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室,联合发起和组织“中国近代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座谈会。会议于1981年8月17至18日在广州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工作者、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于4月8日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在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学者,讨论中国近代哲学的形态和特点问题。与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业工作者张岱年、石峻、任继愈等20多人,西北大学张岂之提交了书面发言。讨论会围绕中心议题,广泛涉及了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回顾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病是照搬西方哲学史的模式来研究。 1919年胡适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首先采用了西方哲学史的体例来编写,改变了过去那种“学案”体的编纂方法,开启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河。但胡适的一个最大缺点是没有注意到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用西方哲学史的传统框架来套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比胡适的《大纲》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没有改掉《大纲》的缺点,这尤其表现在哲学史材料的取舍和对古人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 把中国哲学钻了一遍以后,我认为,中国哲学是十分丰富的。中国有哲学、有哲学史,不过,它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史。西方社会、中国社会、服从共同的规律,但各有特点。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也服从共同的规律,也各有特点。不可以用西方哲学史范围中国哲学史,也不可以用中国哲学史范围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最精彩的是古代和近代两段。中国哲学史最精彩的是由春秋到清初的一段。这是由不同的社会原因造成的。西  相似文献   

5.
冯契 (1915— 1995 ) ,是 2 0世纪时代风云的见证人 ,他的广义认识论哲学体系是对近代中国现实与哲学问题的一份答卷 ,笔者欲从述评冯契的哲学思想研究为起点 ,逐步进入先生广阔的思维天地。一、冯契的哲学史方法论冯契的哲学研究是从哲学史开始的 ,“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  相似文献   

6.
冯契同志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和他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以下简称《进程》),是他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姐妹篇;《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7.
韩星 《现代哲学》2016,(6):99-106
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近代哲学史》应分为三编。为什么分三编?从整个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进程来考察:由龚、魏到早期改良派,是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准备阶段,是为第一编;从戊戌变法康、梁开始到辛亥革命孙中山是进化论盛行阶段,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第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中国哲学与中国义理学的区别时指出,用哲学方式来重述中国义理学传统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义理学传统放置到近代学问的体系中加以审视,获知其在近代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哲学是促使传统的学问获得近代知识自觉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谓“再思”(Andenke...  相似文献   

10.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探讨了一种有别于一般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研究的形式与方法,并以这样的形式与方法在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学术成果.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实情况来看,张先生的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对传统的中国哲学的考察中"深悟其精义",启发我们对于中国哲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同时,也能够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方法启示,有助于我们从中国哲学问题的角度去关注、总结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拓展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促进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任之 《现代哲学》2022,(3):129-131
<正>陈少明教授在《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1))一书中鲜明地提出了“做中国哲学”的口号。按其自陈,这个口号首先是对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界的一个反思和吁请,即一方面要有别于只述不作的哲学史论述,这种中国哲学史的论述源自近代以来在西方哲学影响下、以某种西方哲学的框架来重构中国古代思想;另一方面是要“做”出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色,这在根本上意味着中国特有的思想经验与思想品格在今天重新生发出其特别的意义,是为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2.
由本刊编辑部和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联合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和形态”讨论会,于4月8日在京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宗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中国哲学史学的科学化,《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于八月十五日至十六日,邀请在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学者,举行探讨哲学基本问题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的学术讨论会。这是该编辑部于去年夏季在密云举行的“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学化而努力”的学术讨论会的续继。持有各种学术观点的四十余名哲学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结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实际,来探讨恩格斯所提出思维和存在关系这一哲学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汉大学哲学系从事西方哲学史工作的教师们在研究唯理论、经验论哲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徐瑞康所著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是一本颇有特色的西方哲学断代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于1982年6月21日至24日召开汉—唐哲学研究座谈会,与会者有石峻、王沐、李希泌、杨宪邦、易一介、徐敏、辛冠杰及其他在京的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30令人。会议期间,回顾了汉—唐哲学研究情况,议论了汉—唐哲学的范围和特点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汉—唐哲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座谈会呼吁全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者加强汉—唐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哲学会中国哲学史组1988年学术年会,于12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次会议题为“中国哲学与现代化”。与会学者就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些问题是:怎样全面地准确地把握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关系;如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我国学者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有那些经验教训等等。  相似文献   

17.
徐瑞康教授新著《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这部专著是作者长期潜心研究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最新成果,被称为西方哲学史方面的一部“断代史”,填补了西方哲学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全书以历史线索为主,突出整个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创立、发展和终结的过程,并在论述这种哲学产主的历史环境和前因后果基础上,着力揭示两大学派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相似文献   

18.
石峻教授有两个学界公认的学术贡献,一是佛学研究,二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1934年,他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毕业后留校作汤用彤先生的研究助教,就开始致力于佛学研究。在佛学研究方面,他并不是学科的奠基人;而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方面,称他为学科的奠基人,可谓是实至名归。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只保留一个哲学系,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哲学系最早开设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课程,并不是中国哲学通史,而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19.
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编写的《中国哲学史疑难问题探讨》一书,已由国家教委指定为高校哲学类专业的教材。6月2日—6日,有关专家、学者对该书进行审定。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书所选疑难问题,涵盖了中国哲学史从先秦到近代各阶段的基本难点,为高校哲学系本科毕业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哲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中国哲学史学的科学化,《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于8月15—16日,邀集在京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者四十余人举行学术讨论会,讨论哲学基本问题与中国哲学史的关系问题。 会议分析了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认为要实现中国哲学史学的科学化,除必须继续克服简单化的倾向外,还必须认真克服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