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废墟作证     
当"5·12"大地震的余波渐趋平静的时候,当废墟下被掩埋的生灵再也没有了生还希望的时候,当幸存者的惊魂稍稍安定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富有远见的  相似文献   

2.
单渭祥 《天风》2011,(4):14-15
经文:太26:62,27:12-14;赛5 3:7;可1 5:4-5;路23:8-9"他受迫害,受虐待,但他一言不发。他像待宰的小羊,像被剪毛的羊,他一声不响。"(赛53:现代中文译本)说话作为一种沟通和交流,是人最基本的一种本能,正常人都要说话。当一个人被人打的时候,当一个人被人骂的时候,当一个人被人冤枉的时候,都会条件反射,大声抗议或说话。可是,今天,我们看到有一个人,他被人冤屈,被人漫骂,被人抽打,被人刺激……却始终保持沉默,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3.
拜之以礼     
《天风》2015,(9)
<正>敬拜是神人相遇的圣会,每一个神的儿女都当预备好与神的神圣约会,把自己作为美祭献给神。"敬拜"对许多弟兄姊妹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每个弟兄姊妹都参加过"敬拜",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却并不常认真思想什么是"敬拜"。许多时候敬拜仅仅被当成一场聚会,或被视为基督徒不好意思不做的一个功课,更糟糕的是被当成一场"秀"。笔者愿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的感想。本文所谈的"敬拜"  相似文献   

4.
智慧语丝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徐建平  相似文献   

5.
王伟 《天风》2007,(20):20-21
安息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受难周的安息日更加特别。在受难周里来思想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安息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日子,第二天人类将要跨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当主耶稣被捉拿、受审、被钉、受死的时候,人们却要为着遵守摩西律法去守安  相似文献   

6.
习气     
于右任先生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小女生,小女生对他的胡子感兴趣,便问于老:"您睡觉的时候,这一把胡子是放在棉被外面还是里面?"于老先生一时被问住了,想了半天也想不起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哪里,只好对小女孩说:"我改天再告诉你。"那天晚上,于老失眠了。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感到不对劲;又把胡子拉到被子外面,也觉得不对劲。他一个晚上就这样把胡子拉来拉去,还是不知道胡子平时到底是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  相似文献   

7.
<正>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延绵不绝。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不间断千年文化的特例,中华民族当比曾间断过文化的民族更能在危机下变通、生存,亦更清醒"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在全球变暖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占据食物链顶端的智人突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算法开始替代人类做出选择,一些原只有人类能做的工作已经被机器人所取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众国家、民族迷茫应给自己的后代传授或培养什么技能,方可让我们的孩子在20年后仍  相似文献   

8.
我的心愿     
<正>同一个词汇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但是,有一个词汇,无论哪种语言,发音却几乎是相似的。这个词的中文是"妈妈"。当一朵花绽放的时候,人类的笑容是相似的。当面对苦痛和灾难时,连婴儿也会表现出惊恐。树木也有喜悦和悲伤,雨季和阳光会带给它们不同的感受。在赞许、鼓励、拥抱面前,你会感觉到来自人类的温暖。在诋毁、诽谤、孤立面前,你会失落、绝望。当战争到来时,人们普遍是厌恶的。面对暴力、饥饿、疾病、灾害、破坏时,人们的感觉是苦痛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的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的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宁望 《天风》1996,(4):3-5
读经:可15:21;罗16:13;路23:39—43;太27:54;约19:26—27;约19:38—42。 主耶稣钉十字架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十字架为人类成就了救恩。以下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十字架的荣耀和大能,这就是当主钉十架之际,有五种不同的人被主的爱激励,以自己的行动见证了主的大能。现依次述说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解:“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军 《哲学研究》2012,(9):28-31,46
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到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再到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和回归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对生态哲学的基础的讨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上收效甚少。"绿色发展"的"道"在哪里?按照笔者的看法,如果不打破资本价值观的统治,"绿色发展"就仍然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对"绿色发展"必须从价值观革命的角度加以审视;而在这方面,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解"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3)
正对圣经的解释离不开对圣经本质的理解。圣经是文本,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圣经是"经",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圣经"一词是对Scriptures、the Bible、the Holy Bible的中文翻译,包括旧约(Old Testament)和新约(New Testament)。当基督教的正典(Scriptures或the Bible)被翻译为中文的时候,翻译者用中文的"经"加以翻译,并加上一个修饰语"圣"字,以突出其神圣性。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不被捆绑     
正读着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其中一句直入我心:我变成一个儿童了,昨天的事情已忘得干干净净,涌上的是顽皮与好奇。要能做到如此天真和坦然该多好啊!哪里会有什么烦恼和痛苦?然而,大多人大多数时候还是被"昨天的事情"捆绑着——或是考试没考好,或是方案没通过,或是爱车被剐蹭,或是被小人算计,或是忍不住对人发了脾气……可能还在纠结着自己怎么这么笨,这么倒霉,这么不成熟?  相似文献   

