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开展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问题的讨论,这无论对于一般哲学、科学哲学还是物理学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想从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角度上来讨论这个问题,这就是依据控制论思想建立一个可能世界的圈层结构模型,然后运用这个哲学模型来讨论可能性、随机性、因果性和决定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科学认识论产生于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它是科学认识论的一种新形式,既与现代科学认识论相联系,又采取了全然不同的新范式。然而,由于其无法正确处理混沌与有序、决定论与非充分决定论、现实性与可能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等范畴,而无法成为科学认识论发展的新趋势。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仍然是科学认识论发展的最适当的选择。一、现代科学认识论向后现代科学认识论的转变现代科学认识论以近现代以来的科学思想为基础,它着眼于对世界的袪魅以达到对世界的控制。与其它哲学认识论不同,现代科学认识论的形成明显早于现代哲…  相似文献   

3.
决定论问题的论战,是本世纪国际哲学界最有影响的论争之一。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也逐步深入、日趋激烈。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机械决定论的衰落已经成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公认的事实,某些西方哲学家就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机械决定论而加以贬低和批判;两国内某些好心的研究者为了反驳这种贬低和批判观。1又试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并非主张决定论的。其实,这里最为关键、最为要害的问题在于:承认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辩证决定论、承认不承认辩证决定论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决定论的历史形…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无论是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探讨,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是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论,抑或对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真正的实证科学"的论争,都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都与马克思哲学在面对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这样一个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理论难题时的理论态度相关。本文回溯到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偶然性概念的厘清与改造,指出马克思哲学与一种非决定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传统的联系,并指明这一传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及传播实践中,历史决定论问题是充满争议的又一课题。例如,是否只要承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就是坚持了历史决定论。“决定论承认各种现象之间有普遍的规律性的联系”(《新编简明哲学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页),作为社会运动规律,其具体联系类型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在对因果、目的范畴再认识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是伊波利特·丹纳身上的美学标签,也是其美学受到褒贬的主要依据。着眼于丹纳思想的整体历程,挖掘并比对包括正式出版物和私人信件在内的文献证据,或可探知丹纳决定论的真正起源。丹纳吸收了斯宾诺莎的绝对因果论和唯物论以及黑格尔的作为有机总体的历史哲学,并在将两者融入科学实证主义时作了修正,形成其决定论的底色。决定论后来成为丹纳攻击法国美学古典主义传统的称手武器。《艺术哲学》是现代史学思想的一次美学演练,它取消了"美"的问题在美学上的优先性,尝试对艺术作品进行成因解释,并以大量事实作为示例。该书第五编对调和美学原则与道德原则作出尝试,暴露了决定论先天固有的内在张力,亦现出"新美学"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詹文杰 《哲学动态》2023,(10):35-46+126-127
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形式决定思维形式。语言决定论自身存在强有力的理论对手,如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指出所有语言都有共同的形式普遍性,皮亚杰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而不是相反,等等。在汉语哲学的研究中,语言决定论的贫困依然存在。张东荪和谢和耐等语言决定论者的许多具体分析是不成立的,他们将中西哲学的差异归因为语言差异时证据并不充分,而且忽视了语言之外的其他因素。尽管弱版本的语言相对论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强版本的语言决定论在理论上难以得到辩护,由此引申出的许多关于汉语哲学的判断是不正确的,并且可能会导致坏的特殊主义,破坏普遍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林夏水 《哲学动态》2002,8(7):29-31
最近 ,我在研究与决定论自然观有关的课题中 ,发现我国哲学界近年来把非决定论界定为 :否认事物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那么非决定论是不是否认事物的规律性呢 ?本文将通过概略考察近代科学以来决定论自然观的争论焦点 ,说明非决定论并非否定事物的规律性 ,以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传统划界标准的错误。一、传统划界标准为了论述方便 ,以下把我国哲学界关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划界标准叫做传统划界标准。我们先以两本权威著作为例说明 ,传统划界标准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1987年版 )关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条目写道 :“…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湖南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第3届哲学学术思想交流会,于1988年9月6日至10日在张家界举行,50余人与会,34篇论文入选。入选论文主题广泛,涉及哲学科学的多个学科。会上普遍地交流了论文作者的学术观点,并有选择地进行了讨论。兹记其哲学认识论问题讨论于后。 1 王振武(沈阳师范学院) 于1985年提出“主体选择论的认识论”之设想,在这次会上则提出以选择论为框架的“选择哲学”,认为选择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不同于经典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1) 科学背景不同。经典哲学以决定论为科学背景,使自身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这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目标。人类有无道德自由?道德自由是什么?这些道德形上问题一直困扰着思想家们,也关涉到现实道德生活的质量。道德自由不仅是一种意志自由,也是一种自由境界;同时还应该包括道德自由权,亦即道德自由在道德权利上的表述,它是衔接意志自由和道德自由境界的桥梁。道德自由的这三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道德自由的丰富内涵。一、道德意志自由向度意志自由最先从伦理角度提出,后发展成在哲学意义上对自由与必然、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探讨。在伦理学范畴里,意志自由是“……指人在行动时对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一种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整体化趋势在唯物辩证法中不断得到发展,已成为构成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当代新阶段的特殊标准。社会主义及整个国际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综合性问题就是这一过程的社会根源,而具体科学问题和哲学自身问题的日趋复杂化则是其认识论根源。在解决具体科学和哲学自身的问题时,方面思维已不能奏效,某些成对范畴亦缺乏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不过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当代,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为哲学提供认识世界的经验材料,推动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而哲学在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又为科学提供最高层次的范畴工具和思维方法,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但是,这也只是些最一般的原则,实际上这些原则如何实现,还是一个至少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从哲学领域说,广大哲学工作者深切意识到当代科学发展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提出了许多世界观问题,因而渴望了解、掌握并试图吸收和概括这些科学成果。但是,勿庸讳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大部分哲学工作者在科学修养上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并且对于如何吸收和概括科学成果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因而在从科学上升到哲学的道路上,至今处于摸索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说些科学的外行话,做了些劳而无功的事,以至建造某种不切实际的理论框架都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探索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种探索的意向和热情,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从科学领域看,也无庸讳言,许多科学工作者对于哲学的功能、哲学与科学的应有关系、哲学思维的特点的看法也并不都是妥贴的、客观的。当涉及到哲学问题时也难免会说些外行话,发出一些不尽恰当的责难,这同样是可以理解的。科学工作者在关心哲学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这件事,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哲学工作者应当衷心地欢迎。我们认为,加强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的对话,是一个迫切的课题,从当前来说,特别需要的是科学工作者对哲学研究工作的参与、帮助与支持,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探讨,比如就哲学如何吸收、概括科学成果,科学对哲学提出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概念、范畴工具,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达到科学和哲学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的分裂与心理学的统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浩生 《心理科学》1997,20(5):469-470
心理学的分裂首先是一种思想上的分裂。不同的心理学家由于其哲学世界观的不同,对心理的本质、意识的特性等问题的看法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因而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金布尔(kimble,G.A)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可依照六个对立的维度把心理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即:1.强调科学价值对强调人的价值;2.决定论与非决定论;3.客观主义与内省主义;4.实验室的研究对场的研究与个案研究;5强调规律的一般性对强调规律的特殊性;6.元素论对整体论。持对立维度中第一序列观点的心理学家属于科学主义阵营,除决定论和非…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最伟大的创作遗产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或范畴,它虽然起着很大的科学和实践作用,但它也和黑格尔的类似范畴一样,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它的全部巨大意义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个问题或范畴就是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而在《资本论》和十九世纪50-60年代为《资本论》做准备的几部著作中,则对异化问题做了彻底的分析。这里首先谈谈《1857-1859年经济学手稿》。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是预成论。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与其他历史哲学不同,它认为,社会存在即人们的观实生活过程,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整个世界历史无非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历史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发生学意义而言,历史主客体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预成的。 二、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是单纯因果论。因为从马克思有关论述看,他的历史决定论是以经济因素为基础的,社会诸要素的交互作用及合力,社会历史的演进,是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寻求对世界的整体理解、追求统一的科学世界图景,是当代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物理学中关于统一场论的尝试尤为激动人心。本世纪20、30年代玻尔和海森伯等人创立的量子力学,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对物理实在的研究引向对物理“现象”的研究;而海森伯则不仅用不确定性和概率论取代了牛顿科学世界图景中的确定性和决定论;也在数学表达的范围内消除了物理实在的直接基础。这就为科学和哲学传统中由来已久的那种试图在实体的意义上寻求关于世界的统一理论而遗留的僵局注入了一线生机。应运而生的所谓“大统一理论”试  相似文献   

