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距知觉中的情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极易影响时距知觉,致使主观时距偏离客观时距。新近研究者们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并通过采用标准化情绪诱发材料的实验研究,较为系统地解释了情绪的生理唤醒和注意唤醒两种成分各自对内部计时机制造成的干扰效应。研究发现,两种效应中前者会加长主观时距而后者会使其缩短,且分别有不同的发生特点。该文在介绍国内外关于时距知觉中的情绪效应的新近研究基础上,提出应从探索两种效应的分离方法、考虑记忆效应因素以及增加实验自变量的数目和取值水平三个方面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锋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19,(4):861-867
为探讨情绪对聋哑大学生的时距知觉的影响,从中国人面孔表情图片系统选取140张图片,运用2(组别)× 2(效价)× 2(唤醒度)× 7(时距)的混合设计进行了探讨。实验一和二结果发现,效价的主效应及其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对聋哑大学生而言,正性情绪图片的时距被判断为长时距的比例显著高于负性图片,正性图片BP值显著小于负性图片,正性情绪图片的时距被判断为等于标准时距的比例显著高于负性图片;但是唤醒度却对时距知觉没有显著作用。因此,情绪效价对聋哑大学生的时距知觉具有显著影响,这是通过注意机制而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 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 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 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均支持了情绪加工的具身性。目前关于具身情绪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身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 情绪具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时距知觉会受到刺激新异性的影响,新异刺激的呈现时间往往被认为长于等时距重复出现的标准刺激的呈现时间.已有研究在解释这种主观的时距扩张现象时主要涉及三种假设:注意假设、唤醒假设和神经编码效能假设.研究中的变量混淆问题、跨通道效应和时间因素是今后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对于新异刺激效应产生的心理和神经机制,研究者们还存在着较大分歧.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和神经机制对理解时距知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是指当负性情绪面孔作为目标, 正性情绪面孔作为分心物时, 其搜索速度比正性情绪面孔作为目标时(负性情绪面孔作为分心物)更快。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存在争议, 研究者主要从不同情绪面孔在情绪因素和知觉因素两个方面的差异进行解释。来自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对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效应的解释主要有威胁性刺激捕获假设和情绪摆脱假设的情绪观, 以及嘴部差异说、闭合结构说、知觉组群说以及其他面部特征假设的知觉观。经过对比评价两类观点的理论异同和实验证据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整合情绪因素和知觉因素来解释该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控制感对聋哑人的情绪图片时距知觉的影响,从中国人面孔表情图片系统中选取实验材料,采用2(控制感:高、低)×2(效价:正、负)的混合设计。结果表明:控制感的主效应及其与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聋哑人在低控制感条件下,对正性图片的时距估计显著长于负性图片,但在高控制感条件下,聋哑人对正性和负性图片的时距估计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控制感对聋哑人的情绪图片的时距知觉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知觉符号理论出发对情绪启动效应进行解读,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涉及的知觉符号相似性、框架相似性及模态激活延续性是情绪启动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情绪启动的知觉符号匹配假说,并建构情绪启动效应认知加工模型,对现有情绪启动理论进行整合和拓展,以促进情绪启动刺激材料的拓展、提高研究生态效度; 促进情绪启动效应操作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其应用价值。情绪启动研究亦能反哺于知觉符号理论,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丹  尹华站 《心理科学》2019,(5):1061-1068
为证实相对中性面孔,恐惧面孔时距知觉会出现延长效应且不受年龄因素调节,本研究采用时距两分任务(400ms短标准时距和1600ms长标准时距)考察5岁组、8岁组及成年组被试的恐惧面孔和中性面孔时距知觉的表现。结果发现,对于所有被试,相比中性面孔,恐惧面孔时距两分任务心理物理函数偏左,两分点显著下降,且不受年龄因素调节。这意味着相对中性面孔,恐惧面孔时距知觉存在延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不受年龄因素调节。  相似文献   

10.
个体当前的知觉反应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输入,而且依赖于先前的感知经验,可表现为知觉的序列依赖效应。结合时距二分任务,通过3个实验系统改变先前试次和当前试次中刺激的位置关系,考察了时距知觉的序列依赖效应及其空间迁移性。结果发现,(1)先前试次的刺激时距导致了排斥性的刺激序列依赖效应,并且这种效应能够完全迁移到不同的空间位置;(2)先前试次的决策反应导致了吸引性的决策序列依赖效应,但该效应仅能部分迁移到不同的空间位置;(3)时距知觉的刺激和决策序列依赖效应的空间迁移性不受空间类型(外部空间vs.视网膜空间)的调节。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视觉时距知觉序列依赖效应产生的潜在神经位置:刺激序列依赖效应可能产生于对空间信息不敏感或具有较大感受野的较高级视觉加工脑区;决策序列依赖效应则可能源于具有类别组织功能的高级认知脑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结合0-back范式,对19名来自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测试,考察了知觉负荷与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情绪类型、任务类型和知觉负荷的主效应均显著,但三因素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均不存在交互作用。ERP结果发现,P3的平均波幅在情绪类型、任务类型和知觉负荷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且情绪类型与电极点,情绪类型与知觉负荷,任务类型与知觉负荷,任务类型、电极点与知觉负荷均存在交互作用。说明工作记忆受知觉负荷、情绪类型和任务类型的影响,且彼此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模拟和行为应对)在情绪性时间判断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具身化的时间效应包括时距的主观延长或缩短以及时间顺序判断中的通道注意偏见等。目前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内部时钟模型、意识模型和编码效率假设,但这些理论缺乏具身化调节时间加工的直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情绪具身化的跨通道时间调节、具身化的动态时间效应以及时间感知如何影响具身化体验,同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具身化和时间加工连接的神经机制以完善和发展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3.
