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佛教方志是复杂的融合体,它既具有强烈的佛教文化情结,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其中尤以传统史学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从中国佛教方志的发展与分期、传统史学对中国佛教方志的影响、传统史家对中国佛教方志的态度三方面探讨传统史学与中国佛教方志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同儒家思想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传统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前几年的文化研究中,相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来看,对道家思想的研究有所不足。为了促进文化研究的深入,加强对道家思想的研究很有必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近年来已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道教更需要深入研究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何抓住重点深入下去,这本身就需要探索。看来,把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放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关系中去考察,可能有助于准确地把握道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恰当地评判道家哲学对我们民族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从本期起,本刊开辟“道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栏目。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老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老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我们欢迎踊跃来稿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一、传统特征中国有自己深厚的哲学传统,但它没有西方哲学那样丰富的认识论内容。这也许是我们的先哲对宇宙、人生所持的特定态度的产物,但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表述及结论的形成。虽然没有自觉的认识理论,却有不自觉的认识方法。因而,不了解传统哲学思想方法上的某些特征,就无法揭示充满理性精神的西方认识论对近代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史学研究中来,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思想史,无疑是对传统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突破和创新。又,从年鉴学派引入中国以来,不少学者都强调越过王朝更替,打破政权壁垒,将同一社会架构下的一大段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历时性贯通的同时,关注这个时代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在宏观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使人们深刻地领司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医学理论的真正温床。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开拓新视角,扩展中医学理论和历史研究的宽幅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丰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开发出一门交叉性学科奠定方向。  相似文献   

6.
心理史学的发展给心理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带来如下启示:心理学史专业工作者应加强史学修养,明确自己的史学研究立场和原则;心理学史不只是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从拒绝到接受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的态度转变,蕴涵着当代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滕固是我国一位很有成就的美术理论家,也是我国现代绘画史上最早的专业史学家,终其一生投入在美术史的研究与考古工作中。他是将西方风格学史研究法引入中国的绘画史研究的第一人,利用德语国家的现代艺术哲学、史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绘画史进行探究,重视对作品风格的分析。他改变了传统画史的叙述风格与组织结构,对现代画史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绘画史研究体系的过程中,滕固史学的探究深度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西方现代美术史的研究方法,他仅只是介绍,缺乏自己的理解。按他的学识与见解,他有能力成为中国绘画史学科的建设者和领军者,但受时代背景的约束,没能从观念上突破,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滕固史学即使有着许多局限性,但对于现今乃至以后的中国画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以史学为主流,虽以传统史学的文献考据为主,但已受到实学的经世致用与西学的实证精神浸染。自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当代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将这种实证精神发扬光大,不仅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文献考证,更关注对社会现象的实地考证,从史学中发展出实证之学。这种实证主义转向既表现为重兴-繁荣时期的实地调查,也表现为发展-转型时期以来无论在研究方法、研究宗旨,还是学科依托上都有所突破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9.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字尔达,四川盐亭人)被誉为现代学术史上由经学向史学过渡之典范.根据这种看法,蒙先生以自己先经学而后史学之成学经历,向我们展演了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的一个典型过程.不过,用"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或者"经学到边缘,史学到中心"来界定蒙文通学术之意义,似乎有失笼统.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经》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和道家是两大主要学派,它们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较为重视,这是必要的。而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翼,也不可忽视。若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性则更为明显。诸如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结构、文化思想、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地分析和研究道家学派的思想,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宏观的把握;有助于总结历史遗产,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以下发表汤一介、崔大华两位同志的文章,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研究”这个栏目的开端。我们希望大家给予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经史传统包括了中国文化的经学传统和史学传统,有时候这也可以成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概称。我认为"重新认识传统",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文化的"变"与"常"的关系。"变"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常"是指中国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一、经史传统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期"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1))。对此,我们应作出分析,即孔子以前已有经书,而并非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史学: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沛 《学海》2001,(4):38-43
