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距离     
人们通常用心理距离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和相互理解的深浅度。心理距离越“近”,则彼此之间就越亲密,越会被对方理解和接受。一般来说,熟人、关系密切的人比陌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要“近”。“心心相印”、“心连心”,可谓是最短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2.
导演Jacques Clauzaud的电影记录片<迁徙的鸟>()中画面的美让人赞不绝口,但影片最让人惊叹且难以忘怀的却是主人公--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片中列举的十几种候鸟,飞行距离最短的丹顶鹤是1000公里;而最长的北极雁鸥则来往于北极和南极之间,距离达20000公里.这个数字让人格外惊讶,小小的鸟儿体内竟何如此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陈洁彬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5,47(2):176-189
采用回指解决方法, 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路径转弯对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机制。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 读者在建构含有路径转弯的语篇时, 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路径转弯效应。总体趋势为当语篇的空间描述简单(转弯次数<2)时, 目标句的阅读时间会随着转弯次数的增多而增长, 但当语篇的空间描述复杂(转弯次数>2)时, 不仅不再出现路径转弯效应, 反而出现了该效应的反转现象。实验3借助眼动仪监测, 运用语篇与主人公行走路线同步动态呈现模式, 让被试实时追随主人公行走路线, 控制转弯次数和路径距离, 以当前位置与回指地点间的直线距离为自变量, 探究读者在空间描述复杂时建构空间情境模型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阅读空间描述简单的语篇时, 读者建构的空间情境模型是路线型的, 通过逆向搜索的方式进行回指解决; 当语篇的空间描述较为复杂时, 读者倾向于建构地图型空间情境模型, 以俯视的视角通过空间搭桥寻找空间最短直线距离进行回指解决。  相似文献   

4.
声音     
《佛教文化》2012,(3):7-7
整容不如整心。容貌即便整好了,也只是一时的美,万一手术不成功.则身心受损,遗憾无穷。整心,把心灵的烦恼搞定了,你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同时也是最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5.
王甦  张铭 《心理学报》1995,28(2):113-120
在被动触觉的距离知觉实验中,被试的右手保持不动,将各种三点型式的刺激轻轻接触食指腹侧或以一定速度通过其表面,要求被试判定外侧两点的直线距离并在一根量尺上复现出来.结果发现:(1)当刺激快速通过皮肤表面时,外侧两点距离表现出低估,其知觉距离显著地小于刺激静止或慢速运动条件下的知觉距离;(2)当中间附加点偏离外侧两点间想象连线较大时,外侧两点的知觉距离显著地小于中间附加点偏离较小时的知觉距离,偏离较大的中间附加点似乎将外侧两点拉近了,缩短了其知觉距离,出现知觉亲和现象.这种现象与刺激是否运动无关.  相似文献   

6.
选择     
正选择有时候确实是很难的,譬如男女情爱中的悲欢离合,人会在选择的困难中纠结起来,感受十分痛苦。但我常常感到选择还不是最考验人的,最需要做好准备渡过难关的还是在选择之后;再艰难、艰苦的选择放在人生里看,也只不过是一个节点、拐点或者转折点,选择长不过人生,也难不过人生。  相似文献   

7.
王苏  张铭 《心理学报》1990,23(2):25-30
在被动触觉实验中,被试的手保持不动,将各种弦长和弧高的曲线刺激轻轻接触食指腹侧或以一定速度通过其表面,要求被试判定曲线两端点的直线距离,在一根量尺上复现出来。结果发现:(1)当曲线刺激快速通过皮肤表面时,其两端点的知觉距离小于静止和慢速运动条件下的知觉距离,出现时空相互作用;(2)曲线的弧高(曲率)对其两端点的知觉距离有重要影响,弧高大的会导致较小的知觉距离,弧高小的则会导致较大的知觉距离;这种弧高的影响可称作“弧线效应”,其存在不依赖于曲线刺激的运动状态。作者联系两点距离辨别中可能应用的启发式策略来讨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图画与中、英文词识别加工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玉昌  杨文兵  隋雷 《心理科学》2003,26(3):403-406
以图画、中文词和英文词的一系列变式为实验材料,使用眼动技术采集被试在观察上述材料时的眼动参数。实验结果显示:人眼对图画、中文词和英文词三种材料识别加工的眼动模式不同。在注视时间方面,图画的注视时间最短,英文词的注视时间最长,中文词的注视时间居中;在眼跳距离方面,图画的眼跳距离最大,英文的眼跳距离次之,中文的眼跳距离最小。在反应时方面,人眼对图画的反应时最短,英文词最长,中文词居中。  相似文献   

9.
正在喧闹的人群中,是不会寻找到诗意的。诗意必须要回到自己,要么一个人站在一棵树下寻找绿意,要么你就是一棵树,诗意的本质,是安静中的蓬勃。活在一群狐朋狗友中,是不容易有诗意的。世俗的吃喝玩乐,只能养成世俗的情趣和情绪。诗意的圈子,二三人足矣,彼此赏心,却从不腻在一起。距离是诗意的一部分,所有隔着距离的情感才会美。大自然里最诗意的画面都是  相似文献   

