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猛 《世界哲学》2009,(5):25-28
西方哲学研究一直是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长期以来,古希腊哲学并非其中最具影响的力量。古希腊哲学近来日益受到关注,是现代中国思想成熟的一个标志。而对古希腊哲学理解的加深,关键在于现代中国思想如何能够在哲学上建立与希腊古代哲学的关联,并形成自身理解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2.
吴飞 《世界哲学》2009,(6):127-130
古希腊哲学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除了依赖于学者们的具体研究水平之外,还取决于中国学者对西学的整体把握。在过去,中国学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思路来分割西学的各个学科的。现在,我们更多从现代性的发生来理解整个西学体系。目前,我们尚需要借助西方学者的研究思路,建立中国西学体系中的古希腊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志国 《学海》2005,1(4):158-167
“中国有无哲学”之争并不肇始于哲学概念与学科传入中国,而是在西方近代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中国有无哲学之争的背后,在西方人那里都是以一种想象他者服务自身的心态在起作用。从元哲学角度及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与作为人类一种活动的区分上,认定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哲学学科,但存在着哲学活动。不是像有的学者所认定的中国没有哲学,相反,事实是中国思想往往受中国哲学强有力的直接统摄并以中国哲学为灵魂。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学科及知识体系之建立,是在近现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和冲击下,由中国传统的“经学”“子学”玄学“理学”等表现形态转型而来。对这一从中国传统思想系统到现代哲学学科转型过程的探讨,不但有助于深化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关系的研究,也对当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2019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相似文献   

5.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时间并不如哲学长,但在哲学初始之际,人们的审美意识就已然存在并随着哲学的进步而进步。儒家、道家与古希腊的哲学流派虽然分属于东西方,在思想的表现形式上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们的思想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儒家力求通过"仁"来达到和谐,道家追求的是通过"道"的感悟达到超脱尘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则通过"数"来实现和谐,柏拉图则是以形式求得真善美的统一。可见,中西方的美学虽然发展步伐不一,但在人类迈入文明之初,哲学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共通的,可以为现代美学所用,以使美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眸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在中国的历程,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向以中国学术视野做有学术创新的研究,但需要加强某些薄弱环节;本文论述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现代意义,为加强中西哲学与文化传统的整体性交往,需要深化中国学术视野中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本文还就跨文化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视野与方法,提出一些供参考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具有丰厚的国内理论资源,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外理论资源。其中,国外理论资源既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受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我们对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资源关注得较多。如今,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葛兰西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典型。它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要探寻本民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更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一词今日实际上用于表示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门现代学科;由现代中国哲学家和国外汉学家经由中国古代人文学和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创建于20世纪。这门学科现在已获得汉学界和哲学界的公认,成为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一个职业领域。正像其它学科一样,中国哲学学科也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制度、科研规划、技术性标准和学术活动目标。从职业角度看,有关中国哲学的任何问题都可在其目前行之有效的学术框架内提出和解决。然而,中国哲学最近在其职业领域之外也引起了学术思想界的广泛关注,其现代价值也开始从其自身学科框架和习常讨论范围以外的各种新角度加以重新考察。本文即为从包括解释学在内的符号学角度对中国哲学学术思想价值和潜力重新进行评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血液循环发现史研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循环发现史研究的哲学思考贵阳中医学院(550002)许红,吴元黔一、古代自然哲学时期对血液循环现象的认识自然哲学时期一般指自然科学还未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古希腊时期,在中国正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科学家都是一些自然哲学家,东西方大都相类似,他们常...  相似文献   

10.
卢析  崔伟锋 《哲学动态》2012,(5):109-111
"分析哲学: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8-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法联合研究院"知识与行动研究室"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南开大学哲学院承办的"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2年年会于2012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大学等47所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哲学》、《哲学动态》等多家杂志,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与会代表共提交69篇论文.会议围绕"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这一主题及相关学术问题组织了四场大会发言和八场小组讨论.研讨所涉及的议题主要有"政治哲学"、"生活世界"、"实践哲学"、"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宗教、文化与政治"等.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的理事改选工作,产生了两学会新一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2.
