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2个2 × 2×6三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以图形和数字为实验材料,探讨能反应个体能力水平差异的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1)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场独立性的被试比场依存性的被试反应时短,且正确率高;两类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曲线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2)图形和数字的心理旋转反应时呈倒"V"形状,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180°时反应时最长,以180°为界,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3)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呈现"V"状,180°时正确率最低,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  相似文献   

2.
陈玲丽  刘文  吴家舵  任杰 《心理科学》2007,30(1):192-195
考察不同运动经历人群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被试为上海体育学院小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实验结合PDP,采用序列学习任务,并测试操作智商与记忆广度。结果发现,运动员在15个组段上的平均反应时、内隐学习量、自动提取贡献率上显著大于非运动员;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内隐学习量上差异显著。研究结论:运动员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显著好于非运动员,与运动水平有关,与智商无显著相关;这种内隐序列学习能力可能是某种运动能力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采用实验法,以288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1)快乐情绪的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情绪,快乐情绪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情绪。(2)表达抑制策略下,词汇与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策略下,词汇的再认反应时短于图片;对词汇和图片的再认反应时,认知重评组短于表达抑制组;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表达抑制组。(3)快乐材料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材料;快乐情绪下快乐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材料,悲伤情绪下悲伤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快乐材料。  相似文献   

5.
7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枝玲  施建农  恽梅  方平 《心理学报》2003,35(4):527-534
该研究以超常和常态儿童各25名(平均年龄分别为6岁10个月和6岁11个月)为被试,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对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作了比较研究。研究者对被试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常儿童基本信息加工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儿童,具体表现在反应时更短,或正确率更高。(2)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信息、加工的差异与任务难度有关,在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常态儿童。而且,在图形匹配任务中,任务难度越大,差异越显著。而在心里旋转和抽象匹配任务中,超常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常态儿童。(3)任务的难度无论对超常组被试还是常态组被试的反应时及反应正确率都有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太一样。在反应时上,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两组被试的反应时都明显延长;但在正确率上,则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常态组被试的正确率降低,而超常组被试的正确率基本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任务难度问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顺序效应是工作记忆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事件工作记忆的顺序效应。实验采用工作记忆变化觉察范式,要求被试记忆序列呈现的五个生物运动事件。正确率和反应时的结果一致发现,仅序列中最后一个事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位置,而反应时显著低于其他位置,即事件的序列工作记忆存在显著近因效应,但没有首因效应。事件工作记忆的顺序效应与其他视觉客体(如色块、朝向)类似,而与事件长时记忆的顺序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患者识别情绪词时执行功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抑郁症患者识别汉语情绪词时的执行功能特征,采用神经扫描仪STIM刺激反应系统记录16名抑郁症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组执行四类Go/No go汉语情绪词识别作业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严重程度,自动思维问卷(ATQ)评价负性认知偏差程度。结果发现,识别正/负性词时抑郁症组反应时均明显延长,正确率明显降低。组内方差分析显示,随着情绪词识别作业难度增加,正常对照组正/负性词反应时缩短,正确率逐渐提高,且不受双重作业任务的影响。抑郁症组则表现为反应时延长,正确率变化不明显。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词性、作业、组别间因素对反应时的主效应均有显著性意义;组别间因素对正确率的主效应均有显著性意义。抑郁症患者SDS、ATQ分与反应时、正确率相关无显著性。提示抑郁症患者区分正负性汉语情绪词时存在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模拟自然学习语境,探讨情绪韵律对具体和抽象词学习的调节作用及其产生原因。被试在高兴、愤怒、中性语境情绪韵律条件下学习抽象和具体词,记录学习过程及测试过程中的行为与脑电反应。结果发现在愤怒韵律背景下学习的抽象词加工的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并且诱发了更为显著的脑电成分。表明愤怒韵律对词汇学习尤其是抽象词学习有显著的消极作用。此外,情绪韵律对词汇学习的调节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词汇语义提取及晚期语义整合产生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樟柳碱是我国首先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它的作用和东莨菪碱相似,而其毒性较小,但如过量服用会引起幻觉和认知障碍。本文观察了樟柳碱对大白鼠分辨学习和记忆行为的影响,并探讨樟柳碱对家兔脑皮层的自发和诱发电活动以及脑皮层电图条件反应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樟柳减对大白鼠的分辨学习和记忆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错误反应增多,反应时延长以及防御性条件反射的出现率低。 樟柳碱能使家兔全皮层出现高振幅慢波,并能使脑皮层电图条件反应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7~11岁儿童持续注意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颜色、图形和数字信号监测的三种警觉任务形式 ,来探索7~ 1 1岁儿童持续注意能力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男女儿童持续注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 ;7岁男性儿童的持续注意能力优于女性儿童 ,而 9岁和 1 1岁男女儿童的持续注意能力各有自己的风格 ,男性儿童反应快而正确率低 ,女性儿童反应慢而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心理咨询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旨在加深对心理咨询含义的理解。首先对心理咨询的涵义做了探讨,进一步分析了心理咨询助人的含义,分别从心理咨询助人的基础,助人的方式,助人的目标做了阐释。最后探讨了咨询师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对心理咨询可能产生的影响。心理咨询是心灵层面的沟通,通过体验关怀,达到来访者的心灵成长。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的本质理解以及不同的咨询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对心理咨询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自我描述问卷上海常模的修订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国鹏  朱晓岚 《心理科学》1997,20(6):499-503
自我描述问卷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的自我概念测量量表,为了使我国的教育和医务工作者也能使用这种测量工具.我们对其进行了引进和修订.并初步制定出上海常模,从试用的结果来看.对我国6-12年级的初高中学生非常适用。分数的分布里常态.对测验结果作各种心理测量学的分析,信度指标:a.全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各年级在.92-.96之间,各分量表的内在稳定性在.66-.9文之间。b.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56-.75.效度指标:a.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较低,b.同质性很好,C.三个学业自我概念分量表与学习成绩间有很高的正相关,鉴于以上这些结果,该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使用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Manuel G. Doncel  S.J. 《Zygon》2004,39(4):791-800
Abstract I comment on moral and theological aspects of human technology, which I consider as an evolutionary moment of our cultural and genetic vari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oment both scientifically and theologically. Starting from Philip Hefner's theological program of the human being as created co‐creator, I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limit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human being as a created agent and the possibilities and ideals as a co‐creator. I develop the idea of the kenosis (self‐emptying) of the Creator, which as the root of God's love principle should be reenacted by the created co‐creators. I analyze elements of this kenosis presented by Jürgen Moltmann in relation to creation and eschatology.  相似文献   

20.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探讨了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部件识别类似,笔画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字劣效应:识别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单独呈现的笔画反应时明显地长,错误率也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汉字整体对笔画认知的抑制性影响。(2)识别汉字中的笔画的反应时也受背景汉字笔画多少的影响。识别少笔画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多笔画汉字中的笔画容易。(3)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也有重要影响,频率高的笔画比频率低的笔画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