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刊讯】 2 0 0 1年 1月 9日 ,社科院哲学所著名学者叶秀山先生为该所部分研究人员做了一场题为“我与哲学”的报告。除了谈自己的治学经验外 ,叶先生着重讨论了近现代西方哲学 ,特别是德法哲学在存在、感性、时间和空间等一些基本问题上的推进工作。西方哲学直到笛卡尔 ,存在问题仍然一直被当作纯粹思想性的问题 :存在实质上是一个思想体。“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无非是以自觉的方式确认了“存在一定是思想体”这一传统的存在论立场。虽然人这一存在者是有感性生命的 ,但是 ,由于感性的不确性 ,它也就成了一切存在论都要加以克服和摆脱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发问 :哲学还有没有什么新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与其说是对哲学自身的关注 ,不如说是对“搞哲学”的人的一种挑战。但无论如何 ,这个问题及其追问方式 ,却紧密关涉着对哲学的理解以及对所谓当代“哲学困境”的担忧及其出路的探寻 ,并非没有意义的。叶秀山先生发表在《哲学研究》 2 0 0 0年第 9期的《哲学还会有什么新问题 ?》一文 ,可以看作这类追问的一个例子。叶先生是西哲史研究名家 ,他以古希腊和欧陆哲学为范本 ,对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形态的流变进行了一番梳理 ,旨高论远 ,大有启发。但是 ,深思叶先生的文…  相似文献   

3.
目前,哲学受到冷淡.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哲学沉寂的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的哲学没有形成与自己的新时代相匹配的理论高峰.19世纪有自己的哲学高峰,那就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个时代的哲学高峰,需具备三个条件:(1)整合那个时代的科技精华;(2)映现那个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3)满足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论渴望,因而能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发挥价值导向作用.19世纪中叶诞生的唯物史观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它把蒸汽时代的哲学理论发挥到了最高水平.但20世纪以来的东西方哲学,都未能形成整合当代科技成就、映现当代文明的新的哲学高峰.由于哲学落后于时代,因而遭人冷淡.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的命运与维特根斯坦哲学江怡酉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古希腊,哲学曾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当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置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以后,哲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哲学问题的合理性等问题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经过近代皙学的洗礼,现代皙学家大都举起了反传统形而上学的旗帜,但他们并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思辩哲学的特征。即使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宣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但他也没有宣布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的终结。因此,海德格尔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哲学本身面临的生存危机。在当代酉方,只有维特根斯坦真正触及到了哲学的危机。因为在维氏看来,哲学不再具有传统思辨哲学的特征,所剩下的只是哲学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绝不是传统哲学所确定的那种认识方法,而是指导人们如何从事语言游戏,如何正确地遵守语言游戏规则的活动,因此,从事哲学活动井不是目的,相反,语言游戏一旦达到了目的,哲学本身也就可以被人们摒弃了。维特根斯坦的工作不是为了提出一种哲学理论,而只是为哲学的发展指出一条出路。他是以非哲学的方式,即以语言游戏和活动摧毁哲学的方式来谈哲学。在他那里,哲学的作用是破坏性的,而维氏所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化”(后哲学文化),是一种“后哲学”。但  相似文献   

5.
从意识哲学到文化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什么是意识哲学第一个时期 (1 7世纪初叶— 1 9世纪末 ) :哲学家纷纷提出各自的意义理论。 1 7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主张科学的职能在于探索真理 ,哲学则揭示意义 ,特别是科学概念、假说或理论的意义 ,这是两者的区别及关系。人们相信意义是说话者自己心里的内容或观念或图象 ,它决定心外的对象或指称。第二个时期 (1 9世纪末叶— 2 0世纪中叶 ) :意义究竟是什么 ?有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 ?等成为注意的焦点。分析哲学预设意义的固定不变性 ,试图给出语句的“意义” ,并且说明同一性、分析性和意义含混。意义所以含混 ,是因为很难给下述语句…  相似文献   