牟博 《世界哲学》2003,(3):40-44
中国哲学与西方分析哲学(或分析传统的西方哲学)一直被认为是彼此遥远、无关乃至对立的。两种传统中都有很多人将对方传统的哲学实践视为仅仅具有边缘价值。 本专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的比较分析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并由此研究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这两种具有特色的主要哲学传统如何能够相互学习、以互补方式携手共建共同的哲学事业(特别是在看问题的角度、指南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这些方面)。为此,我们择选了最近出版的、以上述目的为其主旨的专题文集《两条通往智慧之路?——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传统》(Bo Mou ed.,Two Roads to Wisdom?Chinese and Ana-lytic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Chicago,USA: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2001)中直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的若干文章陆续加以发表。出于篇幅上的考虑,除了戴维森的短文(该文集序言)之外,对这些文章都做了节译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思想的现代叙述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严肃的拷问和危机中的变革. 从19世纪末"哲学"一语传人我国,严复、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等人尝试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相联通;到五四时代(1915-1928),经西学全盘输人之暴风骤雨般的洗礼,胡适写出<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完成<中国哲学史>之后,"中国哲学"就渐成为中国思想之现代叙述的通行表达方式,"中国哲学史"也在现代中国制度化的学术体系和学科建构当中确立了不摇之地位.这一切的发生都显得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含具了相当充分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就在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鯈然其间而浑不自知之时,被公认是当代最大"哲学家"之一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发话了:"说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等等没有问题,但显然去谈这些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穿越欧洲模式之前的中国‘哲学',对我来说则是一个问题."他解释说:"哲学本质上不是一般的思想,哲学与一种有限的历史相联,与一种语言、一种古希腊的发明相联:它首先是一种古希腊的发明,其次经历了拉丁语与德语‘翻译'的转化等等,它是一种欧洲形态的东西,在西欧文化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与知识,但将它们叫做哲学是不合理的."因此,中国仅可以说有思想,而绝无严格意义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从比较文化的视野展开并以比较哲学的面目出现的,尽管在当时并没有比较哲学的学术意识.虽然当时的比较哲学还仅是以哲学比较的初级形式展开的,然而,这一新的哲学出发点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表现出强烈的跨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吕嘉 《哲学动态》2008,(2):9-12
当代中国哲学的首要问题是现行学科制度问题.不合理的一、二级学科划分,一是导致当代中国哲学学科内部的学科壁垒,中、西、马"三足鼎立";二是将当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格式化"为各个二级学科的问题意识,使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日益脱离社会的现实需要.改革现行哲学学科制度与"构建中国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必然.目前需要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围绕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为精神归宿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各学科间展开对话、讨论.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古代哲学”即ancient philosophy或者classic philosophy的汉译,特指古希腊、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乃至基督教早期的哲学,国内长期以来习惯将这一时期的哲学称作“古希腊罗马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西方古代哲学领域在理论研究、文献翻译与整理,乃至人才培养方面,都逐渐迈向专业化、...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哲学的现代话语体系是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哲学应对自近代以来的哲学失语症的必然要求。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和国内激烈的反传统风潮,现代新儒家产生了为中国哲学争夺话语权的强烈自觉,他们通过向西方世界发表集体《宣言》、以英文著述等形式向西方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现代新儒家在中西会通中提炼和创新了一系列标识性概念,打造了两层存有论、道德自我、内在超越、内圣开新外王、儒学三期等一系列新概念和新表述,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新儒家积极借鉴西方话语激活传统哲学话语,以反向格义的方式推进了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其得失为当前中国哲学话语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5-16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3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西方政治哲学"这一主题下,与会代表围绕"人权"、"世界主义"、"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7,(4):156-162
一种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将使我们发现,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从"理本主义"出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是以"情本主义"为其依据。这种有别于"理本主义"的"情本主义"可谓是一以贯之地体现在中国哲学的各个领域。在人生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把大爱无疆的"圣贤",而非穷究真理的"智者"作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在道德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以一种"以情释德"方式,而非以一种"以理释德"方式理解道德良善。在宗教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通过"天亲合一",而非"神理合一"步向终极性的神圣。穷本而追源,这种有别于理本主义的情本主义之所以可能,是以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的身心观为其根本的故端。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立足于一种"身心二分"的身心观的话,那么,传统中国哲学则使自己奠基于一种"身心一体"的身心观之上。换言之,正是这种不同于"身心二分"的"身心一体",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人之所以重情、尊情,之所以以情为本的真正隐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学科也是依着西方的学术规范建立的,是以相关的中国古典学术为材料、以西方哲学的范式为形式建构起来的。术语系统的建立是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重要方面,它既与材料相关,也与形式相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特有术语系统的建立才承载和支撑起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本文分别探究了中国哲学术语系统五个方面的史学来源和五个方面的语言文字学来源。对这两个方面来源的探讨,不仅意在回顾中国哲学建构的过程,更重要地在于为今后中国哲学术语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