10.
心理距离的远近是成功的关键。有人在总结成功之道时指出:“年龄是个宝,能力作参考,学历少不了,关系最重要。”虽然有不当之处,但也反映了部分实际:关系重要。这里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 心理距离远近除血缘和婚姻关系外,并不都是固定不变的。心理距离远的,通过努力可以变近;心理距离近的,由于处理不当也可能  相似文献   

11.
动物生存术     
草原狼少有敌手,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更强劲的对手,比如猎人。在遇见人的时候,狼最惯用的逃生方法是分头逃跑,分散人的注意力,这样保证了有伙伴得以逃脱。当蚂蚁面对大火围攻的时候,蚂蚁会集中所有的力量从一个方向突围,所有的工蚁会前赴后继奔向火堆.用被烧死的尸体做垫脚石,杀出一条血路来,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最终会有一定的蚂蚁得以生存,不至于全军覆没。舍小家,顾大家,是它们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2.
人的思维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应当呈曲线型的。人不应当偏执于追求“思维捷径”,迷信“自古华山一条道”,而应该重视走迂回的曲线,“条条道路通罗马”, 迂回进取。虽然看起来步子慢了,实际上却大大加快了成功的速度。具备灵活的头脑,就须养成迂回思考的习惯,这里,介绍几种迂回进攻的战术。 欲进先退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狗和鸡关在围墙内.前面是一道铁丝网,后面是空道。铁丝网外放一盆饲料,鸡看见马上想冲过去,但被阻拦,急得乱叫乱撞;而狗先是盯着看,然后转身绕过围墙.跑到铁丝网外面便吃到了食。 人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曲则全     
正孔子在《系辞传》上说," 曲成万物而不遗",说的是宇宙就是一个圆,万物皆包罗其中。在宇宙中是没有直线的,直线不过是圆上分割出的小段而已。实际上善于迂回前进是中国人的古老智慧,也是人生行进的一大原则。以曲则全的智慧达到目的的故事,最有名的恐怕是东方朔救汉武帝的奶妈。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要依法处理。奶妈只好找东方朔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个词叫"亲密无间",很多人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最佳境界,彼此亲昵,互相依赖,完全没有距离。其实,亲密而有间,才是最佳境界,人与人之间还是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的。对身边的任何人都要保持距离,领导、朋友、亲人,甚至包括爱人,都要留有适当的距离。人与人之间,并不是越近越好,近到一定程度反而会造成麻烦,徒增烦恼。很多事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里面也有月满则亏的道理,把握其中的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1)
<正>传福音不是被迫的,不是因为教会的规定,乃是因为蒙恩之人内心的感受,叫人不得不说,叫人不得不传。传扬福音是耶稣给教会的使命。在传福音的方法上,有人主张"短、平、快",就如同武林高手对决时,在最快、最短的时间里,击中对方的要害,不给其反抗的机会,以达到传福音的目的。实际上,在今天多元的文化背景中,这样的方法会造成更多人对福音的误会与隔膜。福音的  相似文献   

16.
在被动触觉的微差实验中,将三个点沿一条想象的水平直线排开,其中间的一个点处于外侧两点间想象的连线的中点位置,但向上或向下稍微偏离该线。安排五个作业,按外侧两点间的不同距离而区分。实验时刺激在右食指第一节腹侧表面通过,但手保持不动,实验应用三种不同的刺激速度。根据对偏离想象直线的75%的正确判定来确定阈限。这种微差的辨别阈限低于通常的两点阈并在多数情况下低于触觉定位阈限。在同一作业内,不同的刺激速度没有不同的作用。但在同一速度下,外侧两点间距离大的,其中间一点的辨别阈限较高,反之则较低,作者对微差作业的特点作了分析并从结构效应的角度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钟摆在正负两个方面来回摆动,往负的方面摆动大,往正的方面摆动也大;往负的方面摆动小,往正的方面摆动也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你严格要求、严厉批评的人,会使你有长足的进步;对你既不注意也不理睬的人,是对你既不关心也不负责的人。与人交往,一定要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寻求批评。 ※两棵笔挺的树木是不能成为一个紧密结合体的,但一根细柔的藤条却能将树木紧紧缠绕起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所以与人交往,明智的做法是刚柔互补、取长补短,而不是以硬碰硬,以短量短。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朝天空吐唾液的…  相似文献   

18.
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最近几年的阅读心理的研究中,以G.A.Radvansky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学采用Fan效应技术来研究课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引来了以J.R.Anderson为代表的一些学的争议。章主要对Fan效应、情境模型的一般情况以及Fan效应在情境模型中的应用和由此引来的一些质疑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白明 《天风》2023,(5):57-58
<正>有一个我们都容易忽略的事实:以人类平均寿命计算,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总共会花6年的时间做梦。梦是我们最熟悉但也最陌生的一种经验,它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涉及记忆、情感、认知甚至属灵的层面。多少年来,  相似文献   

20.
漫话长短     
两点之间距离大谓之长。两点之间距离小谓之短。由此本意引申开去,引发出有关人才成功素质的八个话题──一、有比较才有长短有比较才有长短,无比较则无长短。故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条小河比一条小溪长,但与长江比,就显得很短很短;长江比小河长,但与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