6.
语言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晚期的西方哲学经历了明显而意义重大的变化。说它明显 ,因为自 70年代以来 ,西方哲学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重要事件。说它意义重大 ,因为这些事件意味着西方哲学出现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 ,即语言哲学的衰落和政治哲学的兴起。一、语言哲学的衰落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轫便带有语言哲学的意味 ,摩尔、罗素和胡塞尔等人不约而同地显示出对语言的高度关切。摩尔、罗素以及其他哲学家共同培育了分析哲学的潮流 ,而胡塞尔则开辟了现象学的时代。分析哲学和现象学是贯穿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 ,而它们两者都可以说是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反对传…  相似文献   

7.
正1978年在安徽芜湖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西方哲学研讨会,它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正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乃至中国的整个哲学研究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芜湖会议过去四十年了,我们今天的西方哲学研究与四十年前相比究竟有了哪些进步?这一点也许只要翻一翻那次会议的论文集就可以一目了然。(1)从讨论的深度和视野来看,也许今天的任何一次关于西方哲学的专业研讨都会超过当年的那次讨论会。但芜湖会议仍然是中国西方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问 :在《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地位》[2 ] 这本书中 ,您认为 ,维特根斯坦对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这既包括其前期哲学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 ,也包括其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答 :我一直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对维也纳学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他对剑桥的分析学派影响极大。 1 92 9年重返剑桥之后 ,通过他的教学及其培养的许多著名学生 ,使他成为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人物。随着 1 953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9.
面向 2 1世纪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近来哲学工作者关注的中心话题。我以为 ,发展的重点虽然应当放在马克思没有提出的问题上 ,即从新的时代出发提出新的问题 ,但同样不应忽视马克思已经提出而没有展开研究的问题 ,或现今看来仍可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的问题。可是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已由这么多人研究了这么多年 ,还有什么问题没被研究到呢 ?对此 ,我倒比较赞成解释学的一个观点 :历史思想的意义在于现代人作出什么样的解释。康德、黑格尔的哲学也被研究了这么多年 ,但没有谁说它们已经没有当代意义 ,只有文献价值 ,相反 ,当代思想家们仍…  相似文献   

10.
自从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表达了对传统西方思辨哲学的失望态度,消解了传统哲学问题后,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界弥漫着哲学危机论、终结论之类的悲观情绪,寻找当代哲学的出路成了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拯救哲学危机的努力使当代哲学走向了多元化的场景。但这是一种哲学的转换、转向,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方式,这种转向表明哲学不仅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而且在寻找新出路中开拓发展,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研究空间也更加开阔更加自由了。实践理性转向和实践哲学的繁荣,便是标志。与此同时出现的生活哲学的复兴,标示了重新回归实践和生活已是当代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生活哲学与哲学生活的关系、生活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和生活哲学的涵义与特征是深入开展生活哲学研究的三个具有前提性基础性的问题。生活哲学必须面向生活世界本身,回归到生活实践之中,关注当下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刊从今年第1期至第4期连续刊登了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忆江同志编写的《近代欧洲哲学认识论中主客体问题的历史考察》之后,读者要求我刊继续在西方哲学认识论方面做些介绍,本期发表的《西方现代哲学认识论问题述要》,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约请刘忆江同志编写的。从前一份资料已经看到,西方近代哲学家对认识论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思辨的;从现在这份资料将看到,西方现代哲学家则力图将自己的体系建立在一门或几门科学的基础之上,用科学上的新发现去说明传统的哲学问题,几乎没有哪一个哲学流派,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不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数理逻辑和语言学的新成果。所以,比之近代,现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研究深化了,可资借鉴之处也更多了。但究其根本,立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而且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倾向还大大增强了,这是读者应该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晓朝 《学海》2012,(2):108-115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希腊哲学在其初始阶段也只是一种地方性思想,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也未能完全摆脱其地方性特征。本文依据史料简要叙述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和主要思想成就、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和世界化历程,揭示希腊哲学所具有的世界性文化意义,指明希腊哲学思想的特征是地方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经过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近 4年的艰苦努力 ,集思想性、历史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2 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版 )终于问世了 !这是国内哲学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其重要性在于 ,它以历史描述的方式 ,记录了 2 0世纪发生在中国思想领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 ;以理性分析的方法 ,展现了中国哲学独特的思想特征以及与外来文化之间冲突、理解并最终达到兼容的思想历程。这是一部“世纪之鉴” ,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哲学研究在 2 0世纪从无到有、从简单模仿西方哲学到形成自身哲学形态、从一种古典经学走向一门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哲学家们普遍断言哲学已经终结 ,但是哲学的终结意味着什么 ?海德格尔非常深刻地把它理解为哲学从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 (参见《海德格尔选集》 ,第 1 2 4 5页 )。关键是我们必须领悟哲学所处的这一位置之所在 :位置不是一个地点 ,而意味着一条道路 ;它显示的既是“终结”之路的如何 ,又是路之如何“起始”。1 .从知识的角度看哲学如何终结  从知识的角度看 ,哲学的终结起始于知识对主体的脱离。知识问题毫无疑问是西方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对知识的可能性和客观性的信仰是近代认识论得以可能的前提 ,因此 ,认识论提…  相似文献   

