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采用双任务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聋童与正常儿童对厌恶和恐惧身体表情的注意瞬脱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对身体表情遮挡与否,聋童和正常儿童对首个目标刺激(T1)为厌恶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均大于对T1恐惧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2)在完整身体表情条件下,只有聋童发生了注意瞬脱,而在手臂遮挡残缺身体表情条件下,聋童和正常儿童注意瞬脱均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聋童和正常儿童均对厌恶情绪更加敏感,聋童视觉注意能力弱于正常儿童,但遮挡手臂后,聋童视觉注意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  相似文献   

2.
中澳两国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富熹  齐茨 《心理学报》1990,23(4):11-20
本研究以中国寓言图画故事为刺激材料,通过个别询问,探查了中澳4至7、8岁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对个性特征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尽管两国被试来自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但显示出大致相同的发展顺序和认知特点,在发展水平上,中国儿童高于澳大利亚儿童,这可能跟刺激材料的内容和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3-5岁儿童对物体的认知及对他人的认知过程.结果表明儿童通过视觉认知外界物体时,物体的外观特性(形状与颜色)起着主要的作用;在认知过程中,通过触觉及视觉对物体认知的信息产生矛盾时,儿童对物体的真实性往往产生怀疑及犹疑不决,影响对物体的真实性认知.儿童对他人认知行为认知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儿童对物体认知结构的复杂性.3-5岁儿童对物体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图形刺激材料和文字刺激材料入手,探查了7岁、9岁、11岁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其认知策略。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从7岁到9岁,从9岁到11岁都有显著性提高。7岁儿童处于能力的初步形成期,9岁儿童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期,11岁儿童已基本具有了一维空间方位单模型条件下的传递性推理能力;(2)小学儿童在图形刺激材料条件下的推理成绩显著优于文字刺激材料条件下的推理成绩;(3)前提数量的增加没有对小学儿童的推理造成显著性影响;(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模型建构策略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但在图形刺激材料和文字刺激材料下,儿童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不同。在图形刺激材料下,大部分7岁和9岁的儿童采用知觉策略,11岁儿童中只有少部分人使用这一策略。在文字刺激材料下,模型建构策略是儿童推理的主要策略。少部分7岁儿童使用模型建构策略,大部分9岁儿童和绝大部分11岁儿童使用模型建构策略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7~12岁儿童视觉搜索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主要考察7~12岁儿童视觉搜索能力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儿童视觉搜索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性别差异不显著;儿童对三种不同视觉刺激材料(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汉字)的视觉搜索的反应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个结果与通常的一些实验结果不同。同时,儿童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判断刺激出现的反应时均明显短于判断刺激没有出现的反应时;两种判断与左右手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取3-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正常的儿童共458名,比较了两类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数困儿童,二者空间视觉化能力均优于空间定向能力;(2)正常儿童与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二者不同空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不同;(3)单纯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混合数困儿童,后者空间定向能力发展滞后;(4)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学成绩的作用量为26.17%,数困儿童为28.43%。  相似文献   

