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乔清举教授的《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上下卷,8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全面介绍了1949年至1999年中国大陆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过程,可谓开创"中国哲学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鸿篇巨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突出的特点是史料翔实。该书详尽地发掘出1949年后对中国哲学研究具有极大影响的日丹诺夫哲学史讲话的翻译、出版版本、印数等情况,收集到解放  相似文献   

2.
正1957年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是建国之后前30年规模最大的重要会议,目的是破除来自前苏联日丹诺夫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垒"为哲学史定义的公式化教条。如果说从胡适到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第一次学术自觉,即把中国哲学史从经学体系中独立出来,构建了作为现代学科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那么,新中国建立后摆脱日丹诺夫定义的束缚,则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第二次学术自觉,即从变相的经学教条中解放出来,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09,(1):F0002-F0002
詹石窗,哲学博士,1954年9月生,中国厦门市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家九八五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兼职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后,许多同志建议创办一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专门刊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了。这是中国哲学史这个学科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创刊,1990年因故停刊,共发刊37期。1992年,中国哲学史学会重新创办《中国哲学史》杂志,至2017年第4期止,已发行100期。《中国哲学史研究》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从胡适到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时期到 2 0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近代文化自觉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表现 ,是具有了关于近代学科的自觉意识。本文分析从胡适到冯友兰所显示的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①。一、学科独立性的自觉 :疑古和释古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首先表现为对这一学科的独立性的自觉。胡适的“疑古”和冯友兰的“释古” ,是他们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标帜 ,对其具体内容已有不少的讨论。这里主要分析它们对待传统的精神实质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自觉的关系。胡适的“疑古”是对“信古”即盲目崇信传统的反动 ,其精神实质是扫除对传统的偶像崇拜。就否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历经 2 0多年的发展 ,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和忧虑的问题。为评估这一学科的状况 ,分析造成现状的社会和学术上的原因 ,寻找深化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 0 0 1年 1 1月 1 3— 1 4日 ,邀集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和学者 ,在广州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现把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面临着的困难与会专家认为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哲学史学科在大陆和港台分别发展。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劳思光出版了《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书,运用西方逻辑解析这个"思想上的显微镜"去探寻中国哲学的"基源问题",以"心性"等理论为设准阐释和评价中国哲学,尝试写出一部"有哲学"的中国哲学史。解析劳思光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对于把握港台学者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点、推进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深入研究、继续探寻当下或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于2018年9月2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历史,张岱年先生讲,“一九七九年十月,全国各地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太原开会,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后,许多同志建议创办一个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专门刊物。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创刊了。  相似文献   

10.
石峻教授有两个学界公认的学术贡献,一是佛学研究,二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1934年,他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毕业后留校作汤用彤先生的研究助教,就开始致力于佛学研究。在佛学研究方面,他并不是学科的奠基人;而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方面,称他为学科的奠基人,可谓是实至名归。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只保留一个哲学系,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哲学系最早开设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课程,并不是中国哲学通史,而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11.
肖万源牵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我国迄今研究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较为全面、系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20余位专家学者经五年通力协作撰成.该书除前言、绪论、结语外,共分三编十七章,计85万余字.全书主要内容是:一、概论少数民族哲学的起源、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二、分别剖析了蒙、回、藏、维吾尔、苗、彝、壮、满、白、傣、纳西等24个民族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全国解放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得到了新生,我们的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可以说是十分兴旺发达。美中不足的是对少数民族的哲学史研究得很不够,它不能如实地反映我国各民族的哲学史现状,显得中国哲学史的内容不够充实。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哲学史》杂志是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刊,是全国唯一以刊登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期刊。《中国哲学史》创刊于1980年。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史》在学术界广大学人的关爱下,为推动、繁荣我国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14.
郭丽 《管子学刊》2012,(4):125-126
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的专著《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2012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此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曾振宇先生作为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潜心于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他的研究,既涉及孔子、孟子、荀子著作本身,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知名学者、我国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先生于2008年9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闔然长逝,享年84岁。萧萐父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  相似文献   

16.
所谓当代中国(以下的论述内容不包括台港澳地区)哲学史学史,是把1949年至1999年50年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作为对象,从历史批评意识出发进行整体反思,分析其得失,厘定其价值,评判其贡献,超越其局限,推进其发展的一门学科.[1]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者 20世纪的中国创立了中国哲学史这个学科.创立这个学科的奠基性人物主要有三位哲学家:胡适、冯友兰、张岱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这与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以及哲学与伦理、哲学与政治密切联系等传统有关。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思想史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史与思想史有些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为了开创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的新局面,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工作者迫切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欢迎广大哲学史、思想史工作者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刘文英先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相关研究,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进行系统的学科定位,深入思考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对象与任务、范围与类别等问题;二、突出关于中国哲学史史料的收集、鉴别、解释、整理等史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三、拓展史料学研究领域,包括介绍前人不甚关注的哲学史料、吸收和补充新出土的有关哲学文献、重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料等。  相似文献   

20.
该著汇集了作者近20年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作者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深入地探讨了他重写“中国哲学史”的经验、教训,详细地考察了他关于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的沉思,深刻地揭示了他在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和创新中国哲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推进“冯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