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心理和教育测验中,人们的兴趣已扩展到创造力这个领域中。一些人对创造力有兴趣,是因为它对于从事某种职业(例如艺术家、科学家)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另一些人的兴趣是把创造力作为一种智慧能力来研究;还有一些人的兴趣是把创造力作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研究。研究策略一般有两种:一些研究集中在创造性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背景经历上,而另一些研究试图探讨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是国际上著名的研究智能问题的专家.他的智能研究的重大贡献,不仅表现在他所提出的智力三维模式上,而且也表现在他对创造力问题的研究上.三十多年来,吉尔福特广泛地探讨了诸如创造力的本质、创造力的测验和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題.美国心理学界把吉尔福特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就任主席时所发表的那篇题为《创造力》的演讲视为创造力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实上,美国心理学界五、六十年代对创造力问题的研究热潮,就是在吉尔福特的这篇演讲后才出现的.本文只对吉尔福特在这篇演讲中的部分观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3.
影响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评定飞行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Sternberg双重任务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运动测验,以测量人的手一眼协调能力和双任务下的注意分配能力为目的.受到心理选拔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许多著名的心理测验系统中都可以找到该技术的踪影。研究中我们发现,Sternberg双重任务主要用于评价实际飞行的快速反应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际飞行操纵能力和飞行能力综合评价。但由于飞行员年龄、文化程度和驾驶飞行机种的差异,其评价效果是有差异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年龄、文化程度和飞行机种对Sternberg双重任务测验成绩的影响,探讨三项因素对双重任…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测验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对于创造力的测量。从经典的吉尔福特发散思维的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到今天沸沸扬扬的人才测评,几乎所有相关的测验都在试图测量人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创造力。但是,由于创造力测验理论不够完善和统一,创造力是否能够真的被测量出来,应用测验量表所测量到的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创造力,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立足于此,来了解和认识创造力测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测量是创造力研究的基础, 然而该领域研究成果却一直饱受质疑, 因此如何准确测量创造力是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 创造力测量领域围绕一些研究热点, 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发散思维测验独特性维度的计分问题, 或许可以通过主观计分法解决; 顿悟类测验可能表征个体创造力水平, 但效度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创造力成就测验可能带来的共同方法变异问题, 需要通过合理应用测验规避; 同感评估技术或许会引起评定者效应; 研究者开始从语义网络角度测量创造力等等。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当在:基本概念问题上达成共识; 从测验内容和施测过程优化测验质量; 采用混合测验的策略以及通过跨领域研究增进测量技术多样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6.
智力超常与常态学生技术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中—德技术创造跨文化研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对134名智力超常和常态学生作了集体测验,着重考察了超常与常态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独创性(新颖性)、灵活性、流畅性和精细性,及心理折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反应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心理测验中,存在一些来自受测者的误差因素,反应定势(resPonse set)是其中之一。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少人在编制问卷、施测以及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时却忽略了这一问题,这势必影响心理测验和研究的科学性。下面试对心理测验中反应定势的类型和控制作一初步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张厚粲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12,35(3):514-521
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人中国的。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违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1991年在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心理测验国际性学术会议,又与台湾学者交流,建立起隔年一次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的协议。这些都对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心理测验逐渐渗入医学、教育、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种应用领域,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教育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高考开始向各种考试、应用领域广泛扩展,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测验发展迅速日益兴旺。社会各界从多方面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的认同,使它变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应用科学了。最后,文章从测验的数量、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测验者素质提高和法律完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阎书昌  陈晶  张红梅 《心理学报》2012,44(11):1554-1562
周先庚在汉字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但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至今未能获得心理学界的深入认识。周先庚自1943年末开始在国民党第五军中筹办军官心理测验所, 从事军官心理测验工作。自1945年4月开始与主题统觉测验创始人默里合作从事伞兵选拔心理测评工作。在开展军事心理学实践的过程中, 周先庚提出了“创造中国本位军事心理学”的主张。周先庚在与默里开展的军事心理学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先庚将心理学知识用于抗日军官、伞兵的选拔上, 既体现了他的抗日精神, 也体现了他的实践精神、开创精神和中国本位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以114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Mittenecker指向测验和粘贴画任务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 并采用镶嵌图形测验考察了认知风格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之间呈现负相关, 认知抑制对于个体的创造程度、沟通传播水平和艺术创造综合印象可以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对于个体艺术创造的可爱程度和想象水平可以起到边缘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认知风格在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主要表现为认知抑制能力对于场依存个体的创造程度、想象水平和沟通传播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对于场独立个体的艺术创造力则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为世界各国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趋势,近年来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研究主要通过创造力的内涵,探求在创作版画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创造力的教学要素、特征;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性思维,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本民族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优秀元素;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教学策略、基于民间美术建构创作版画教学策略;在创作版画教学中提出对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研究的新领域:合作创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力研究已经从重视个体创造力逐渐走向重视具有复杂互动功能的合作创造力。本文首先论述了合作创造力研究的产生及特点,然后总结了合作创造领域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个体与群体同一性、个体与群体动机以及有助于创造的个体及环境因素,并指出合作创造力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应在重视合作创造过程与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建构系统的合作创造力理论,同时注重研究合作创造力的支持环境与支持技术,并且发展出合作创造力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及其特色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良轼 《心理科学》1999,22(2):132-135
文章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验历史进行反思,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测验是以知人观为其理论依据,渊远流长,内容丰富,既有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小时空心理测验,也有西方至今尚未充分关注的大时空心理测验。文章还阐释了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几个具体特色;置测验于生活实际中;文化与超文化测验井存;测验与选拨、训练、教学、娱乐相结合;精于定性,疏于定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取实验的方法探讨心理测验的结果与主观印象一致或冲突时,考官对求职者评价的改变程度.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以上两种实验情景的招聘实验.结果表明,心理测验已成为考官评分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不同专业的被试,在两种不同的实验情景下,对心理测验结果的判断有不同标准.  相似文献   