7.
不同线索下 3~9岁儿童的情绪认知、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丽珠  胡金生 《心理科学》2003,26(6):988-991
本研究通过个别施测,考察了600名3~9岁儿童在不同线索下的情绪认知、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结果表明,情绪认知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情境和表情线索一致任务的认知优于对矛盾线索的认知,情绪认知利用线索随年龄的增长统合型逐渐取代表情依存型和情境依存型而占优势;不同难度的线索任务制约了儿童的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情绪认知对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强 《心理科学》2008,31(2):483-486
本研究通过比较采用不同教育方式的蒙氏组和普通组4~6岁三个年龄段的180名温州地区幼儿园儿童数认知能力以探查蒙特梭利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数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数的认知成绩都有随年龄发展的趋势;(2)3种不同的认知条件下,采用蒙氏教育法的幼儿认知成绩均优于同年龄阶段普通教育方法下的幼儿;(3)蒙氏组的解题水平均优于普通组;研究结果为蒙特梭利教育方式在中国现行教育体系中是否值得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3~15岁的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视觉搜索任务,要求被试对呈现在愤怒、愉快和中性图示面孔表情图片中的表情相同和表情不同的图片进行判断,从而检验青少年对愤怒表情、愉快表情和中性表情觉察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呈现相同的表情时,青少年对愤怒表情的图片的觉察比对愉快表情的图片的觉察要慢.(2)当呈现的表情中有不同的表情时,青少年对愤怒表情的觉察要快于对愉快表情的觉察.(3)青少年对愤怒表情的搜索斜率低于对愉快表情的搜索斜率.对愤怒表情的搜索和对愉快表情的搜索都为系列搜索.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认知测验法和问卷法,综合考察了167名学习不良儿童和161名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特点,结果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认知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对于较简单的认知能力,其年龄差异显着,而对于较复杂的认知能力,年龄差异较小;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动机显着低于一般儿童,但其学习动机与其认知水平呈显着的正相关;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配置与一般儿童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艳玮  李燕芳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00-1706
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兴起以来, 研究者就开始借助MRI等脑成像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和功能特点等之间的关系, 这为揭示行为发展与生理成熟之间的关系、儿童认知发展的神经活动规律、正常和障碍群体的独特大脑神经结构及活动特点等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对有关儿童青少年智力、工作记忆、反应抑制等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大脑功能发育之间关系, 以及认知能力训练与大脑可塑性等研究的介绍, 指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应重视采用纵向设计, 关注自然成熟和经验对正常或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脑发育关系的交互影响, 同时从练习和训练的角度对大脑可塑性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能的发展相关联,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相互影响;③中美学前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游戏行为发展模式具有一致性;④中美学前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社交和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3.
电子游戏对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它不仅作用于儿童和青少年,而且对老年人的多项认知能力均有提升。另外,电子游戏对失读症、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未来研究应重视电子游戏对青少年、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影响,并深入考察电子游戏促进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认知物体过程中是如何发展区分自己的心理意象与他人现实环境中获得的视觉信息的能力,即区分看见的和知道的观点采择能力。结果发现:(1)5岁儿童才基本具备观点采择能力。(2)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观点采择水平模型和年龄特征。(3)在不同的信息种类条件下儿童上述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4)呈现不同的视觉信息也影响儿童上述的观点采择。(5)儿童在观点采择过程中产生错误主要是由于儿童不能把自身对客体的不确定信息的区分外推到他人身上去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倒转图设计的实验考察了3—6岁儿童视觉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3岁儿童对倒转后的图形重新认知有难度。4岁及以后的儿童对倒转图重新认知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对倒转图的认知不仅涉及视知觉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儿童关于二维图画表征的观念。我们推测,在3岁或更早儿童的观念中,二维图画与其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研究还对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知觉观点采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倒转图可以成为研究儿童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曲可佳  邹晓燕 《应用心理学》2006,12(1):73-76,83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观察法对五岁儿童自主性与权威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五岁儿童自主性与权威认知间相关显著,权威认知水平高的儿童自主性发展水平高,权威认知水平低的儿童自主性发展水平低;(2)五岁儿童权威认知与自主性三个维度间相关均显著。权威认知水平高的儿童,其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水平高;权威认知水平低的儿童,其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水平低。  相似文献   

17.
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度地玩电脑游戏能够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在知觉、注意等认知任务上的表现,电脑暴力游戏可能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过度沉迷于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学业成就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未来的研究可在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机制、电脑游戏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儿童逻辑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追踪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7岁、9岁和12岁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项目间差异很大,而且不同实验项目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儿童间的个别差异也很大,这主要与儿童的家庭教育程度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学校教育条件等因素有关,并且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儿童的智力水平有很高的相关。另外儿童的物理逻辑认知并非都按固定不变的顺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作用.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的动态模型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视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采用多水平建模分析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12,023名小学4~6年级学生报告的学校心理环境特征对同学校12,019名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中超过24%的变异来自学生以外的学校和区县。(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和生源特点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水平的心理环境特点仍然可以显著解释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10%~24%的学校间变异,其中公平与公正感的作用相对最强。(3)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具有累积性,并对女生、来自收入较低家庭、来自总体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更强的保护性作用。本研究扩展了学校心理环境的多水平分析,为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中开展学校心理环境的评估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