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执行功能与算术认知策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名小学2年级儿童的四种执行功能与有无工作记忆负荷两种情况下算术认知策略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双任务协调功能与工作记忆负荷增加时放弃策略的使用次数具有显著负相关;策略转换功能越强的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使用越灵活;抑制功能强的儿童在提取策略的相关表现上更好;记忆更新功能与工作记忆负荷增加时策略执行的正确率具有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执行功能与儿童算术认知策略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所编制的测验工具,对9 所初级中学7、8 年级共4843 名学生进行了认知能力、语文与数学学业成就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空间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是语文和数学成就的显著预测变量,但不同能力对不同学科的作用大小及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对于语文成就来说,四种能力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推理能力、短时记忆、空间能力和选择性注意;对于数学成就来说,则依次为推理能力、空间能力、短时记忆和选择性注意。而且,各种能力对数学成就的影响都大于对语文成就的影响。此外,在不同能力对语文和数学成就的影响机制上,虽然基础认知能力都通过高级认知能力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选择性注意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完全通过短时记忆和空间能力进而通过推理能力间接发生的,短时记忆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空间能力和推理能力间接发生的,空间能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完全通过推理能力间接发生的,推理能力直接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但这种机制在不同学科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讨小学儿童的数学态度、学业拖延、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成就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对515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在儿童的数学态度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着即时和纵向中介作用;(2)不同水平数学元认知个体在纵向中介模型中“数学态度→数学成就”这一路径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较积极的数学态度有利于减少小学儿童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而提高其数学成就,而高数学元认知则能够监控和调节个体的数学态度,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成就。该发现为有效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儿童对同伴和父母的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句子完成法研究了三一十二年级学生对同伴和父母的态度。发现女孩对同伴态度的变化较大,男孩较稳定。男女儿童都偏爱母亲.存在对父母的“第二反抗期”。研究还揭示了男女儿童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某些异同点及父母教养中反映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度地玩电脑游戏能够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在知觉、注意等认知任务上的表现,电脑暴力游戏可能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过度沉迷于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学业成就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未来的研究可在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机制、电脑游戏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对儿童心算策略运用能力的影响如何随个体发展而变化,采用计算机任务与纸笔测量的方法,对85名小学三、五年级儿童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纵向追踪研究。研究发现:(1)两组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和算术知识均呈增长趋势,算术知识的增长速度五年级显著快于三年级,且元认知监测增长速度与算术知识增长速度显著相关;(2)两组儿童中,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增长速度更快的个体策略执行反应时与错误率的减少速度也更快;(3)五年级儿童的算术知识在元认知监测影响策略选择发展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小学儿童算术策略的理论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英和  赵延芹  仲宁宁 《心理科学》2004,27(6):1422-1425
关于儿童算术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家关心的热点.围绕着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发现、选择和运行机制,心理学家提出了表征翻译理论和竞争淡判理论.同时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几种算术认知策略的理论模型。进行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研究的经典方法主要是精密时计法和口语报告法,采用的研究任务范式主要是产生式任务和验证式任务。题目结构类型、工作记忆广度和数位概念等因素影响儿童算术策略的使用。近几年,有关小学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莹  李燕芳 《心理科学》2012,35(2):346-351
儿童早期经验包括产前环境、出生时身体状况、出生后家庭养育和学前教育经历等,这些方面对儿童心理能力发展有重要而长期的影响。该文基于国外新近开展的大型纵向研究,对胎儿期母亲的情绪行为特征,出生状况,出生后母亲工作状况,父亲教养行为,学前教育状况等对儿童认知能力、学业成就、社会行为等的预测作用,以及种族、性别、家庭经济地位等背景因素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我国设计和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双重任务”范式,以113名小学二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对算术认知策略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执行对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选择产生了针对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外部策略、支持性策略和猜测放弃策略上。中央执行干扰使策略执行的正确率下降、反应时增加。在简单加法任务上,中央执行影响了外部策略和支持性策略的选择频次;在复杂任务中,这种影响体现在外部策略和放弃策略上。