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习惯性反应指学习者根据自身阅读习惯来进行学习时间分配,它通常由词对位置这一外部线索激发。研究运用眼动记录技术,采用Metcalfe范式探讨词对位置和难度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以检验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习惯性反应。结果发现:(1)在自定步调总学习时间上,学习者倾向于对难度越大的项目分配越多的学习时间;(2)在前期自定步调学习进程上,当词对位置为易-中-难条件时,学习者倾向于优先在容易项目上分配较多的学习时间,接着是中等难度项目,最后是困难项目;当词对位置为难-中-易条件时,结果相反。这说明学习者的自定步调总学习时间受项目难度驱动,而前期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受习惯性反应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项目难度与分值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影响及学习时间分配的内在机制。实验1a和实验1b分别检验项目难度与分值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影响,发现学习者倾向于将更多学习时间分配到困难或高分值的项目上;实验2设置”难1分项目-中5分项目-易5分项目”和“难1分项目-中1分项目-易5分项目”两种情境,在前者中发现难1分项目与中5分项目的自定步调学习时间显著多于易5分项目,后者中发现难1分项目的自定步调学习时间显著多于中1分项目和易5分项目,表明了学习者在自定步调学习中存在权衡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个实验,利用学习时间分配作为指标,考察了学习者对部分线索效应记忆监控的状况。实验1考察被试在单次学习条件下的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条件下所使用的学习时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在一次学习后被试还不能对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实验2中,经过多次学习后,被试在部分线索条件下使用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实验3在自控步调学习前加入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经过一次学习,部分线索组和自由回忆组的判断值虽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线索组的自控步调学习时间显著长于自由回忆组,并且其回忆成绩也显著提高,说明回溯性任务难度判断过程本身是学习时间分配的制约因素。研究说明,为了加速主体对部分线索的消极影响的控制,引导主体对学习任务进行难度判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小学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希平  方格 《心理学报》2005,37(5):623-631
利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三种提取方式,以儿童任务难度预见(EOL)的判断等级与学习时间分配之间的G相关值作为指标,考察了小学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过程。小学2、4、6年级儿童和成人大学生(作为对照)参与本研究,每个年龄组各24人。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小学各年级儿童,其学习时间分配的决策都受对任务难度预见等级的制约,对EOL判断等级越高的项目,分配的学习时间越长,说明小学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时间分配的决策能力;(2)在自由回忆条件下,小学4年级和小学6年级儿童对EOL的判断等级与学习时间之间的G相关值差异显著,表明儿童的决策水平由小学4年级到小学6年级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3)在线索回忆的条件下,小学2年级和4年级儿童G相关值有显著差异,表明决策水平由小学2年级到小学4年级之间有快速发展的趋势;(4)在再认的条件下,小学各年龄儿童学习时间分配的决策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再认条件下小学阶段的决策水平进步不显著;(5)在三种提取方式下,小学儿童对任务难度预见判断等级与首次学习时间之间的G相关值都不同程度地低于与总的学习时间之间的相关值。这说明小学儿童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分配,调整的程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加大的趋势。小学6年级儿童在任务难度预见判断等级与学习时间之间的G相关值已接近成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不同学习目标条件下词对位置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高学习目标条件下,词对位置对项目选择存在显著影响,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不存在显著影响;在低学习目标下,词对位置对项目选择和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均不存在显著影响。表明议程驱动和习惯性反应是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两种认知机制,学习者会根据学习情境采用议程驱动或习惯性反应来有效地进行学习时间分配,以最小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 在随后的测试阶段, 给学习者提供先前所学材料的一部分作为提取线索, 让其回忆剩余的材料, 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的现象。通过3个实验, 以图片为实验材料, 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特点。实验1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 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 以物体名称为线索时, 不存在部分线索效应; 而以图片为线索时, 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跨域线索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2利用图片作线索, 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 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 不同年龄被试均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年龄不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3考察不同年龄被试对部分线索消极作用的记忆监控的发展变化趋势, 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儿童即使经过多次学习, 也不能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 小学五年级儿童经过二次学习后, 方可意识到这种消极作用, 并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次学习, 即可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 他们均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长的学习时间。结果表明:儿童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在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年级之间有一个质的提高; 与初二学生相比, 高二学生对部分线索带来的消极影响做了更多的时间补偿。  相似文献   