时间知觉是指对刺激的同时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的认知加工, 表现为时距和时序两个方面。注意机制可以解释实际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的差异:注意的增强会延长对时距的估计, 受注意的刺激会被知觉为提早出现。相关的注意理论模型有AGM模型, 系统仿真模型和AUM模型。未来需关注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 进一步推动时间知觉脑机制和跨通道信息整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时距知觉指对数百毫秒到数个小时时长的知觉, 是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的基础。时距知觉受到相当多因素的影响, 如唤醒、注意、动机等。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及生理现象, 包含有感觉分辨、情绪动机、认知评价三个成分。近期研究证明时距知觉会在疼痛背景下发生改变。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健康被试对疼痛面孔的时距知觉; (2)实验室诱发疼痛对健康被试时距知觉的影响; (3)临床疼痛患者的时距知觉变化。探索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 可以为理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时间知觉的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桑标  邓欣媚 《心理科学》2014,37(3):601-609
旨在探究增强调节和减弱调节调节效应量的年龄差异。通过两个实验系统考察青少年和成人对不同情绪刺激使用不同调节策略时,调节效应的差异。实验一采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REAR-I Task)”考察了35名青少年和35名成人情绪调节的效应量。实验二进一步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进行分组(高唤醒/低唤醒),考察了59名青少年和59名成人情绪调节的效应量。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整体而言,对不同效价和唤醒度情绪刺激采用增强调节或减弱调节时,成人的调节效应量均大于青少年,对正性情绪的减弱调节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刘静远  李虹 《心理学报》2019,51(7):747-758
探讨状态焦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以及注意偏向与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招募大学生60人, 随机分为高、低状态焦虑组, 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高、低状态焦虑; 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 用时间再现任务测量时距知觉; 用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结果发现:(1)状态焦虑会导致对2000 ms时距的高估; (2)注意偏向在状态焦虑对2000 ms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3)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中介过程受到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只有当认知评价得分较高时, 即个体认为焦虑对心理健康有害程度较高时, 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2000 ms时距知觉。研究结果揭示了焦虑个体时距知觉的内部过程, 丰富了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解释视角, 为通过认知评价和注意偏向的调整改善焦虑个体时距偏差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史汉文  李雨桐  隋雪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696-2707
情绪标签词直接表达情绪状态, 而情绪负载词本身不表达情绪状态, 但能引发个体的情绪反应。通过对情绪标签词和情绪负载词的相关研究综述发现, 情绪标签词与情绪负载词的加工优势存在不一致的结果; 任务需求、语言类型和词汇特征是导致情绪词类型效应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情绪标签词与情绪负载词的加工差异可以通过语义表征的具身假说、密度假说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应深入考察情绪标签词与情绪负载词加工差异的原因; 考察两种词在句子和语篇水平的加工差异; 提供能够直接解释情绪词类型效应的理论假说; 对比中英双语者加工中文和英文情绪标签词和情绪负载词的差异; 采用神经成像技术继续探查情绪信息与语义信息加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通过分析视觉搜索任务的首次注视点和行为反应时, 探讨无关工作记忆表征的负性情绪信息对视觉注意选择的影响。实验1发现在反映早期注意选择的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 不管工作记忆表征的情绪效价如何, 均出现了显著的注意捕获效应; 实验2发现当采用中性情绪靶子刺激时, 首次注视点百分率指标上仍表现出了稳健的注意捕获效应; 在首次注视点持续时间指标上, 实验1和实验2均发现记忆匹配条件的干扰刺激显著小于控制条件的干扰刺激, 表现出注意的快速脱离; 而在行为反应时指标上, 早期的注意捕获效应消失(实验1), 甚至被反转为注意抑制效应(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在早期注意选择阶段, 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不受工作记忆表征情绪效价的影响, 但认知控制会在早期注意捕获之后促使注意快速脱离记忆匹配的干扰刺激, 其作用效果受靶子刺激情绪效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锋  黄希庭  郭秀艳 《心理学报》2008,40(7):766-773
在时序判断任务中,重复启动导致被试把启动的靶刺激知觉为先出现的。知觉加工增强观和决策反应偏向观都试图解释其机制,但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图形材料,通过三个实验系统考察了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启动和指导语都具有显著效应。这说明,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的影响涉及知觉加工和决策水平两个方面。实验还首次发现,在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发生了重复启动效应的反转。最后,研究提出了双加工表征匹配调节假说,用以综合解释目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复制时距和数字加工双任务,探讨数字大小影响时距知觉的机制。实验首先呈现不同时距的圆点,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圆点呈现的时距,与此同时,对屏幕上出现的数字进行命名(实验1)、奇偶数判断(实验2)、大小判断(实验3)。实验结果发现对数字进行奇偶数判断时,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没有影响;进行数字命名和大小判断任务时,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都产生了影响,并且时距不同,数字大小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也不同。该结果表明时距知觉的数字效应与数字加工任务和时距长短有关,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