无论是简单任务还是复杂任务,中央执行的干扰都造成了策略整体执行效果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相对于起始水平,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大班、小学一、二、三年级共240名被试,每个年级各60名,男女各半,考察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有影响,其中主要是认知观点采择对实际分享行为的影响;(2)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3)儿童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在幼儿园大班,二者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到了一、二、三年级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家庭文化背景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验方法探讨了家庭文化背景与儿童阅读发展的关系。回归模型表明家庭文化背景对一、四年级儿童的阅读成就都有显著影响。路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仅父母与孩子问的文化活动对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成就有直接影响,而家庭文化背景的四个方面相对独立地对四年级儿童的阅读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6所幼儿园24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头–脚–膝盖–肩膀(HTKS)任务、修订后的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RS)及亚太学前儿童发展量表中的语言和前阅读分量表以及认知分量表考察执行功能、学习品质及早期语言和数学学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执行功能对学习品质、早期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品质在执行功能和早期数学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执行功能和早期语言能力的关系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个体的情绪伪装能力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选取某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情绪伪装认知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5岁为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儿童在消极情境下区分内外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在积极情境中的表现;同时,对两种情绪伪装动机(社会适应、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无显著差异;(3)儿童情绪伪装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显著相关,两种错误信念(意外内容、意外地点)理解都能很好地预测情绪伪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崇莲  李宏翰  王玲 《心理科学》2003,26(3):430-432
探索了影响中学生成就目标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个中学生学业活动的简洁模式。(1)中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学业焦虑和认知参与、能力知觉、成就目标之间显著负相关;两成就目标间的相关不显著;(2)能力知觉、认知参与、学业焦虑是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7.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广州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可能造成的独生和非独生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差别,分别在广州七所小学一年级和五年级中选择了146名和171名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用11项认知能力测验对这些儿童进行测查。一年级独生儿童在言语记忆和一般常识项目上的成绩优于非独生儿童。研究认为,一年级独生儿童在与一般认知能力有关的项目上具有优势。而五年级的独生儿童在认知作业成绩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优势。另外,独生男童在一般常识方面优于独生女童。作者用独生儿童受到较大的父母关注和投资来解释一年级独生对非独生儿童在认知方面的优势。随着儿童的自然成熟和学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从而使五年级独生儿童未能在认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儿童执行功能对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数点数广度任务(C-span)、Stroop任务、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测查儿童的执行功能,用《小学儿童数学能力测查量表》(一年级)、《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量》分别测查儿童的数学能力和智力,对6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执行功能(抑制、转换、刷新)和数学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数学能力与执行功能任务测量都有显著相关,抑制、转换和刷新都分别对数学能力存在显著回归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执行功能及其对儿童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转换和刷新都能对数学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但抑制控制还通过转换和刷新对数学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说明儿童数学能力的认知差异,主要在于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而抑制控制的差异又导致转换和刷新能力表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结构效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幼儿园大班、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儿童进行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四种社会观点采择任务测验,利用LISREL技术对社会观点采择任务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对社会观点采择的结构效度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儿童社会观点采择包含认知社会观点采择和情感社会观点采择两种亚类型;2.在对测验任务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进展评议处1979年对中小学生算术应用题得分进行了系统评定。认为要提高儿童的成绩,首要问题之一是确定哪些是成功地解答算术应用题有关的综合能力.权威们赞同解答算术应用题中计算能力是必需的论点但他们并未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艾肯(Aiken)在1972年认为阅读能力在解应用题中可能起主要作用,而巴洛(Balow)和尼峰(Knifong)、霍尔顿(Holtan)却得出阅读能力只起微小作用的结论。但巴洛的结论(1964)并不可靠,他只挑选了IQ 值某一部分的六年级学生。而IQ 已包括了言语与数学能力,控制了这些因素再作判断,就缺乏鉴别力;尼峰、霍尔顿也并未对35名被试学生直接评定,而是根据他们所做题目中的错误类型及与被试交谈而推论得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