7.
学习不良儿童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雅明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7,39(2):249-256
采用2×3×2的混合设计,在自定步调和对项目逐项评定的学习条件下,对小学四~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时间分配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学习材料难度的有效区分上,学习不良儿童与对照组儿童间无差异,不论学习不良组还是对照组,四年级儿童均不能对实验中配对学习材料难度性质做出明确区分,五、六年级儿童能够很好的区分学习材料难度;在学习判断水平上,五、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四年级两组之间无差异;从对不同难度学习材料的时间分配来看,四年级学习不良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分配在不同难度材料上的学习时间均无显著差别。五、六年级对照组儿童能够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难度分配不同学习时间,而且学习时间分配与难度判断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五、六年级学习不良儿童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学习材料的不同难度分配不同的学习时间,但这种时间分配与难度判断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提示他们尚不能在有效元记忆监测基础上对不同难度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8.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操作三种词对位置,探讨议程与习惯性反应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实验一设置无时间限制条件,结果发现,20名大学生被试均优先选择左边的项目,项目的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不存在词对位置效应。结果表明,被试的习惯性反应影响项目选择,不影响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实验二设置有时间限制条件,结果发现,20名大学生被试均优先选择容易项目并分配更多的时间学习容易项目,且容易项目的选择存在词对位置效应。结果表明,议程驱动主导被试的项目选择和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但不能完全消除习惯性反应对项目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ABR模型考察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不同难度词对记忆与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限时学习条件下,奖赏结果促进不同难度词对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仅提高简单词对的记忆成绩。(2)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定时学习判断时奖赏结果仅影响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促进高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从而提高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3)在自定步调学习时,奖赏预期超越难度成为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因素。以上结果表明,个体会综合奖赏预期、奖赏结果和难度构建学习议程,足够大的奖赏预期会超越难度成为议程构建的主导因素。但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记忆成绩、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的影响受学习条件调节。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有关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是记忆监控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围绕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的新近研究,重点介绍了如下问题:(1)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的发展;(2)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机制的探讨,特别对最新的理论模型——学习层次模型和最近学习区假设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3)对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研究考察了不同学习时段上,项目分值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 (1)分值的主效应显著,被试会选择更多的高分值项目学习, 且在高分值项目上分配更多的学习时间; (2)分值与学习时段存在交互作用,被试首先学习高分值项目,随后逐渐将学习重心转向中等分值项目,最后在临近测试前重点重学高分值项目。结果表明:学习时间分配是动态变化的,个体为了尽可能实现学习目标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所建构的议程。  相似文献   

12.
张媛  苗小翠  刘登攀 《心理科学》2014,37(1):132-139
以Koriat的线索模型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两种学习判断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内外部线索对即时学习判断和延迟学习判断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延迟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显著高于即时学习判断,验证了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存在。(2)不同的线索类型对学习判断的影响不同,学习判断对内部线索更加敏感。(3)相同的线索在不同的学习判断条件下影响不同。(4)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的JOL值分布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的JOL值分布呈“U”型曲线。  相似文献   

13.
刘希平  方格 《心理学报》2006,38(6):859-867
研究包含3个实验,分别探查了儿童在“速度定向”、 “准确性定向” 以及“速度和准确性定向”3种任务定向下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3个实验均采用3×3混合设计,选择小学2年级、小学4年级、小学6年级学生各24人为被试,提供难度不同的3种材料,考查在限定的时间内儿童在3种材料间进行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结果:(1)在三种任务定向下,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不同的任务定向要求对不同年级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影响不同。(3)在本实验条件下,儿童学习时间分配策略的使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使用策略;第二个阶段,使用策略但效果不稳定;第三个阶段,使用策略且有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儒德  徐娟 《应用心理学》2009,15(2):131-138
考察139名五、七年级学生在逐次阅读10组图文材料的过程中对阅读测试与媒体信息的关系的自我监察并据此对阅读时间分配模式的自我调节过程,结果发现:(1)二年级被试能够监察阅读测试和图文之间的相倚关系,并据此对图文阅读时间分配模式进行自我调节,分配更多时间在与测试相关的材料上;(2)五、七年级被试的图文时间分配均呈现逐步调节的模式。(3)七年级被试比五年级被试对阅读测试与图文的关系的监察更为准确、时间分配模式调节出现的时机更早,时间分配调节策略的使用更合理,测试成绩更高。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d how reinforcer rate, quality, delay, and response effort combined to influence the choices of 6 youth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difficulties, and the viability of an assessment methodology derived from matching theory for determining differential responsiveness to those reinforcer and response dimensions. The students were given two concurrent sets of math problems that were equal on two dimensions but competed on two other dimensions (e.g., one set yielded higher rate and lower quality reinforcement than the other). Competing dimensions were counterbalanced across the six conditions of the initial assessment phase, permitting assessment of each dimension on time allocation. The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the most and least time allocated to one problem set alternative relative to the other were then replicated. Time allocated to each of the problems within sets was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by the reinforcer and/or response dimensions, with allocation patterns varying across student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reatments and extrapolations from basic research on matching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6.
利用眼动分析技术,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和分值的计算项目,探讨了在有时间压力下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分配。结果发现:(1)在首次项目选择上,学习者优先选择学习率最高的项目;(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项目选择次序也是根据学习率由高到低。总之,在学习时间分配上,如果需要权衡难度与分值,学习者会考虑单位时间的获益,也就是以学习率为议程的主要依据。研究不仅利用眼动分析技术证实了基于议程的学习时间分配模型,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学习率是设置学习时间分配议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用量表法对652名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从四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上升,成就归因、自主性动机、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在不同的维度上,其发展变化趋势和水平各有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自我效能与掌握目标是中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