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研究探讨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其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研究1通过测量的方式来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研究2通过启动高内隐自尊, 进一步验证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研究3通过加入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测量, 考察自我概念清晰性是否中介了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Bootstrap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显示, 外显自尊与建议采纳成负相关, 内隐自尊与建议采纳的相关不显著; 自尊分离时, 建议采纳程度越高, 这种现象在低外显/高内隐的自尊种类下更显著; 而自我概念清晰性部分中介了自尊分离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任务复杂程度对内隐-外显学习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糖生产任务实验中考察了任务复杂程度对内隐和外显学习关系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简单任务中.内隐与外显学习共同存在并协同作用;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内隐和外显学习都有损害作用;任务复杂程度影响着内隐与外显学习的贡献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内隐学习的贡献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探讨在回忆和现实排斥情境下,不同社会排斥类型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自我关注的影响及权力感的调节作用。实验1初步证实在两种排斥情境下,与拒绝型相比,忽视型被试的外显和内隐自我关注水平较高。实验2进一步证实权力感在忽视型对外显自我关注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忽视型社会排斥威胁功效需要进而引发个体提高自我关注水平;情境因素对社会排斥产生的影响相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法探讨在回忆和现实排斥情境下,不同社会排斥类型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自我关注的影响及权力感的调节作用。实验1初步证实在两种排斥情境下,与拒绝型相比,忽视型被试的外显和内隐自我关注水平较高。实验2进一步证实权力感在忽视型排斥下对外显自我关注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忽视型社会排斥威胁功效需要进而引发个体提高自我关注水平;情境因素对社会排斥产生的影响相同。  相似文献   

5.
双重攻击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对双重攻击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一借助实验性分离的逻辑,发现性别对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存在不同影响,初步证明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的分离论.实验二通过实证性因素分析,证明双重攻击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参数.本研究证明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分属两个不同的结构,构成双重攻击模型.  相似文献   

6.
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内隐与外显学习的区别性研究引起了诸多关注,而两者的关联及协同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复杂系统控制范式来考察内隐与外显学习的相瓦关系.实验发现:内隐与外显学习可以共同存在、协同作用;任务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内隐和外显学习都有损害作用;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内隐学习的贡献率上升;内隐与外显学习在练习过程中都存在高原现象;随着练习的增加,中等难度任务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表现出分离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轻度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以自编智力测验为工具操纵不同的反馈情境,采用2(轻度抑郁,非抑郁)×3(无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被试的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抑郁者的外显自尊显著低于非抑郁者,而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成败操纵后个体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并无显著变化,即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无反馈、正反馈情况下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而在负反馈情况下,抑郁者与非抑郁者的自尊分离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梁三才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3,26(4):751-752
1 前言 内隐记忆的性质、特点,主要是通过操纵各种实验变量(如加工水平)并观察其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才得以揭示的。在众多实验变量中,操纵编码时的注意状态并考察其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对于揭示内隐记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采用分心任务造成不同注意状态,对其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分离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外显和内隐认知功能区别的关键是有无意识觉察的出现,脑损伤神经心理障碍为探讨内隐/外显加工的“纯净”分离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典型的视知觉神经障碍中的盲视、认识不能、单侧忽视的内隐和外显加工分离的实验证据及其神经基础的探讨,证明了视知觉神经心理障碍的内隐加工完好和外显加工损伤之间的分离,说明内隐和外显加工有着不同的神经基础,但这种分离的神经基础是什么以及这种分离的本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视知觉神经心理障碍的内隐/外显加工的反向损伤是没有进行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自愿付出一定代价做出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该研究以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度,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将4种内隐利他测量方法和1种外显利他测量方法相结合,以自发性水平不同的3种利他行为为结果变量。结果发现,IAT和BIAT的信度和效度较好,BIAT尤其值得采用。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有效地预测真实情境中自发性较高的捐助行为,外显测量则预测了意识控制下自我报告的利他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预测真实情境中快速发生的利他行为。其作用是外显利他测量和内隐利他态度测量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1.
内隐学习中东巴文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了内隐学习中只学汉字、结合图画学习汉字、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幼儿通过颜色判断任务进行学习。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伴随学习条件下, 东巴文能够促进幼儿对汉字字形的外显记忆, 东巴文可以成为幼儿汉字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以Gawronski & Bodenhausen(2006)提出的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associative-propos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APE)为基础,分析情绪在内隐态度向外显态度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研究通过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积极或消极),分析了不同情绪下个体对薯片的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对其在五分钟内食用薯片数量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外显态度可以预测行为结果;而内隐态度对行为结果的预测受到情绪的调节,积极情绪下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消极情绪下内隐态度不预测行为结果。因此,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降低了个体对内隐态度进行修正的可能性,促使个体基于内隐态度直接构建外显态度,从而使得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研究最后分析了情绪影响内隐态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心理机制、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两水平(同伴肯定、权威肯定)的被试间实验,探究扩展群际接触干预下,不同的肯定类型对改善同性恋态度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外显态度比较积极,对同性恋群体的内隐偏见比较明显,二者存在分离现象;(2)扩展接触可以改善对同性恋群体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3)扩展接触情境下,相比同伴肯定,权威肯定能够明显改善对同性恋者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相似文献   