15.
胡卫平  张淳俊 《心理学报》2007,39(4):697-705
采用科学领域的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任务, 探讨了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显著正相关;(2)概念图创作的命题、交叉连接与创造力的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显著相关;交叉连接与独创性显著相关;(3)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科学创造力的各个方面。研究表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任务与科学创造力测验考察了学习者相似的心理能力;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不仅可以用于促进跨学科信息整合和知识建构,还可以作为理解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鞠成婷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3,36(2):463-468
空间能力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一直是空间能力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验也多种多样。二维空间能力测验主要包括标准心理旋转测验及其多种变式;三维空间能力测验则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针对动态空间定位与位置学习等空间能力开发出的新型测验。这些测验主要用于探讨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本文在介绍测验的同时总结了空间能力个体差异研究的结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创造力是一个集个人、团体、社会、文化相互交织的系统, 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综合考虑。本文在融合以往创造力研究的基础上, 建构了一套系统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 创造力培养需要抓住核心来统领全局, 同时兼顾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统筹兼顾的各个部分。动力系统的激活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新颖、适用的创造性成果的产出, 需要社会文化中的个体或团体在创造性心理动力的基础上来完成。创造性心理动力有效的激活则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如在认知层面, 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如一般认知能力、思维方法的掌握、元认知以及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等;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 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等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 推而广之还包括:合理的社会支持、互动以及文化的包容等等。除了理论方面的整合, 本文还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如何激活学生的动力系统, 重点分析了什么是兴趣以及如何激发个体的兴趣, 因为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内部动机是自主性最高的动力来源。本文从理论(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与实践(创造力培养的兴趣激发)两个角度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认为联想能力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不能很好地支持这一论断,这可能是由于联想能力的界定不清所造成的。本研究梳理了以往研究中联想能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辨析了联想能力测验所反映的实质,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创造性问题解决中联想能力的作用模型:(1)联想能力主要作用于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重构阶段;(2)存在三种相对独立的联想能力,它们对空间类顿悟问题和言语类顿悟问题的影响不同;(3)联想内容中经验关系的联想能力与领域一般创造力关联最密切。  相似文献   

19.
10岁和12岁儿童创造思考和创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引言了解和评量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是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问题。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已开始对人类创造能力进行研究。近10余年来,我国关于创造能力的研究和教育也作了许多工作。本研究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关于儿童的创造思考和创造倾向合作研究的一部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北京和上海两地区当前小学生创造思考和创造倾向的发展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北京2区3所小学,上海3区5所小学,具体人数分布见表1。表1被试人…  相似文献   

20.
心理测验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测验编制与测验资料的计量分析(含概念模型的确定与论证)这两大方面。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热衷于对前者的研究与重视,对后者则有所忽视。其实,这两大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偏废的。概括、宏观地看,前者是心理测验编制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则成为心理测验计量学的研究领域。本文就是试图在这样一种宏观构架下,探讨并明确心理测验计量学的特定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简要回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