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里,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分为前30年和后10年。前30年又分为四个时期:1949年~1956年为第一时期;1957年~1965年为第二时期;1966年~1976年为第三时期;1977年~1978年为第四时期。这是一条由缓慢发展、巨大挫折和初步恢复所形成的轨迹。后10年则是全面发展和充满活力的时期。在短短的十年里,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众体皆备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格局:(1)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资料研究中心以及各种小型的资料研究队伍。(2)开展了通史、断代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史学会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宋明理学讨论会,从10月15日到21日在杭州举行。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宋明理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代表共269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的外国专家和来自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中国哲学史学的科学化,《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于八月十五日至十六日,邀请在京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学者,举行探讨哲学基本问题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的学术讨论会。这是该编辑部于去年夏季在密云举行的“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学化而努力”的学术讨论会的续继。持有各种学术观点的四十余名哲学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结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实际,来探讨恩格斯所提出思维和存在关系这一哲学基  相似文献   
4.
(一)“白马非马”之辩与稷下学派“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一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论题。从它的提出到发展为内涵丰富的逻辑系统,经历了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齐国的稷下学派积极参加了研究和讨论,扩大了“白马论”的影响。他们参与“白马论”的争论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稷下学派同儿说的争论:“儿说,宋人,善辫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  相似文献   
5.
陈远宁、王兴国和黄洪基合著的《王船山认识论范畴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研究王船山认识论的专著。全书除绪论和后记以外共有十五章,分别对王船山认识论  相似文献   
6.
实践与文化     
文化最深刻地反映了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展开。它也最深刻地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创造性和实践经验的继承性。“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淮南子·修务训》)。实践经验不断地流传会通,使文化成果不断积累起来,形成由低到高的上升前进的发展趋势。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化,但决定文化本质的实践却不容忽视。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文化是实践的结果。文化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实践活动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葛荣晋同志的近著《王廷相和明代气学》(以下简称《气学》)是继《王廷相生平学术编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对王廷相的哲学、经济、政治、科学、文艺等方面的思想作了分析和评论,不仅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王廷相学术思想的认识,而且为深入研究明代的学术思潮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该书的显著特点是从学术思潮的发展中去把握王廷相的思想。它认为,王廷相思想  相似文献   
8.
孔子、孟子在中国古代被尊称为“至圣”、“亚圣”。记述他们言行的《论语》与《孟子》被编入《四书》,成了学童必读的教材和士人科举考试的必修科目。这两部书不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而且在中国所有古籍中是影响最大、最深和最广的名著。对它的评价,颇有分歧。褒之者把它们捧到天上,贬之者则把它们踩到脚下。究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价,探索孔孟之道的真谛,这是谭承耕的力作《<论语><盂子>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企图回答的主要问题。《研究》审视历史的角度比较新,也比较高,在众多同类著作相继问世的情况下而能出以新见,发前人之所未发,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的《中国哲学史论》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收集了一九九年十月在太原举行的中国哲学史讨论会的二十六篇专题论文。作者中有著名的哲学史专家,也有中青年哲学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陈克明同志著《司马光学述》(以下简称《学述》)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有很多独到之处,它比较深入地评述了司马光的生活经历、政治主张、史学观点和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哲学方面填补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空白。司马光是宋代有影响的政治家、杰出的史学家。他在哲学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