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儿童知觉期望的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共180名(男100名,女80名).采用社会计量法测量儿童的同伴关系,教师领导行为问卷测量儿童知觉的和期望的教师领导行为.主要的结果如下:(1)知觉到放任型领导不利于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而知觉到民主型与权威型领导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影响不大;(2)知觉到权威型领导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凝集力的班级团体,知觉到民主型领导行为有利于班级团体的调和.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美芳  陈会昌 《心理科学》2003,26(6):1130-1131
1 问题提出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社会价值观的获得、社会技能的发展、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等 ,而同伴关系不良则可能导致学校适应的困难 ,甚至可能对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带来消极影响。许多研究发现 ,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比儿童期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例如 ,青少年对同伴文化的遵从明显增强 ,感情重心由父母转向亲密的朋友等。因此 ,对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相关因素的探讨 ,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了解 ,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3.
现在,心理学界对儿童友谊的理解进展迅速.社会学习传统派和认识发展传统流派各自的方法已经为儿童友谊的社会认知过程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两派的合作将预示着贡献更大.但是仍有许多重要问题还在两派联合研究之外.这些问题之一是关于社会认知的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考虑这些系统的差异成了关键,特别是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要取得成功的友谊就必须进一步考虑这些差异,过细地协调同伴关系.注意到这些差异可能与发展水平和社会技能的水平完全无关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来观察两种情况.其中儿童所遇到的社会问题或者不能令人满意的关系,并非产生于不成熟或缺乏技能,而是由于两种差异:其一是群体差异(例如性别或种族群体),它产生于其他细微差异,如标准,目的和希望等。其二是儿童处理人际问题的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它产生于儿童对自己的社会交往失败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对154名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升高,儿童的合作倾向逐渐减小,初二到高一之间是儿童的合作倾向发展的转折期,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合作倾向的稳定因素;儿童的合作意图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和分化,维系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意图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自利意图逐渐减弱,利他意图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的编制与试用报告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一、问题的提出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近年来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社会技能缺陷、同伴关系不良与发展困难是密切相关的(Parker和Asher,1987).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即获得保证其在社会中成功地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涉及到儿童学习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助人和合作等社会性技能,学会自己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愿望和行为.掌握这些社会性技能需要儿童具有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萍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7,30(6):1397-1401,1355
从个体的社会交往经验、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等方面来探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个体差异。中国独生子女缺乏西方通常的家庭内兄弟姐妹间的社会交往经验,幼儿园混龄编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西方家庭近似平行的探讨条件。被试为混龄班44名、同龄班30名4岁儿童,男女各半。采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测查儿童的心理理论,用情绪知识理解任务测量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儿童的社会行为评估问卷和儿童社会技能的教师评价量表对儿童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技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和情绪理解有显著的影响,提示了混龄同伴交往经验对独生子女心理理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境不利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有许多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时会遭遇一定的困难,并使得建立起的友谊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友谊特点,不同理论流派、研究对于他们遭遇友谊困难的原因的解释,以及与同伴积极、亲密的友谊对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作用.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的动态模型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视点.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通过对儿童2~4岁的抑制性发展类型与他们同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陌生情境中,稳定极端抑制儿童与陌生同伴的游戏活动的社交复杂程度是最低的.从非抑制发展到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稳定极端抑制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2)从抑制发展到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的单独-被动行为是最多的;他们在介绍生日的同伴活动中的主动性是最好的;他们进行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也是最多的.(3)稳定极端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陌生同伴交往的社交复杂程度最高,他们进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频次最多,但他们可能有一些外显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特性及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特性及同伴关系进行了研究.516名四、五、六年级的、学参加了本研究,有效被试505人.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儿童与学习优秀、学习一般儿童相,其注意力更不集中,更容易分心;他们更多动,冲动性更强,行为问题更多;他们的同伴关系更糟糕,在同伴中的地位更低.  相似文献   

12.
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关成果.一方面经典研究进一步深入,包括探明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行为因素,对同伴关系类型的拓展及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与适应的贡献.另一方面新的研究开始重视以往的关系经验对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儿童同伴关系在情感、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新进展有望使该领域研究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理论框架下获得更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行为观察(儿童与同伴的一对一游戏)、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与儿童日常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52名4~5岁的学前儿童参与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岁以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敏感”和“交往表达”两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整体上与同伴提名、教师评估相关不显著,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我们推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间接指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依据青少年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及其重视同伴关系的特点,从同伴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冲突解决三方面入手,结合社会技能的行为训练和认知训练,设置改善同伴关系的课程,对石家庄市某中学120名初中生开展10周(每周45分钟)的团体干预活动.结果发现,干预课程显著改善了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并有效促进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特别是利他性、遵规与公益性和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干预研究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因其在个体心理社会适应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在同伴关系领域基于13年的"中美儿童同伴关系数据库"开展的长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后效、同伴关系的追踪研究、同伴关系的中美比较和网络同伴关系等主题,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儿童同伴关系领域的现有研究基础,概括了儿童同伴关系的童年期特点、发展趋势及其文化差异,总结了对儿童同伴关系及其发展的主要指标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从网络交往、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和个体中心的分析等视角指出了同伴关系领域后续研究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6.
顾援 《心理科学》1993,16(4):245-246
本研究将在严格定义冲突与攻击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研究3至6岁儿童冲突、攻击与同伴地位这三者间的关系。攻击这个词在本研究中定义为一个人故意打、踢、推或伤害他人身体(躯体攻击)和口头污蔑或诋毁另一个人(口头攻击),而冲突则是两个人的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其表现为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不和或相互对立。本研究将对3至6岁儿童在自然冲突的情况下,考察以下问题:1.儿童参与冲突的比率与他们(她们)的被观察到的口头和躯体攻击的关系;2.在十周的观察前后进行的两次社交测量中所得到的“喜欢”和“厌恶”分数是否与冲突(如打架)有关;3.口头和躯体攻击的比率与同伴地位的关系。本研  相似文献   

17.
对小学学业不良儿童班级同伴关系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同伴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成人所无法取代的地位。学业不良儿童由于学业上的失败,而遭到同伴的排斥、拒绝。就这一类儿童而言,他们的班级同伴关系大致有对立的同伴关系、疏远的同伴关系、矛盾的同伴关系三种,且在交往对象、范围、同伴的组成,以及彼此间的影响上都与非学业不良儿童有着差异。文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探讨了改善学业不良儿童班级同伴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幼儿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113名3~6岁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其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二级错误信念认知是年幼组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而亲社会行为则是年长组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攻击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同伴侵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考察了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但是尚不完全清楚调节效应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因此当前研究采用三水平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和一系列调节效应。在系统地搜索了2020年10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后, 当前元分析确定了40项研究, 包括25605名被试, 共计333个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此外, 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同伴侵害变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身体侵害相比, 关系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更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也受到了地区的调节,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亚洲地区比在南美洲地区更强。研究设计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 儿童和青少年同伴侵害与攻击行为的相关在纵向研究中比在横向研究中更低。最后, 当前元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伴侵害的报告者也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与同伴报告的同伴侵害相比, 教师报告的同伴侵害与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较高。当前研究的结果指出, 在预防、控制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时应该注意同伴侵害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一直受到儿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消极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在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诸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