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6年11月19—2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近30名学者参加会议讨论,涉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与康德哲学、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等议题。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18-20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徐州师范大学、《江海学刊》联合主办,徐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马克思哲学高峰论坛(2011)"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  相似文献   

3.
阐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访吴晓明教授本刊记者吴晓明,1957年出生于上海市,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稍后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专著有...  相似文献   

4.
罗骞 《哲学研究》2022,(6):22-31
哲学性质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概念是在与西方传统认识论哲学路向相对照的意义上得以确立的。它标志着后形而上学时代即后黑格尔哲学时代的到来。从认识论路向转向实践哲学路向,是当代哲学的基本趋势。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实践哲学路向的开启者和典型代表,它具有多重不同于认识论哲学路向的基本规定。从认识论哲学路向到实践哲学路向的转变并不只是人类思想内部的自我变革,而且是时代变迁和时代精神的哲学表征。从与当今时代精神内在关联的角度看,实践哲学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世俗性、包容性、创造性、可能性、主体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雄,安徽安庆市人,1953年12月生。曾先后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是我国第一位以哲学博士身份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学者。现为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哲学专业...  相似文献   

6.
陆劲松 《现代哲学》2006,(6):126-128
2006年10月15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中山大学的数十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面向中国现实的唯物史观研究复旦大学冯平教授强调要做面向中国的哲学问题研究。她认为,“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问题更深一步讲就是理论问题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和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达成平衡和默契则是关键。冯平教授从自身曾经对于西方价值哲学的关注,到后来关注现实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体悟到哲学研究应面对现实真实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正聿 《现代哲学》2004,(1):1-8,18
本文以《哲学通论》对哲学的追问为线索,阐述了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的重新理解,以及由此实现的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和哲学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
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于2010年11月20至21日在南京成功召开。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20—21日,全国第五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古城南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近90位专家  相似文献   

10.
第三届中山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5月26-2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哲学系合作主办;意大利特伦托大学认知科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逻辑与科学哲学系、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协办;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哲学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哲学?这个问题好像已不成为问题,特别是在新的哲学体系层出不穷的今天,重提这个问题似乎已成多余。然而当我们审视如人学、类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等各种新的哲学体系时,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新的哲学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手记: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三足鼎立的局面立即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未中断,但恢复其往日主导地位已没有任何可能,开发和利用其他两大哲学资源几乎成了最近20年大部分俄国哲学家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克尔凯郭尔与尼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哲学中两个富有特征的基本概念,“生存”和“存在”,最初是由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创造的。尼采的哲学思考始终围绕着“生存”的现象,克尔凯郭尔的思考活动不断深入“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们二人的兴趣都首先而且几乎只是指向人,指向人的生存和人的存在的。所以,他们的哲学不是一个以封闭方式包括人类学的形而上学体系,相反,其哲学活动的内在系统的基础完全在于将一切问题都概括为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人是什么?”和人成为了什么。这样,二者的哲学都是在一种实验“心理学”的名义下的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哲学》2006,(2):I0001-I0001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编的《现代哲学》,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术期刊。2006年,《现代哲学》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郑重推出新专栏——“毛泽东与当代中国”。2006年恰逢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专设“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栏目,对于纪念这位曾经在当代中国烙下不朽印记,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发  相似文献   

15.
谭群玉 《现代哲学》2012,(1):123-126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受聘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下简称马哲所)和哲学系讲座教授仪式,于2011年9月15日,在中山大学文科楼225演讲厅隆重举行,马哲所副所长、哲学系副主任刘森林教授主持了聘任仪式,并简要介绍了俞教授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江怡  李红 《世界哲学》2005,(6):12-12
主持人的话:近十年来,分析哲学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这种变化不是来自外部的批评,而是来自内部的反省,来自分析哲学家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在思想渊源上,分析哲学从来没有被看作是与传统哲学完全背道而驰的哲学,但分析哲学家真正有意识地确认这种血缘联系,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在这些哲学家中,罗伯特·布兰顿就是一个重要代表。作为罗蒂的学生,他强烈地意识到语言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内在关联,但他不是据此批判语言哲学,而是以建设性的思路改造语言哲学,试图依照语用学方法重建关于意义的语义学。他提出的“推论主义”及其理性…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11 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和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无意对当代哲学界作一番中立的、不偏不倚的描述,而是要对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当代哲学的发展情况作一介绍。当代美国哲学虽然极其多样化,但其中仍有一些主题可寻。如今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是所谓的“分析哲学”。其实,在整个英语世界,分析哲学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是如此,这种现象正日益普遍地波及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整个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1994,(4):15-18
辛敬良,男,1928年1月生,原籍浙江黄岩。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代表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历史唯物主义教程》、《预成论与历史唯物论》、《历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8日上午,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化暨潘富恩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潘富恩教授早年师从张岱年先生,是创建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元老之一,是建国后上海学界研究中国哲学方面的元老级人物。潘富恩教授的中国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