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列子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思想为"贵虚"。《列子》八篇,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然班固所录,实为在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所成《七略》基础上删改而成的,则刘向校书时当整理过《列子》。今传刘向所撰《列子书录》,世人多疑其为伪作。魏晋时期,张湛作《列子注》,他在序言中提及自己重新整理《列子》的经过,后人多疑今本《列子》为张湛或魏晋人所伪造。尽管对《列子》之争议至今不绝,但对此书进行研究整理之学者亦代不乏人。尤其《列子》被列入道教经典之后,使得此书更为世人所重。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列子》生命观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生命意识, 不能不同时想到庄子与《列子》。这是因为庄子和《列子》的生命观表面上看来比较相似, 二者都是重生派, 即把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看得高于一切, 因而与儒家重人生的社会意义的生命观划然有别; 而且二者都重视养生, 凿凿有言。但实际上, 庄子的生命观与《列子》的生命观有重要的不同: 庄子可称为养生派, 而《列子》则属于厚生派。一《列子》对生命的论述集中在《杨朱》一篇, 在《天瑞》、《力命》等篇也有论及。《列子》同庄子一样对死亡作一种唯物的观照, 认为死是命定的自然规律, 人不可抗拒。庄子一方面说: “死生亦大矣” (…  相似文献   

3.
《列子》自然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一书与《老子》、《庄子》并列为道家的三部经典。唐天宝元年 (74 2年 ) ,唐玄宗下旨置“玄学博士” ,并以四部道家著作作为必修的科目 ,士人习之可以应试科举。其中一部《冲虚真经》(宋朝时又加上“至德”二字 ,称为《冲虚至德真经》) ,便是称为列御寇所撰的《列子》。《列子》一书的真伪是我国学术史聚讼千载的一大公案。现在 ,它的伪书性质已成为学界公论 ,一般认为它主要成书于魏晋之际① 。《列子》的思想比较复杂 ,又因为它是伪书 ,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② 。但《列子》一书有丰富的自然观的内容 ,代表着我国古…  相似文献   

4.
关于列子     
一 今本《列子》八篇,出于赝作,在现在已不成问题。虽然从前刘彦和在《文心雕龙》说:“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柳子厚也说他“质厚少伪”,但经宋高似孙、黄震,明宋濂、胡应麟,及清代姚际恒、崔适、钱大昕、钮玉树、何治运、俞正燮、汪继培、吴德旋诸人的怀疑与证明;今人马夷初氏更为《列子伪书考》,举二十事以证其伪(在《天马山房...  相似文献   

5.
列子,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列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体现道家思想和中原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文献典籍,在中国思想史以及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天瑞》是《列子》首篇,列子用十四个寓言故事阐发着其道生万物的起源观、豪迈超越的生死观、法天则地的生态观,饱含着列子对人的价值取向、生存理念、社会治理以及发展模式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们汲取道家思想智慧的同时,又对之大力批判,斥老庄道家为异端之学。作为道家核心经典之一,《列子》不可避免地被列为异端。与之相对,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继承理学艾轩一派的思想风格,公开接受道家思想,其所著《列子鬳斋口义》一书,首先对道家内部之庄、列关系提出庄列一源、列不及庄的主张,继而重新审视《列子》的思想立场,为其"异端"之名号作辩解,认为《列子》中虽有讥讽儒士的言论,但也表达了对孔子的尊敬;与此同时,其又基于对庄列关系的基本判断,指出《列子》宗旨不异于儒家的大纲领。  相似文献   

7.
自唐代柳宗元作《辨列子》,对今存《列子》出于战国表示质疑后,学术界颇多随合以为非真本,认为乃后人附益之作,且增窜非实,殊多乖错。但是,道教素尊道家之言,不认为它“迂诞恢诡”,而认为它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宏妙,辞旨纵横,奉之为圭臬。因此撰作道书,多所融摄,成为道教义理不可分之部分。 (一)宇宙生成论方面: 《列子》中的《天瑞篇》、《汤问篇》、《周穆王篇》均较为集中地谈到了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关于它的生成、演变、状态、未来等等。如《天瑞篇》论宇宙本原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其  相似文献   

8.
关于张湛的思想和《列子注》,流行的观点是:张湛的《列子注》是魏晋玄学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和终结者,张湛哲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个人的生死解脱问题,他企图把王弼的贵无论与郭象的自生论结合起来,把魏晋玄学关于本未有无的本体论与汉代的元气宇宙构成论结合起来,结果造成自身体系的混乱和庞杂。笔者认为:虽然《列子注》中有一些张湛的思想,但是,《列子注》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不是张湛的思想,而是《列子》本文的思想。张湛注《列子》的目的仅仅是解释《列子》的文本意思,并不是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一、张湛的注释目的是解释《列子》的思…  相似文献   

9.
过去被认为是伪书的《列子》。经近人研究并非伪出,作者赞同这一观点。证之以刘向《列子序录》,《列子》实为道家黄老学的早期著作。《列子》一书有九处言及“黄帝书”“黄帝曰”或黄帝事,大体皆托黄论道或托黄解老,其道家性质可以确定。逮至稷下学宫,其黄老学派传承《列子》,可证《列子》为稷下黄老之先导,而战国中期的田齐变法,为黄老学的传播掀起了高潮  相似文献   

10.
《黄帝》篇集中讨论修养得道问题,可以说是了解《列子》修道工夫论的窗口。本文通过"得全于天"与"得全于酒"、"有道"与"无道"、"心凝形释"三部分的讨论,将其中的得道类型分为三种:"虚假"的得道者、先天得道者与后天得道者。正是这三种类型的区分,表明了《黄帝》对修道工夫的看法,那就是即使境界本不高的普通人,通过一定方法对内心进行锤炼,渐进修养之后最终也能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