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6-12岁儿童脑电α波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228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简称ET),对其12导联脑电波(EEG)进行了记录和分析,重点探讨了α波(8~13Hz)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频率的α波成分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②α波不同成分的比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③儿童α波的优势成分随年龄变化而改变.④不同年龄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6~12岁儿童α波的平均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男女之间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13-18岁青少年表象能力的发展和脑电α波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188名13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简称ET),对其12导联脑电波(EEG)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并对其表象能力进行了考察。重点探讨了表象能力的发展与脑α波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3~18岁青少年随年龄增长,对表象任务正确反应需要的时间逐渐下降,其反应时变化的转折时期为16岁;(2)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著;(3)在句图匹配和心理旋转作业中好组10Hzα波的比率均高于差组,其它频率差异不显著,说明表象能力好组与占主频的α波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EEG频谱相干分析发现额叶发育在童年中期存在可能的加速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记录75名6至12岁正常儿童静坐和闭目状态下的自发脑电,分析δ、θ、α和β基本脑电频段下31对电极相干的变化情况,系统探索了该年龄段儿童额叶自发脑电频谱相干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θ波活动普遍强于α和β波活动;6至12岁儿童额叶内、额叶与其他脑叶间相干在整体上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额叶内、额叶与其他脑叶间相干在各频段均表现为7岁、11岁突增,10岁、12岁表现为高峰。上述结果支持6至12岁儿童额叶发育存在加速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6~12岁儿童脑电α波频率分布特点与信息加工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 2 2 8名 6~ 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 (简称ET) ,重点探讨了与认知功能有关的α波 ( 8~ 13Hz)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①α波在全脑 12个脑区的比率 ,因频率成分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 ;②α波在左右对称脑区的分布比率也因频率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左右脑优势。除左前颞叶的平均频率显著大于右前颞叶外 ,其他左右脑对称区域的平均频率的差异均不显著。α波平均频率的从高到低依次为枕叶、中央区、顶叶、左前颞叶、后颞叶、额叶、右前颞叶 ;③信息加工速度与α波的关系并不明显 ,快组和慢组被试的 6种频率 ( 8~13Hz)α波的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压力管理策略(坐忘、正念、冥想)考察其对焦虑的干预效用,并用脑电探究其脑机制差异。首先用焦虑量表筛选出高焦虑被试60名,随机分入坐忘、正念、冥想和对照组,并对被试实施持续4周的干预,用焦虑量表进行后测,再采用EEG比较脑电波差异。研究发现:坐忘、正念与冥想都能降低个体的状态焦虑,坐忘对降低特质焦虑作用更大(t_(TAI)=-3.14,P0.01);坐忘在额叶激活了更高的α波,正念在顶叶激活了更高的θ波,冥想组α波的均值高于对照组。因此,不同的压力管理策略对焦虑的干预效用显著,而且三者的脑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儿童青少年返回抑制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返回抑制线索——靶子模式,比较了单线索和双线索条件下儿童返回抑制的发展变化。选取了4组被试,6岁、9岁、12岁和17岁各20名。结果显示:(1)儿童返回抑制在单线索条件下出现的晚,而在双线索条件下出现的早;(2)返回抑制出现的时间进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年龄对返回抑制有重要影响;(3)儿童返回抑制发展的关键期可能是在12岁左右。  相似文献   

7.
电针影响脑电和睡眠及心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电针对脑电和被试主观感觉(困倦、心境)的影响。我们对24位健康志愿者施以电针.4—6小时后脑电测量表明.θ波的相对功率在额、颞区呈增加趋势.其中Fp1、Fp2、F3、F4、C3、C4,F7、F8、T5显著增加;α波的相对功率呈减少趋势,其中αI相对功率在左侧额、颞区Fp1、F3、F7、T5显著减少;α2.在F4、C3、C4,O1和T3显著减少;β频段的相对功率有增有减.其中β1在C3、C4显著减少,在O2、T3、T4显著增加;β2的相对功率在F3、C3显著减少,O1、O2T4、T5、T6显著增加。电针后的问卷调查表明,多数被试有困感,电针对睡眠深度、睡眠时间、醒来次数以及晨间心境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日本人最早研究脑电波的是在英国Adrian那里研究过α波来源的山极一三氏(1935)。这时日本国內也有胜沼精藏、本川弘一、朝比奈一彥等开始了脑电波的研究。后来在学术振兴会中以胜沼为中心开办了脑电波研究班;战后以本川为班主任又开了一班。1952年秋这个班解散,创立了日本脑电波学会,1953年参加了国际脑电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EEG Societies)。在EEG Journal上  相似文献   

