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与市场经济秩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道德是市场经济有效运作不可或缺和非常重要的基本秩序要素 ;道德的整序作用 ,不仅表现为它作为相对独立的秩序要素为市场经济运作直接提供日常的和基本的秩序条件 ,而且表现为道德作为正式经济法则的文化母体和基础对市场经济运作起间接调节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秩序问题 ,并不表明道德是无用的 ,它表明的恰恰是习俗化和大众化的现代商业道德尚未发育成熟 ,其整序作用未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论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推进“以德治国”方略实施 ,是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的依据和现实基点。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体系建设应将社会最高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生活领域的基本道德原则加以区分 ,并建构完善、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体系 ,丰富道德范畴 ,注重道德实践、品质形成环节、机制的研究。同时要处理好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体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多元道德与主导道德、完善法治体系与完善德治体系、相对稳定性与与时俱进性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使道德体系的建设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活动的 “道德性”问题是通过经济活动的主体表现出来的。搞市场经济是否按价值规律办事,获取利益的方式和利益的使用方式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总是与经济活动主体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相联系的。正确地揭示经济活动的 “道德性”问题, 制定获取利益方式和利益使用方式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是摆在经济伦理学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但这种转型还不完善,其重要表现之一是个人、企业、政府等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责任感还没有普遍确立起来。道德责任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应然之责。如果市场经济主体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以不合乎道德的方式参与市场经济活动,那么市场经济内在具有的道德维度无法得到张扬,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必然要与人本身的根本利益需要和价值诉求撞车,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合理性也会遭到质疑。我国经济伦理学应以激发和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责任感为使命。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郭湛笔者认为,当前社会在道德方面出现的严重问题,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组织的变比。道德上的问题不能仅仅从道德本身去解决.而应当从社会组织上着手。目前我们所面对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全面转型。原有社会组...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道德衡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同意,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但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看法不同,以致对这种变化原因的阐释和理解也各持其论、歧见尤存。在许多人看来,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只不过是将经济与道德两个概念进行简单的相加,抑或将社会伦理的普遍规范和道德价值加诸于市场经济的运作形式之先而已。然而,对于旨在寻求道德规范的生成及其发展之目的来说,这种机械的数学相加显然难以培育市场经济主体所要求的伦理素质。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与道德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寻求其联系与整合可以借由“…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危机问题突显,出现了缺乏诚信、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冷漠、社会不公等严重问题,成因包括信仰缺失、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职能存在问题和政治权力腐败等。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危机,要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有序发展,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主体、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并树立正确政治伦理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略论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机制吴灿新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克服当前道德建设的“疲软”局面,必须重视研究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机制,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建设的蓬勃发展。道德机制,是道德活动各个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联结方式和运作方式。社会主义道德机制应当是人类道德机制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道德机制的一般与社会主义社会特殊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在现阶段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条件相结合的结晶。道德机制从道德主体来划分,可…  相似文献   

9.
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或缺;同时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也必须遵守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经济道德素质对现代化的影响戢斗勇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体因素,而人的道德素质以其价值取向和内在规范的强大作用力对人们整个社会生活的实践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经济道德素质彼推上了民族道德素质的前台,成为道德建...  相似文献   

11.
道德如何介入经济生活孙慧玲(黑龙江大学150080)应杭(浙江大学310027)毋庸置疑,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是当前伦理学界讨论最多,同时也是歧义最多的问题之一。其中关于道德如何介入市场经济从而对其发生效用的问题,理论界歧义纷生。目...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的伦理观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如 《学海》2001,(5):36-38
编者按  2 1世纪将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社会的进步不但意味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同时也预示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为了迎接道德建设的创新 ,必须首先进行道德观念的创新 ,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这里推出的一组论文 ,立足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践 ,从德法同治、经济、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等诸方面研究了新世纪的道德范式问题 ,分析探讨了道德建设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范式 ,这将既有利于从理论上深入探索道德理论思维的创新模式 ,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辟道德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作为经济伦理的合作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海 《学海》2001,(5):32-35
编者按  2 1世纪将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社会的进步不但意味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同时也预示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为了迎接道德建设的创新 ,必须首先进行道德观念的创新 ,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这里推出的一组论文 ,立足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践 ,从德法同治、经济、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等诸方面研究了新世纪的道德范式问题 ,分析探讨了道德建设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范式 ,这将既有利于从理论上深入探索道德理论思维的创新模式 ,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辟道德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广宁 《学海》2001,(5):43-46
编者按  2 1世纪将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社会的进步不但意味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同时也预示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为了迎接道德建设的创新 ,必须首先进行道德观念的创新 ,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这里推出的一组论文 ,立足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践 ,从德法同治、经济、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等诸方面研究了新世纪的道德范式问题 ,分析探讨了道德建设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范式 ,这将既有利于从理论上深入探索道德理论思维的创新模式 ,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辟道德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道德教育的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干坤 《学海》2001,(5):47-51
编者按  2 1世纪将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社会的进步不但意味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同时也预示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为了迎接道德建设的创新 ,必须首先进行道德观念的创新 ,充分发挥道德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调控和激励作用。这里推出的一组论文 ,立足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践 ,从德法同治、经济、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等诸方面研究了新世纪的道德范式问题 ,分析探讨了道德建设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范式 ,这将既有利于从理论上深入探索道德理论思维的创新模式 ,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辟道德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三种观点及其不足 “实行市场经济会对道德建设起何作用”的讨论,在理论界已经持续多年,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 其一为“二律背反论”。这种观点认为,实行市场经济虽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良心的沦丧和社会道德的倒退。因为市场经济是以人的情欲、物欲这种恶作为社会的动力的,因而实行市场经济必然要以牺牲道德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运作方式王南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既相对独立而又相关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绝不仅仅涉及到经济运作方式的转变,而必然同时是政治、文化运作方式的转变。对于政治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领域中道德的适度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往往把注意力直接放在如何看待与评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状况、道德需求及其前景上,这样的讨论引发了许多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滑坡”论和“爬坡”论。但是,它似乎忽略了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这里所说的与道德发生关系的市场经济,究竟是指市场经济领域本身,还是指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可以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称作市场经济社会,但这不等于说这个社会被市场经济全覆盖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来讨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就容易引起诸多歧义。显然,在市场经济领域内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道德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道德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正确地认识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突出人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注重道德教化与个体自觉道德实践的结合,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培育和发展公共生活伦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化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深刻的伦理转型和社会道德难题.社会个体道德自我呈现出道德理想迷茫和道德冷漠、缺乏正义和规则意识、人格分裂和知行分离、职业道德缺失等不良特征.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的现代转型,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以相互性和公共性、人道和良善性、公正和契约性、自主与自律性等理念塑造公民伦理,是道德自我价值转型和精神提升的根本对措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