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唐凯麟教授与王泽应教授合著的《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是在《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宏观总体与微观具体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采用史论结合、史思并重的方  相似文献   

2.
《孙》、《老》、《韩》的精神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厚先生曾说过:“《老子》是由兵家的现实经验加上历史的观察、领悟概括而为政治——哲学理论的.其后更直接衍化为政治统治的权谋策略(韩非).……贯串在这条线索中对待人生世事的那种极端‘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给中国民族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是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因素.”(《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78页)这个认识无疑是合理的.不过,对于三者的精神特质和承传异变的逻辑脉络尚未进行具体阐述.本文拟就此方面谈一点体会,浅陋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由《哲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和吉林大学哲学系共同编辑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论文集》,即将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论文集是在《哲学研究》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系、《吉林大学学报》编辑部、《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编辑部,于去年七月在长春市召开的中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4.
为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先生于今年9月14日逝世。我们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同志们失去了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引路者,深感这是我们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巨大的损失。幸而外庐先生的著作宏富,特别是他的《中国古代社会史通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  相似文献   

5.
陈熵 《中国宗教》2006,(7):27-30
杨曾文先生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即墨,1959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8年改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历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先生从事佛学研究40多年,笔耕不辍,著述宏富,学术造诣精湛,尤以历史考辨见长。其代表作有:专著《佛教的起源》(1991)、《日本佛教史》(1995)、《唐五代禅宗史》(1999)等;合著《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主编,已出版第一、二、三卷,1981-1988);主编并参与编写《佛教文化面面观》(1989)、《日本近现代佛教史》(1996)、“中国禅宗典籍丛刊”(始于2001年)等;合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1996);校勘《敦煌新本六祖坛经》(1993)、《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2001年)、《临济录》(2001);另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40篇。日前,杨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6.
金岳霖学术基金会日前在武汉举行首次金岳霖学术奖颁奖大会。这是我国逻辑学界举行的首次颁奖活动。中国留美学生、匹兹堡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徐明的论文《论某些U,S时态逻辑》获一等奖;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刘壮虎的论文《等度和不等度的结构及在P-T度下集合的分离性质》获二等奖;《论归纳发现机器的存在与结构》(中山大学鞠实儿著)、《专名和通名理论批判》(中国人民大学陈波著)、《经典逻辑与直觉主义逻辑》(华东师大冯棉著)、《中国逻辑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周山著)四项论著分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12)
中国佛学院首届研究生圣辉、道隆两位同学,顺利地完成了三年的学业,于今年8月毕业。中国佛学院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巫白慧教授、中国佛协教务部王新主任和中国佛学院刘峰老师组成论文答辩小组,在中国佛协所在地广济寺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会。两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分别是:《十二门论浅释》(圣辉)、《大乘密严经之研究》(道隆),他们回答小组提出的问题,深思熟虑,获得好评,一致通过。这两位研究生于1986年在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知名学者、中国哲学史专家、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耀仙先生于2005年8月30日在家中溘然仙逝,享年86岁。李耀仙先生1920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合江县。1938年在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先入历史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42年至1943年在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其间在成都光华大学兼任哲学、逻辑学讲师。1949年曾任重庆北碚勉仁学院哲学系副教授。1950年至1953年先后在西南农学院、重庆师范学院任政治课副教授。1953年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工作,任政史系副教授。1956年任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987年晋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史》(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哲学史》(季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贯彻“双  相似文献   

10.
法荣 《法音》2008,(1):63-64
本刊讯2007年12月19日上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心包太虚——传义法师中国画作品精选》首发式在毗卢寺举行。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先生、中国出版研究所副所长辛广伟先生、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吕庆继先生、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封钰教授、《中华英才》编委周描坤先生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南京艺术界的画家们约30人出席了首发仪式。  相似文献   

11.
评《苏联简史》虞友廉,田青由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曹廷清、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杨成竹合著的《苏联简史》1991年12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1993年3月又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再版。在台湾,不仅将该书作为“学术著作”,而且已把它列入“大专用书”,...  相似文献   