14.
论冷漠现象     
“如果全部历史都不过是人类不断排除困难的命运史,那么,他们现在所遵循的道路是什么呢?”就有关人类的定义而言,所谓人们并不仅仅像在生与死之间奔波那样过自己的生活、而是当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时候还要寻求意义这样一种观点,几乎是一种平淡无奇的种差(differentia)。在寻求意义的过程中,人们所承担的任务与某个童话人物的任务是非常相似的:“走到哪里我并不知道,得到什么我并不知道。”人们在并不知道走向哪里的情况下不断前行,在由各种无法预见的可能性组成的语义领域中不断排除困难、艰难度日。构成有关走这条路还是走另一条路的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奥斯维辛”事件是一个令人震怵的沉重话题。西方现代思想家们对“奥斯维辛”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提出了“奥斯维辛之后”的问题:奥斯维辛之后,人还配为人吗?这一发问,无疑动摇了宗教上帝观的基础。既然人在奥斯维辛之后发生了身份危机,那么,创造人类的万能的上帝的身份是不是也变得可疑了呢?在人作恶害人的时候,在人受苦受难的时候,上帝在哪里啊?一句“上帝在哪里?”是奥斯维辛之后人们对于以往的上帝观念最有力的质问。我们从一个角度试着回答这一问题。万能的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新手咨询师,接了一个新的个案。她觉得非常受挫,觉得自己的咨询做得非常糟糕。咨询师的受挫感被督:"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呆坐了半个小时,因为我特别难过。"督导用鼓励的语气说:"督导本来就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做咨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发生了什么。你可以具体讲一讲吗?"被督:"在咨询结束的时候,来访者对我说:‘我知道你很想帮我,但你没有帮到我’。我觉得太受挫了,一直在回想我的咨询是不是做得特别糟糕?"督导:"当你想到糟糕的时候,你觉得有可能是哪些方面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17.
哲学艺术     
任何对知识的描述都必须既考虑世界的贡献又考虑人的贡献。每一种人类的努力,每一种活动,每一种艺术,每一种科学,都是人类和世界之间一种独特联系的产物。当人最被动的时候,他仅仅反映和报道世界;这是纯粹的发现,如果确有这种发现。当人最积极的时候,世界的贡献仅仅在于提供原材料;这是纯粹的创造,如果确有这种创造。所有艺术,所有科学,可以被排成长长一大串或一系列,囊括从纯粹的发现到纯粹的创造。它们都处于这个连续统的某一点上,这赋予它们一条共同的却是脆弱的连线,从而证明我们有理由思考和  相似文献   

18.
范恒山 《天风》2001,(2):32-33
基督给予每一个跟从他的人最大的本分或恩赐,就是服侍的工作(服侍神、服侍人).圣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指出:但凡成功的人,绝大多数都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句话道出了成功中的某些不被人看到的因素。很多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任务繁重是个负担,总想着要逃避,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提升自我的好机会——每一次挑战都将挖掘出你更大的潜能,让你不断超越自我。我有一个编导朋友小贾,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回家。他告诉我在影视圈有这样一句话:"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当听到"畜生"这两个字的  相似文献   

20.
许月恩 《天风》2001,(10):45
人生如海,而你就是海上行驶的一叶小舟,当你不知彼岸在哪里,你会茫然失措,无助、无奈,找不到方向。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你也曾感到世界是何其的大,大得让你迷失;可又觉得世界是何其的小,小得无你容身之处。在这片孤舟上,你欲喊无声,欲哭却无泪,似乎一切都离你远去了。于是,你的心,从此被紧紧地捆锁着,你在无奈中寻找,寻找,寻找一个出口…… 午夜的钟声成了你的知己,也只有在万籁俱静的时候,你才愿意悄悄地“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