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江琦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5,28(1):227-229
采用《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对重庆市57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家庭压力感、自卑、认知问题、强迫、怯场和自责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考试心理问题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上,表现在年级和性别之问。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各因素都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即:高中阶段显著高于初中阶段;而各阶段内发展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考试活动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路  江琦  简福平 《心理科学》2004,27(6):1397-1399
对57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路径分析结果建立初始模型.通过竞争模型的比较,建立了中学生考试活动绩效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家庭因素和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活动绩效有直接效应,而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和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活动绩效之间存在间接效应;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和考试心理问题互为中介分别通过家庭因素和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活动绩效产生间接影响;考试心理素质和家庭因素互为中介对考试活动绩效产生影响。通过对超水平发挥组和发挥失常组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组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一致性,但是变量间的路径系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关系的测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创造性能力测验与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调查表,对初中预备班,初二及高二年级学生共275名作测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课外科技活动存在很显著的相关;中学生的科技创造力水平受学校、年级、性别的影响:重点中学优于非重点中学,高二优于初中预备班及初二,男优于女。  相似文献   

4.
9970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极盛  赫尔实 《心理科学》1998,21(5):404-406
对北京市随机抽取的9970名中学生进行自编的《中学生心理素质测验》的测试,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良好。(2)年级越低,心理素质水平越高,年级越高,心理素质水平越低。(3)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好于高中生。(4)在男女性别差异上,年级越低,男女差异越大,年级越高,差异越小。其中,男生在智力和情绪因子上心理素质水平好于女生,女生在注意力和道德感因子上心理素质水平好于男生。在对初中与高中的男女性别考验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西南地区两所中学7~12年级的824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师整体支持和不同类型支持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教师整体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情感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教师学习支持、能力支持与中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学业成绩相关均不显著;(2)控制性别和年龄后,心理素质在教师整体支持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素质在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教师学习支持与学业成绩、教师能力支持与学业成绩关系中均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元担忧与一般焦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02,34(3):64-68
根据AdrianWells的一般焦虑的担忧模式 ,对广州市 6 36名中学生元担忧状况以及元担忧与一般焦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高中生元担忧水平高于初中 ,显著差异。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元担忧水平高于其他两个年级 ,尤其是初中 ,显著差异。中学生元担忧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中学生元担忧各因素与焦虑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考试、家庭、心理健康、外貌和身体健康 5个元担忧因素对焦虑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虹  陈士俊  张杨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2):141-145,154
对天津市302名初中教师进行调查,以比较不同教师群体的工作满意度状况。结果发现,初中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性别、年龄、任教年级和学校区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报酬、进修和工作压力等方面的满意度除人口学变量存在差异外,还在任教年级、学校类型和学校区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考察云南省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类型特点和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作用.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云南省中小学生9055名,调查了他们的师生关系和学校适应.结果发现:(1)云南省中小学生与教师的依恋和亲密性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冲突和回避性随年级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中生得分最高.不同年级段学生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云南省中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存在三种类型:矛盾型、疏远型和亲密型.在矛盾型分布上,随年级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中生矛盾型最多.在疏远型上,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高中生疏远型最多.在亲密型上,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小学生亲密型最多.在三种类型上,小学和初中年级段学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冲突性和亲密性是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预测变量,回避性对中学生有显著预测作用.(4)具有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显著好于矛盾型和疏远型.结论:应加强对学生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培养,更加重视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卑感的特点及其克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卑感问卷对682名中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中学生自卑感有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型上的特点,并且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之间还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针对中学生自卑感的特点,提出克服自卑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3个省(市)共10190名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相比于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3)亲子关系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①是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单独中介作用;②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亲子关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同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91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前者作用更大。(3)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进辅  杨东 《心理科学》2003,26(3):415-418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和兰州市的150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总体疏离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地区的交互作用上,而环境疏离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和片区的交互作用上。各群体疏离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级和片区之间;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大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是:初中阶段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变化;高中和大学阶段都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倒“V”字型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量表对990名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显著高于低学业成就组.(2)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表现出年级差异性.(3)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随着年级发展而上升,但是两组的高峰期却出现差异,高学业成就组创造力高峰出现在初二和高二,而低学业成就组出现在高一.(4)发散思维的发展趋势上,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而低学业成就组整体的发展趋势平稳.(5)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趋势相似,都呈现出在初中阶段上升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两组的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6.
王洪礼  胡寒春 《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运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师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大一至大四学生无年级、性别、专业的显著差异;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大三、大四差异显著;2、大四与其他各年级学生在自评症状各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男女生在自评症状的强迫和偏执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4、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141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研究学生对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及其公平观念。结果表明:(1)学生对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存在差异.同伴辅导是学生认为最公平的教学调节策略,其次是丰富。高中生与初中生和小学生对加速和等待两种教学调节策略的公平知觉存在差异。(2)学生的公平观念存在年级差异,公平知觉与公平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考察了在教学活动中,动力系统中自我强化和学生期待两因素与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它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地、适时地满足学生期待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较明显的作用,而对高中学生则作用不明显;对中学生进行自我强化的训练,有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作用则不明显;实验中未出现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