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第二次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商定,为了促进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深入,推动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启动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并制定了“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大样本的人群调查,即医师和患者两个人群的问卷调查;中美两国职业精神的历史比较;职业精神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医患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研究医师的职业精神,促进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提高,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学会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职业精神研究所,决定于2007年10月18日~19日在北京市稻香湖景酒店举行第二次研讨会。预计将有中、美学者3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将分别听取中国小组和美国小组关于中美医师职业精神调查报告,并对两国医师职业精神进行比较。其中包括中美医学领域利益冲突及对比研究。会议其他主要发言还有:职业精神的高度协调医患关系;医院管理体制与医师职业精神的培育;行业自律问题研究,其中涉及的主要议题有医师的继续教育、行业自律的组织建设、医学伦…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20-21日,第三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同时也正式成立了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非常明确的一点,这个中心机构虽然设在北医,但它实质是全国性质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本研究调查了四川大学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的“伦理修养”(“保密与尊重”和“知情同意”)和“医师责任”两方面的认知,并将其与患者认知进行比较。笔者分析了医学生和患者认知差异,并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未能发自内心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最重视的仍然是临床技能的提高。研究提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需要增强感染力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由哥伦比亚大学医学职业研究所(IMAP)和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主办、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协办的“中美医师职业精神高层研讨会”,于2006年11月3日至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及国内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前,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学者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学研究室及相关学校的学者先后在我国的北京、西安、济南、上海就医学的职业精神的情况进行了考察,为这次会议作了必要的准备。提交此次会议的30多篇论文,分别从医学职业精神的涵义、医患关系和谐化、利益冲突、行业管理和自律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学者的发言一致认为,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医师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忠诚,它是医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医师的职业精神要求医师至始至终都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将在全国范围内围绕医师职业精神重大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目前中心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职业研究所(IMAP)的协助下筹集资金,初步决定每年资助6—8个研究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金额原则上为6.5万元/每年,至多不超过10万元/每年。最新消息已于2009年2月正式发布,也同时开始研究项目的申请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25日~26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健康报社等协办的"第十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有关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师和各大医院的医生、医院管理者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传统的医师职业精神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以新疆某医院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对医师队伍职业道德行为及职业精神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院大部分医师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身份的患者;当个人私事与处理患者二者发生冲突时,部分医师对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持保留态度;此外,医师以病情轻重收治患者现象在该院比较普遍。在此背景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途径亟待重建,一方面是尽量减轻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和职业精神退化;另一方面是探索新形势下医师职业精神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8日~9日,第七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我国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卫生局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青年医学人文教师骨干和各大医院的同行等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姚晓曦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王德炳教授、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教授、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到会祝贺致辞,并向中心聘任的研究员发放了聘书.  相似文献   

10.
调查四川大学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医疗风险”、“医院管理和利益冲突”三方面的认知,并与患者认知比较,了解不同层次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认知现状,以及与患者的差异.结果显示,医学生和患者在上述三方面总体认知相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患者(或其家属)的问卷调查,系统地了解患者对医师职业素养要求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职业责任感是目前患者对医师职业素养的首要诉求,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是医学专业精神的核心.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重点应当适时转移.  相似文献   

12.
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对医学生教育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85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中"医生职业价值"、"医生职业的忠诚度"、"医师精神培育方式"三个方面的认知情况,发现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有待提高、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仍需不断提高、医学生比较认可学校的医师职业精神培育方式。最后,在培育医学职业精神视角下,提出坚定医学生人文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医学生职业理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三个路径,从而提高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阿拉伯国家和马来西亚等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医师职业精神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本土化过程中对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并从亚洲国家与西方医疗体制的差异、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对医师职业精神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以及医学生教育培养和评价体系设计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亚洲各国与欧美国家医师职业精神发展水平和认知差异的原因,为亚洲各国提升和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医师职业精神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医师职业精神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医师职业精神提出了挑战,并催生了数字职业精神的概念。从精神科医生的隐私权、患者的隐私权、以患者为目标的互联网搜索和心理治疗中互联网技术滥用四个层面列举了互联网技术对医师职业精神的伦理挑战,并从法律和行业规范、数字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以及维护医师数字职业精神的具体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思路和策略,以期为精神科医生应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伦理冲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关于医师职业精神尚未有一个准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其研究也面临诸如医学价值道德观念等问题。医师职业精神培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医学生,对医务人员的研究较少,且只在宏观上提出了建设意见,未涉及微观措施。医师职业精神的测量与评估也较为困难,国内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因子分析法等方法,对2 461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医师的岗位胜任力要素进行分析,并构建公共卫生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成要素包括6个公因子,并将其分别命名为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医学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公共卫生知识、健康管理、发展与创新6个维度。其因子权重分别为24.79%、26.34%、14.94%、11.70%、13.06%、9.17%。对要素的重要性评分结果显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这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影响公共卫生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要素可以归纳为6个维度,其中医学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与职业精神对胜任力的影响最为突出,建议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医师医学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培训,以建立更优质的疾控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医师职业精神的教育和评价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各国制定了一系列医师职业精神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墨尔本大学使用情境判断测试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价方法,通过设计临床实践中具体的伦理困境,评价医学生有效沟通、关注病人、团队的有效合作、压力管理和对职业精神的承诺五方面的能力,并采用Angoff标准设置法进行评价标准的制定。结果显示,情境判断测试对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评价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关于医师职业精神尚未有一个准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其研究也面临诸如医学价值道德观念等问题.医师职业精神培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医学生,对医务人员的研究较少,且只在宏观上提出了建设意见,未涉及微观措施.医师职业精神的测量与评估也较为困难,国内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专业精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对医学专业精神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西不同语境下,分析了“Profession”和“Professionalism”这两个核心概念的涵义,并从中西对比的视角,对中西方医学专业精神所面临的几个共同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医学专业核心道德价值观念、利益冲突、行业自治等。在此基础之上,还对我国医学专业精神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结构及问卷编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咨询和样本预测的统计分析等提出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理论构想,以此为基础自编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并对正式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主要包括职业知识和职业态度两个维度;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理论结构比较合理,编制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是一个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