9.
儿童类别学习中知识效应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特征主题的类别学习实验范式,考察了儿童类别学习中知识效应的年龄差异。63名小学4年级学生(年龄范围9~10岁)、65名小学6年级学生(年龄范围11~12岁)和77名初中2年级学生(年龄范围13~14岁)参加了本实验。结果表明:当类别特征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主题时,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轮次和错误数均显著下降,而且主题突出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统一主题条件下,小学4年级、小学6年级和初中2年级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轮次和错误数依次减少;而在无主题和突出主题条件下,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成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种与心理活动相关的脑电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4名青年进行了普通的CNV实验和无运动CNV实验。发现了一种与心理负荷解脱伴随出现的脑电波——解脱波EML。EML波不同于普通CNV后形成的Ⅴ波,不含诱发电位外源性成分和运动成分,代表心理负荷的解脱,纯属一种只与心理活动相关的脑电波。目前尚无理由将EML波视为LPC(LatePositive ComPlex)的一员。提出CNV心理因素的性质,可能是在完成同种任务时由期待、意动、动机、朝向和觉醒等多种心理因素综合构成的心理负荷加重。本工作采取了离线式排除伪迹程序,在数据处理上做出了总平均图(Grand Average Records)。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报》1959,3(6):59-59
为了开展反映过程大脑机制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最近設計并試制成功了一架阴极射綫脑电波自动分析器。 人类和动物的大脑交流电波是十分复杂的。其中至少包括ο(每秒4至7次),α(每秒8至13次),β(每秒14至28次)及γ(每秒30至55次)等各种不同交流电波。目前国內外通用墨水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加工速度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7~19岁被试140名,对四种不同任务进行操作。结果表明,相同图形的空间调整过程速度除7岁年龄段以外,其余年龄段变化较小;不同图形调整过程速度、不同字母转换过程速度和不同字母的转换差异速度到11岁以后,基本保持不变,而且,图形调整速度和字母转换速度基本相同;词的转换时间比字母的转换时间要长,且13岁到15岁是一个转折点;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选择和反应过程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性,不能较好地描述字母转换过程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性,直线方程则不能很好地描述不同任务加工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性;最后,本研究对信息加工阶段及其年龄差异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德明   《心理科学进展》1986,4(2):57-59
本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睡眠包括两种类型的事实业已得到公认。这两类睡眠是慢波睡眠(SWS)和快波睡眠(FWS),通常前者还可称作非快眼动睡眠(NREMS)或同步睡眠,后者还可称作快眼动睡眠(REMS)或异相睡眠(PS)。成年人的慢波睡眠又包括4个分期。慢波1期的EEG特点是α波降低并呈现若干θ波;慢波2期在θ活动的背景上呈现σ梭形波“K-复合体”波;慢波3和4期的特征是高振幅的δ波,差异是4期的δ波指数较3期更高。快波睡眠的EEG特征与觉醒时相似。两类睡眠是哺乳类普遍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加工速度的年龄差异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7-19岁的被试140名,对三种不同任务进行操作.结果表明,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儿童青少年的反应时是青年期反应时的函数,指数函数能较好的描述这种共同的发展变化趋势,但在简单反应时和图形匹配任务中,这种线性关系较差;随着年龄的变化,信息加工速度的下降速率是根据不同的加工任务变化的,简单任务(指简单反应时和图形匹配)下降速度快,复杂任务(指心理旋转)下降速度慢;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逐步缩小,但不同的加工任务其差异缩小的年龄阶段不同,简单反应时在11岁,图形匹配在13岁,心理旋转在17岁;且性别差异量与年龄不完全是一种函数关系;最后,本研究对信息加工速度的年龄差异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测量了127名4-7岁幼儿基线速度、汉字字形、语义和图形加工速度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1)基线速度的反应时随年龄增伽而缩短,正确率不发生变化,对不同加工速度的年龄变化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幼儿的三类加工速度随年龄加快,4岁儿童汉语加工水平低于图形加工水平.儿童进入小学后汉语加工水平开始提高,达到图形加工水平.(3)学龄前儿童加工汉语刺激的速度及其变化率慢于学龄初期儿童,4岁儿童的汉语语义加工能力要好于字形加工.(4)幼儿汉语空间认知水平低于空间刺激和汉字的言语认知水平.练习是造成图形加工速度、汉字语义加工速度快于汉字字形加工速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程黎  施建农  刘正奎  徐琴美 《心理科学》2008,31(6):1389-1393
研究者以239名10岁、11岁和12岁的儿童为实验对象,采用四种作业时间(2分钟、4分钟、6分钟和8分钟)和两种指导语导向(无导向、导向独特性)为实验条件,考察了这些条件对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影响.结果发现,作业时间和指导语导向对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在该实验条件下,发散性思维的三个指标随作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导向组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作业成绩显著高于无导向组.另外,在各实验条件下,儿童的作业成绩都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预测任务,考察了120名5~9岁儿童对平抛运动中函数关系朴素认识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绝大多数5岁儿童都未能有效地考虑到甬数关系中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7岁组中这类儿童明显减少,考虑到速度一个因素的儿童明显增多并达到一半,到9岁时依然在一半左右;同时考虑到速度、高度两个因素的儿童则随着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加.这一发展趋势与儿童对平抛运动过程朴素认识发展趋势类似.  相似文献   

18.
2~6岁儿童心迷走紧张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峥  郭德俊 《心理学报》2006,38(2):240-246
考察2岁、4岁和6岁3个组共104名有效被试,在基线状态下的基线迷走紧张以及与年龄相符的中等压力任务下的迷走抑制的发展。结果发现,基线迷走紧张与迷走抑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4岁组、6岁组儿童的基线迷走紧张显著地高于2岁组,而4岁组与6岁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基线心跳周期随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增长;迷走抑制没有年龄差异,6岁组的基线对任务的心跳周期变化显著地大于2岁组的心跳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9.
3~4岁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163名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追踪观察,考察3-4岁期间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发展模式及稳定性。主要获得以下结果:儿童最普遍的攻击形式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的发生率较低;大多数攻击行为属于主动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男孩的攻击行为总体上多于女孩.但女孩的间接攻击多于男孩;儿童的攻击性在3-4岁之间无显著变化,但敌意性攻击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3-4岁儿童攻击性的个别差异已具有明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脑ET技术对认知功能正常的被试进行智力发展的脑电图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脑α波的平均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中学生的变化幅度不大,但明显超过60年代的同期水平;(2)脑波平均频率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额低枕高的前后梯度,在年龄低组被试有逆转现象,随年龄的增长,逆转现象减少,大脑的有序程度逐渐增强;(3)小学生的信息加工速度与脑α波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而其脑波频率的分布和发展特点与计算速度有着根本的联系。中学生的表象能力与不同脑区平均频率的关系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右顶叶、右前颞叶、右后颞叶和左后颞叶区域,表象能力好组频率大于差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