14.
前人研究建议采纳多集中于决策者初始决策和最终决策的区别,未曾考虑过决策者的内隐态度。本研究关注决策者的内隐态度,将建议采纳分成表面采纳与真实采纳,创新地提出用内隐联想测验法和重测法测量表面采纳。比较两种方法,它们各有利弊,内隐联想测验法理论基础较扎实但灵敏度不及重测法, 重测法操作较简便但更容易出现被试脱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议采纳过程中,建议者面孔宽高比作为可靠性线索可能影响决策者的决策与判断。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来分析建议者面孔宽高比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探讨了建议者性别与决策情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 (1) 相较于女性与低面孔宽高比建议者,男性高面孔宽高比建议者的建议被更低程度地采纳,建议者可靠性感知中介了这一过程。(2) 建议情境的情绪困难程度调节了上述关系,高情绪困难会削弱面孔宽高比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时金献  谭亚梅 《心理科学》2008,31(3):736-738
探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关系.201名大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分别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测量学习倦怠和外显自尊,同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成就感降低对于内隐自尊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p<0.05),但对外显自尊的预测作用更强(p<0.01);耗竭和人格解体对外显自尊的预测作用也达到了边缘显著性水平(p=0.089,p=0.077).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其外显自尊、内隐自尊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自尊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分别运用外显的描述性范式和内隐联结测验两种方法对决策的比率偏好及其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外显决策受到效价类型的影响,负效价情景下的比率偏好现象明显降低;(2)被试存在内隐比率偏好效应,这种偏好影响着被试对决策的认知和解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运用内隐联结测验来测量内隐比率偏好是有效、敏感的。(4)外显比率偏好与内隐比率偏好涉及决策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18.
建议者面部宽高比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徐淑媛 《心理科学》2005,28(6):1410-1415
在建议采纳过程中,建议者面孔宽高比作为可靠性线索可能影响决策者的决策与判断。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来分析建议者面孔宽高比对决策者建议采纳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探讨了建议者性别与决策情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 (1) 相较于女性与低面孔宽高比建议者,男性高面孔宽高比建议者的建议被更低程度地采纳,建议者可靠性感知中介了这一过程。(2) 建议情境的情绪困难程度调节了上述关系,高情绪困难会削弱面孔宽高比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内隐和外显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耐用商品(洗发水)和耐用商品(手机)为态度对象,探讨了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及其对行为选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当态度对象为非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呈一致性,而当态度对象为耐用品时,内隐和外显态度之间出现分离;(2)在非耐用品上,内隐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而在耐用品上外显态度能更好地预测被试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应用“决策者-建议者系统”(Judge-Advisor System)经典研究范式,以62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职业决策情境中信任水平、建议类型对建议采纳的影响。结果发现:(1)决策者的最终决策信心倾向于坚持原有信念;(2)信任水平的主效应及其与建议类型的交互作用对建议采纳主效应存在显著影响;(3)建议者信心对决策者的建议采纳权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并削弱了信任对建议采纳权重的作用。这表明,在职业决策情境中,信任水平对决策者建议采纳权重的影响与建议者提供的建议类型(与决策者的初始决策是否一致),以及提供建议时的信心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