12.
5月24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魏扬波博士(Dr.jeanPaulWiest)应邀前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就当代西方国家基督教传教史研究著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一次精彩讲演。魏扬波博士是纽约玛利诺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的创始人,1992-1999年担任研究主任,1980-1989年担任该中心研究生院中国访问学者的导师。他饮誉世界的许多著作中,以下面两本书影响最大:《玛利诺会在华传教史1918-1955》(1988)和《现代中国的天主教会》(1993)。他长期热心于中国的学术工作。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主编的《义和团运动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  相似文献   

13.
李锦全先生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现东莞市)。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分配到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工作。1954年调回中山大学历史系,先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研,继而转为研究中国思想史。1960年转到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1983年任教授,1984年任哲学系主任。1986年创建中国哲学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方向的研究。日前,李锦全先生接受了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的采访,就孔子儒学与汉代董仲舒儒学、宋明儒学的特质及其关系、儒学是否宗教、儒家文化的历史作用、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儒学复兴、儒学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现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韩树英先生主编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已经问世。该书史论结合,观点新颖,值得一读。全书共分三编:(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特点及其历史地  相似文献   

15.
我开始接触美学是1970年代末. 1973年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当时改名为广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在学校秘书科工作.1977年从秘书科回中文系任教,不久,适逢恢复研究生教育,我们系老一辈文艺理论家廖苾光先生复出招收研究生,我当时是文艺理论专业的一名青年教师,受领导委托,协助廖先生教学的有关工作,自然也跟本专业的研究生一起聆听廖先生讲学.那时廖先生讲的课程有中国文论和黑格尔美学等,由此我初步接触了黑格尔美学.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向奎教授是造诣深厚、博学善思、富于创造的学者。值此杨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五十五周年之际,笔者拜访了杨先生,请他谈一些研究心得。现将杨先生论学大要摘述如后。(一)在历史文化方面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句话,从中国传统文化角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不少专家对反邪教法表示了关注.欧美学者多着眼于宗教自由,聚焦于反邪教立法与宗教自由的关系,对反邪教立法多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国内学者对反邪教法虽多持肯定态度,但其研究多集中在邪教的社会危害、反邪教刑事立法的理解与适用,对邪教是否属于宗教、反邪教与宗教自由能否以及如何实现两全等基本理论问题缺乏深入思考,至今也没有一部讨论反邪教法理论体系与制度建构的学术专著.理论研究的不足,人们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时常感到困惑.扬州大学刘正峰、周新国教授的《邪教的法律治理》的出版发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本文拟从反邪教法的理论体系与制度建构等方面,对《邪教的法律治理》作一评介.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七十岁,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讲坛上度过了我的大半生。我为历史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先后开设过《中国古代史》、《宋史》,《宋代史料》及《史料学》、《史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其中2名已获博士学位,我对教学工作一直是认真负责的,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力争一字不苟,一音不苟。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各家之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至理名言,我以此自勉、并以此勉励学生。我培养的研究生遵循这一至理名言,在治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有的在《宋史》研究领域崭露头角。1990年1月,不顾年老天寒,我主动到荆州给106名现任中学教员的函授生讲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释疑解惑,深受欢迎。不少函授生对我说,我的讲课对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伊协顾问哲玛鲁丁·白寿彝先生因病于 3月 2 1日在北京归真 ,享年 91岁。白寿彝先生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早年就读于上海文治大学和中州大学 (今河南大学 ) ,193 2年在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他曾与马坚、纳忠等回族学者出版《晨星》、《伊斯兰》、《云南清真铎报》等刊物 ,并执教于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全国解放前夕 ,他与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新中国成立后 ,他参与创办《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亚农先生认为:“分封领地的继承权之取消,中央集权的大国的抬头,官僚制的建立,郡县制的扩大”(《李亚农史论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46页),是春秋战国期间中国社会发生的一大变化,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大转折。李先生的认识是深刻的,齐国的政治演化亦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