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8年4月1日至5日,关于德国哲学中人的问题国际哲学讨论会在武汉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和《德国哲学》编辑部主办的,近百名学者与会。来自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法国、美国、瑞士、日本的九位教授和十位中国教授、学者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4月25日至26日"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到数理逻辑、哲学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多个分支和领域。这些报告展示了我国逻辑学目前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大政教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召开的中国逻辑史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日至10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资料30篇。会议首先进行了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冯契教授在会上作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以丰富的史料介绍了墨子和荀子的方法论,说明了我国古代科学方法的发展与演变。李匡武教授作了题为《王充的〈论衡〉是一部重要的逻辑论著》的学术报告,肯定了王充的“疾虚妄”是贯穿〈论衡〉全书的中心思想,并归纳了王充  相似文献   

4.
简讯     
阿恩·奈斯教授来所作学术报告阿恩·奈斯教授于4月2日来我所作关于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专题报告。参加报告会的有哲学专家,教师和研究生百余人。阿恩·奈斯教授,挪威人,任教于奥斯陆大学,是著名的斯宾诺莎研究者和现代分析哲学专家。他就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流派及其演变和成就作了内容丰富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赵凯 《心理科学》2002,25(1):21-21
全国第二届心理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9月 2 5日 - 2 8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89名代表出席会议。开幕式上 ,会议主席杨鑫辉致开幕词并宣布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正式成立 ,随后杨鑫辉教授作了题为“与时俱进 ,开展心理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中国四达上海分公司梁孟权总经理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杨治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燕国材教授到会并讲话 ,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顾雪英博士宣读了江苏省心理学会的贺信。大会报告中 ,南京师范大学余嘉元教授 ,清华大学郑晓明博士 ,空军司令部傅双喜研究员 ,中国四达…  相似文献   

6.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邀请,美国著名系统哲学家、罗马俱乐部成员E·拉兹洛第一次到中国访问和讲学。1988年4月1日到28日,他先后在北京、西安、武汉、杭州和广州等地作了16场学术报告,会见了我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界的知名人士,同研究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的中国同行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兹译述他的7篇报告稿中的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西德《普通哲学杂志》1980年第2期报道,德国第十二届哲学大会将于1981年9月29日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城召开。总题目是《人和人的科学》。大会将安排学术报告、座谈会和分组讨论会,此外还安排几次作专题报告的全体大会。10月1日,计划到布里克森作一次参观,在那里也召开一次关于尼科拉·冯·库厄斯的学术会议。会议邀请对简洁报告(不超过三十分钟)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25年前 ,邓小平在一份文件上签署同意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那时以来 ,2 5年过去了。为纪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2 5周年 ,2 0 0 3年 10月 14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地质大学召开了隆重的庆祝会和学术报告会 ,近4 0 0名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于光远、龚育之、范岱年、何祚庥等一批著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与此同时 ,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于 10月 15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医学系举行了会议。彭瑞骢、杜治政、陆广莘、张金钟、李本富、郭照江、李义庭、李渝、张大庆、赵明杰、刘奇、王振方、符友丰、范杰敏、贺新华、甄橙、田雷梅…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至十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学会召开了首届年会,来自天山南北的七十多位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年会的论文有三十多篇。中国人民大学肖前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谢韬教授应邀到会作了学术报告。肖前同志作了(一) 生产力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二)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三) 辩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等报告。  相似文献   

10.
英国阿伯丁大学院院长R·Cameron教授于1992年4月访中山大学,期间作了“理解因果性”、“行动的本性”、“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三个学术报告。后一报告对特殊途径概念的强调、对心脑等同论的反驳、关于计算机不能思维以及意识相对于行为是多余的这些观点的阐述,引起听众的浓厚兴趣并提出了许多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根据讲演稿译出,由于篇幅有限,译文有较大的删节,小标题作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