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的基本原则 ;关于人民检察院抗诉而提起再审的法律规定在程度制度设计上过于粗略 ,造成法律实践运作中检察权与审判权制衡上的困难 ,也使民事抗诉的功能定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法制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行政检举在我国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半个多世纪,然而政治实践的历史却是悠久的,最早能够追溯到汉朝,又经历了宋朝和明清三个阶段.行政检举的内涵主要是指行政组织的内部成员对上级的腐败行为的举报和揭发,外延包括上级和组织的腐败行为和违背公益的行为.责任是行政检举的核心概念,所体现的本质乃是忠于组织和上级还是忠于公益的冲突;其特点包括反"经济人"和反官僚制两个方面.虽然宪法和法律赋予了行政人员检举的权利,但仅是行政检举合法性的一个方面,即合法律性;而自然法理念与社会契约理念则从深层次赋予了行政检举的合道德性与合公益性,从而使之拥有了完整意义上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存在,是以其所设定的行为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全部实现为目的的。如果一部具体的法律规范的全部或一部,失去了这个终极目的或与这个目的相背离,那么这个法律就应被废止或修改。就法律强调生效的普遍性而言,法律一经生效,即应始终服从于这一终极目的。然而,事实却不尽然,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部门,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不能产生预期的功效或得不到圆满实现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是法律调整存在误区使然。此处所说的误区,笔者意指立法与社会生活的不相适应性和人们行为与法律要求的差距。一、“误区”存在的客观性法律的调整功能是否得到…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国内外智障者节育手术多年实践提炼出共识:遵循法律规定开展此手术有利于保障而非侵害智障者基本人权。建议我国应出台相关规定为合法开展此类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法律规定,高等学校是独立的民事主体,根据WTO规则,我国高等教育属于教育服务,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活动主要受民商法调整,比如高校招生、学生培养等,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探寻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4.
法律始终与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息息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哲学观点和社会制度造就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了解西方的民事侵权法或许可以为我们今后处理医疗纠纷 ,提供一些参照线索。1 民事侵权法的定义民事侵权一词“tort” ,来源于拉丁文词根“tor tus” ,意思为缠绕、扭曲。形象地表现了这种民事侵权的行为是一种纠缠盘绕的行为。从传统观念上来看 ,民事侵权一词常常是指某件事情根据当时道德理性的判断 ,是件错事。而在今天 ,民事侵权的责任是基于在法律可以识别的状态下 ,判定行为人有过错。因此…  相似文献   

15.
诉讼调解中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玲  张玮 《学海》2007,(1):141-145
案外人的利益保护问题是诉讼调解制度中一个相对边缘化的问题,但随着调解组织的开放性、实体审查的宽松性、程序应用的灵活性等特点日益突出,研究案外人利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日趋凸显。针对实践中侵害案外人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我国民事诉讼法既应当在“事前”设置有效的惩处措施以抑制侵权现象发生,也应当在“事后”赋予案外人合理而畅通的救济途径。此外,还应当强调法官对调解协议的“适度”审查。  相似文献   

16.
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纪林芹  陈亮  徐夫真  赵守盈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1,43(10):1151-1162
采用间隔两年的纵向设计, 通过对1767名儿童的同伴侵害以及孤独、抑郁、攻击、行为不良、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等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调查, 综合运用变量定向的方法和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了童年中晚期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结果模式, 以及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 (1)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各指标存在显著的即时与纵向相关关系。(2)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结果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正常发展4种模式。(3)判别分析显示, 9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身体侵害)能预测同伴拒绝、外化问题适应结果模式, 11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关系侵害)能预测内化问题、同伴拒绝适应结果模式。这些结果表明同伴侵害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具有异质性, 并且先前和当前的侵害经历以及不同类型的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因适应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滞纳金的概念及法律性质等具体问题均未予以明确规定,由于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澄清,以致不管是立法上还是实践中,滞纳金均存在混乱、争议以及矛盾的状况.本文拟从滞纳金内涵的追溯以及现有学术研究成果的梳理及剖析入手,对滞纳金的法律性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困境与出路:骨髓捐献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骨髓捐献供体的严重短缺,捐献人的随意反悔以及法律规范的缺失,从法理的视角,认定骨髓捐献的性质是合同行为,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分析捐献合同的人身性和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捐献人的任意撤消权、受益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受赠人的公益责任,以权利制约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保持当事人的权利平衡,这有利于维护骨髓捐献公益性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爱蓓 《学海》2005,(1):137-141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由于相关民事法律的不完善 ,投资者在受到上市公司或者中介机构、庄家的不法侵害造成财产损失 ,发生民事纷争时 ,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而侵害者由于市场炒作经常获益匪浅。风险收益机制的严重失衡 ,是当前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因此 ,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是合理解决各类证券民事纠争 ,完善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缺席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各国的民事诉讼法对此问题都有规定.但是,由于各国文化传统、诉讼理念的差异,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各不相同.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规定立法观念陈旧,技术落后,而且存在法律盲区,没有体现平衡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精神;实践中缺席审判制度的运作也处于混乱状态,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极为不利.本文分析了我国缺席审判规范和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