17.
自然领域与社会历史领域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各自存在着本质上不同的因果律。在自然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严格决定论、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严格决定论根本不适合于社会领域。统计决定论和系统决定论虽然适合于社会领域,但它们只能说明历史规律的某些特征,而无法反映历史规律的本质。不少人在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的本质时,强调多线式因果关系、或然性规律等,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应看到,如果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的本质说成是统计决定论或系统决定论,那么这仅仅同严格决定论划清了界限而没有从根本上把历史决定论同自然科学决定论区别开来。在自然决定论中,即使是高级形式的决定论,也都是  相似文献   

18.
<正> 葛荣晋同志的新著《中国哲学范畴史》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我认为,用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哲学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要科学地揭示和总结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就必须注重研究中国哲学固有的范畴体系。作为中华民族认识史的中国哲学史,是通过一系列概念和范畴的演进表现出来的。哲学范畴,既是不同哲学体系之间的纽带,又是标志人们认识水平的尺度。  相似文献   

19.
顾乃忠 《学海》2004,45(1):11-2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可分为前期理论和后期理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内因决定论和历史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单线论 ;马克思的后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外因决定论和人道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双线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和后期东方社会理论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体系 ,人们只能从二者之中择其一 ,而不可能兼而蓄之。  相似文献   

20.
炎冰 《哲学动态》2001,(8):22-25
科学划界是科学哲学中的元问题之一。其理论旨趣就在于为有关科学观念、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合理性、科学进步、科学价值的评价等问题的哲学反思提供支援背景 ,而实践向度则在于为甄别和反对伪科学提供操作判据。所以萨伽德说 ,“科学哲学中最重要的规范问题就是划界”[1] 。吉利斯在撰写《2 0世纪的科学哲学》时 ,亦将其视为科学哲学的四大主题之一[2 ]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学界在系统介绍国外成果的同时 ,对科学划界亦有涉猎。但作为理论热点 ,并广泛受到学界的重视则是因为 90年代各种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在中国大地泛滥所致。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