15.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哲学家们一致认为古希腊人泰利士(Thales,公元前624—547年)是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泰利士之所以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就是因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提出了第一个哲学命题:“水是始基”。那末,为什么说“水是始基”是一个哲学命题?它的开创意义何在?它是怎样被提出来的?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和整个 90年代 ,一直是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革的讨论中分歧很大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由于这场讨论在最深刻的基础意义上 ,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确切地说 ,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折点上———所实现的变革及其实质的理解 ,因而对相关的研究加以清理和分析 ,是有意义的。一、研究背景简析汉译“本体论” (这一旧的译名的准确性已经受到广泛质疑 ,详后 ) ,本来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 (ontology) ,中国哲学乃至中国语文中都没有与之完…  相似文献   

17.
1、西方哲学发展的现代转向的意义不同倾向的哲学家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评价往往大不相同 ,但他们都会承认 ,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区别。这意味着西方哲学的发展在近现代之间发生了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转折 (转向、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根据对西方社会和哲学发展史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 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更。 19世纪中期以来的许多西方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也对传统欧洲哲学采取批判态度 ,要求对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并纷纷宣称自己的哲学理论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从那…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7月 2 1~ 2 4日 ,以“中国哲学与 2 1世纪文明走向”为主题的第 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德国、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十几个国家以及台、港、澳地区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共 2 5 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一堂 ,热烈而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诸多方面内容 ,其中“中国哲学如何面对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成为本次大会关注的焦点。伦理问题也是这次大会研讨的一个重要内容 ,提交大会的伦理学论文有 30余篇 ,并召开了四次专题讨论会 ,近百位学者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伦理问题的研讨主要围绕…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1 1月 8— 9日 ,首届中国环境哲学年会暨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 1 0 0多名专家学者主要就环境哲学的如下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一、环境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吴国盛认为 ,环境哲学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 ,上通形而上学问题 ,下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很难把环境哲学划归传统哲学的哪个分支 ,它是随着 2 0世纪 6 0、 70年代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凸显而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新兴哲学学科。它是面对现实的环境危机而产生的 ,这便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但它又很难用现成的现代性思想去解决问题 ,故不得…  相似文献   

20.
西方汉学家关于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研究一种哲学的最初线索 ,它同时表现并规定了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方式。西方人对于语言形式与思维形式的关系的研究始于 19世纪的德国学者洪堡 (Humboldt)和某些人类学家 ;2 0世纪初以来西方哲学所经历的“语言学转向”又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这一研究路向 ,而西方汉学家对于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的研究就是在这双重背景之下产生的。汉学家们开始追问 ,古代汉语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古代汉语和印欧语系诸语言间的文法及语词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思想间的差异 ?葛兰言的《中国思维》 (1934 )、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