20世纪历史剧变,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中国史学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史学理论研究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要成就,首先是理论上的成就.这些特点也是中国史学的优点,规定了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今日的中国正处在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历史研究不仅面临着尖锐的挑战,而且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天然植物染色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最为传统的手工艺技法之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人的聪明与智慧。在时下的服装设计领域,植物染色又一次被重新提起,也许是因为它的理念,也许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将其继承和发扬。因为在这些瑰丽的色彩背后,表达出来的是悠久的中华文化,呈现出来的是绚烂的中国传统染色文化。对于从事服装设计的我们而言,应该用现代的视角去审视,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的研究之中,而应更加注重亲身参与植物染色的实践过程,进而感受植物染色所带来的快乐,感悟中国传统染色文化给服装设计带来的不寻常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凌云教授主编并亲自参加撰写的《儒学与中国史学》一书,是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丛书》的第一部,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3月版)。这是一部立意新颖、别具特色的史学新著。它在史学研究中另辟跟径,读过之后,给人以新的启示,开阔人的思路。史学的发展除了史学、史家自身的条件外,对它发展起影响作用的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时代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政治形势、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领域中各学科间的渗透等等。就这诸多的影响中,选一项对史学影响重大和久远的来探讨史学的发展,应该说是一…  相似文献   

15.
孙景强 《世界哲学》2006,(3):103-107
中西哲学比较的研究为当今学者探讨中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从外部看待问题的视野。本文通过中法两位学者的谈话揭示了:中国哲学是通过体悟而不是通过逻辑概念表达超越性的;中国哲学里并没有我们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看到的本体论;中西方哲学是两种异质性的哲学,哲学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在构建中国哲学的同时应该走出依傍西方哲学的传统;最后,两位学者还从各自的研究立足点出发,在中西哲学比较方面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比较进路,而正是这两种比较进路让我们更紧迫地认识到哲学在新的时代需要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绘画史学发展到20世纪后,因"西学东渐"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思潮,逐步受到西方艺术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中国美术史学开始形成现代形态,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逐渐具有"国际眼光"。滕固将"艺术风格学"引入中国。方闻针对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特殊性,在风格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视觉形式结构分析"法。而与"艺术风格学"对立的"图像学"方法被巫鸿应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从以上诸人的研究可以一窥20世纪至今,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期,我的硕士生导师给我推荐了很多本有关乡村治理研究的好书,张乐天的《告别理想一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就是其中一本。本文主要从“外部冲击——村落传统的互动模式”、对历史人类学的认识及对作者研究细节的若干启示三个方面浅谈自己读完此书后的感受。我想这本书中所呈现的人民公社制度是值得我们进行反思的,但书中所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作为一名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生,更应该注意这些理论方法的总结,并思考怎样把这些理论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研究中。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视野的狭窄,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谊多读类似的好书,多多思考问题,多练笔,勤写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7,(12)
<正>编者按:在积极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今天,基督徒如何过好传统节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能保守基督教基本信仰,为信仰做出美好见证,并荣神益人,值得共同探讨。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教牧同工一起再来谈谈这一问题。这只作为一种探讨,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思考,也许并不全面,但希望能引发大家更多理性的探讨,以便更健康地指导基督徒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1985年12月19日至30日,武汉大学哲学系邀请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古城黄州举办了一次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题的系列讲座。举办讲座的宗旨,是探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归根到底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事业的关系,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结合。它可以助帮我们弄清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时的思想根基,客观地估量我们的优势和局限,在丰富的历史感中获得深刻的现实感。围绕这一主题,讲座提出并探讨了一些问题,兹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认为政治就是以公共权力分配为核心内容的游戏;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政治学研究权力游戏规则的运行规律,而政治哲学则研究权力游戏规则的合法性;古典西方政治哲学所形成的是一种正义传统,而它正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天道传统相呼应。中国近代所形成的革命文化破坏了我们自己的政治哲学传统,重建我们自己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文化传统,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