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选取两种规则难度的人工语法字母串.采用强分离的实验程序,探索了材料规则难度对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的协同学习的影响.结果显示: (1)规则难度较大的限定状态人工语法学习中,内隐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外显学习;而在难度较小的双条件语法学习中,外显学习显著好于内隐学习. (2)在两种规则难度的材料学习中,内隐与外显的协同学习成绩均好于单独的内隐或者外显学习,具有优势效应. (3)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知识具有可迁移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选取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20人。运用内隐学习中的双条件人工语法材料和强分离的实验范式,考察和比较了两种学生的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成绩。结果显示:(1)学优生在外显学习、协同学习(先内隐后外显以及内隐与外显交替)方式下的成绩显著好于学困生,而在内隐学习方式下,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2)学优生的外显学习及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成绩,而学困生在四种学习方式下成绩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学优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其与无意识的协同学习效果较好,而学困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协同学习较差。  相似文献   

3.
人工语法中的内隐学习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大真 《心理科学》2000,23(4):450-453
用Reber等人发明的人工语法和人工语法学习程序,研究在复杂规则学习中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过程.实验结果发现内隐学习中启动效应存在,内隐学习效应明显,支持Reber等人提出的内隐学习理论;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关系的研究,支持杨治良等(1998)提出的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钢筋水泥"结构性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在人工语法任务、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成绩差异性表现。结果表明,场独立与场依存者在两类任务中内隐学习量的差异性表现一致,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两种认知风格大学生在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外显及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类型中的差异表现时发现,场独立者的协同学习成绩优于单独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且优于场依存者的协同学习。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对内隐与外显学习过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被试为上海高二学生 10 0人 ,实验通过限定状态语法和双条件语法两种材料的会聚操作对 5种实验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内隐学习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本研究首次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2 )内隐与外显学习存在相互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 ,时而互相促进 ,时而互相冲突 ,时而内隐学习贡献大 ,时而外显学习贡献大 ,本研究探明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贡献谁大谁小 ,视学习材料的难度而定。实验启示 ,在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 ,内隐学习及其与外显学习的相互作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本实验以人工语法范式的常规模式和Reber语法的一个变式对内隐与外显学习进行了分离,采用的手段为记忆指导语与规则发现指导语。此外,我们还增添了字母集变量以了解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及时间变量(单元)以推测内隐学习的理解性。通过本实验,我们再次证明了内隐学习的自动性,初步验证了内隐学习的抽象性、间接测得了内隐学习的理解性。  相似文献   

7.
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的脑机制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语法范式是研究内隐学习实验的重要范式。利用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发现: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发生时,额叶、枕叶、顶叶以及基底神经节与内隐学习有密切关系。该结果对当前教育教学产生一定启示,即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知识迁移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重视学习过程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先后顺序和有序结合。  相似文献   

8.
张兴贵 《心理科学》2000,23(4):484-485
1 引言  自 1 965年 ,里伯 (Reber)发表了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一文以来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对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涉及认知、情感、技能的各个领域。分别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内隐学习及内隐知识的存在性、有效性、广泛性和相对独立性。内隐学习的研究对认知学习理论以理性思维为中心的外显学习的理论既是一个挑战 ,又是必要的补充。这为人们从多维角度看待学习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认为 ,人们存在着本质上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外显学习和内隐学…  相似文献   

9.
人工语法对抗逻辑范式不能排除相似性和辨别力,导致自动反应不纯粹甚至虚假或无法检测到。本研究创立反向对抗逻辑范式,采用单因素(相容/对抗条件)被试间设计:内隐学习阶段将肯定标签与语法A绑定,否定标签与语法B绑定;测量阶段相容条件组对语法A和B做与学习阶段一致的判断,对抗条件组对语法B做与学习阶段对抗的肯定判断。实验证明:(1)外显否定标签可与语法B绑定学习而获得自动化特征,产生内隐联结自动化。(2)内隐否定知识比肯定知识更自动,知识从肯定转为否定易,从否定转为肯定难。(3)反向对抗逻辑范式能有效检测到自动反应,不受语法间形式相似性和辨别力影响。(4)首次析出高概率判断偏向效应,得到纯粹受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儿童英语句法学习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科学》2006,29(6):1364-1369
本文以内隐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强分离程序,分别选取有、无英语学习经验的被试,从句法学习方面探讨了儿童英语学习过程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作用及关系,结果表明:(1)单纯的内隐学习方式或单纯的外显学习方式都不利于对句法规则的掌握;(2)两种学习方式的协同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外显学习后内隐学习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句法规则的掌握;(3)内隐学习、先内隐学习后外显学习的学习方式不适用于较简单句法规则的学习;内隐学习也不适用于难度较高的句法规则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内隐与外显学习的区别性研究引起了诸多关注,而两者的关联及协同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复杂系统控制范式来考察内隐与外显学习的相瓦关系.实验发现:内隐与外显学习可以共同存在、协同作用;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内隐和外显学习都有损害作用;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内隐学习的贡献率上升;内隐与外显学习在练习过程中都存在高原现象;随着练习的增加,中等难度任务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表现出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12.
已有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研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被试在不同指导语诱发下究竟形成了什么样的知识表征?实验借助结构知识的测量方式, 采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 考察了两组被试所获得的深层知识表征(结构知识)。结果发现:(1)在记忆指导语条件下, 被试获得了语法规则; (2)直觉在记忆指导语条件下贡献突出, 表现出特异性。该结果表明记忆指导语引发了被试基于直觉区分人工语法规则的内隐学习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选取小四、小五、小六、七年级的被试,采用内隐学习的强分离实验范式,探索了英语双写规则的内隐学习及内隐与外显的协同学习效应。实验一使用人工语法字母串的结果表明,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单独的内隐或外显学习,但年龄效应不显著。实验二采用英语双写规则的假词为材料,结果显示协同学习具有优势效应和年龄效应。综合表明,真实材料的协同学习较多地受到了意识的影响,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平面几何图形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文  蔡成后 《心理科学》2005,28(3):569-572
在人工语法范式下,以平面几何图形为材料。探讨平面几何图形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点,并增设性别变量以了解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性别差异。以10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分内隐和外显学习组,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1、指导语上不存在主效应,即平面几何图形内隐学习存在优势效应。2、性别变量不存在主效应,即男女在学习能力上性别差异不显著。3、单元变量上存在主效应,单元二的成绩好于单元一。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内隐学习优势效应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非文字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秀艳  邹玉梅  李强  黄佳 《心理科学》2003,26(2):292-296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计算机将人工语法范式程序化,分别以色块串和色词串为材料,研究颜色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点;并增设时间变量(单元)以了解学习的详细进程。结果发现:1.学习材料上存在主效应,非言语材料(包块)较言语材料(色词)更适合于内隐加工。2.时间变量上也存在主效应,整体呈递增趋势;3.指导语上不存在主效应,即内隐学习在不同材料上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实验结果极好地支持了非文字内隐学习优势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上海市盲童学校和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盲、低视力、明眼学生各39人,共117人;通过测试指导语将被试分为动作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组.实验结果表明,<1>当动作内隐学习和动作外显学习分阶段先后进行时,动作内隐学习和动作外显学习存在微弱的协同效应,当二者同时进行时,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发生干扰;<2>在动作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互转换的过渡时期,其学习效率降低,尤其是动作内隐学习转换成动作外显学习.  相似文献   

17.
序列长度和统计结构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 《心理科学》2002,25(4):486-487,485
除人工语法之外,序列反应时任务也是内隐学习研究最常用的程式之一。在使用序列反应时任务进行内隐学习研究时,有研究者发现,类似于外显学习,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中序列规则的长度越长,学习成绩越差;而Stlader则在研究中发现,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中所学序列的统计结构会极大地影响被试内隐学习成绩,统计结构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同步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事件相关的fMRI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事件相关fMRI研究探讨对于内隐和外显学习在脑区激活上的差异.实验采用同步内隐/外显学习序列,以有色的形状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对于刺激的颜色做选择反应,并在颜色消失后找出形状的内在规则.颜色和图形序列分别采用两个独立的马尔可夫链,即下一个图形的颜色或者形状有70%的可能服从序列规则.行为数据显示被试习得了外显和内隐的规则,fMRI成像主要比较内隐和外显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知识运用上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内隐学习柑比,外显学习在额叶的激活更为显著.而且,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视觉皮层的激活出现分离,内隐学习中枕叶的激活减弱,而外显学习中枕叶的激活增加.  相似文献   

19.
时金献  谭亚梅 《心理科学》2008,31(3):736-738
探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关系.201名大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分别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测量学习倦怠和外显自尊,同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成就感降低对于内隐自尊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5),但对外显自尊的预测作用更强(p<0.01);耗竭和人格解体对外显自尊的预测作用也达到了边缘显著性水平(p=0.089,p=0.077).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自尊结构.  相似文献   

20.
张洁尉  王权红  陆其林 《心理科学》2010,33(5):1058-1061
采用"学习-测验"范式,在知觉辨认测验(内隐测验)和再认测验(外显测验)中,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汉字内隐、外显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结果:行为上,内隐记忆不受知觉干扰条件的影响;外显记忆受知觉干扰条件影响而显著降低;脑电上,内隐测验两种条件的ERP无显著差异;外显测验在550~600ms,知觉干扰条件比无干扰条件诱发了更负的ERP。实验在行为和脑电水平上都表现出内隐、外显记忆的分离,出现汉字的"反知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