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综观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令人欣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硕果累累,堪称伊斯兰教研究的“黄金时代”。然而美中亦有不足,在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行列中,很难找到教内学者的身影,偶有散见的论文,却难找到有关他们的专著。学术要繁荣,与学术人员构成的多样性不无关系。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也需要有各个层面的人的加入,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教内学者的加盟。因为他们对伊斯兰教有直接的宗教体验,他们对伊斯兰教的探讨将会给整个伊斯兰教的研究带来新的角度和精神。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伊斯兰教的研究,在新时期使伊斯兰教更好地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对新世纪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在各民族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思考。本文的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规模尚需拓宽,伊斯兰教研究的意义尚需进一步深化。文章对伊斯兰教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伊斯兰学术研究人才的培养、伊斯兰学科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中文伊斯兰教著译兴起于明清之际,成果斐然,主要特点是伊斯兰教内知识分子所著,主题以经堂典籍翻译和阐释伊斯兰教基本理念为主,这批著作是伊儒会通和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可称之中文伊斯兰教典籍,但并非现代学术视野下的伊斯兰教研究著作。从学术史的角度,通常认为现代意义下的宗教研究肇始于近代,具体到伊斯兰教,“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学术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4.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将伊斯兰教传入伊比利亚半岛,自此至12世纪,伊斯兰教在葡萄牙盛行;公元12世纪后,由于基督教的侵入,伊斯兰教信仰活动转入地下,18—19世纪这一活动有所抬头;在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在风靡西方的伊斯兰  相似文献   

5.
正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提出与学理讨论问:近年来,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成为宗教领域的主流话语。我们注意到,从20世纪80年代,您就提出了伊斯兰教中国化命题。您当时提出这一命题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如何理解您提出的这一命题与今天所倡导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内涵之间的关联与区别?金宜久:在上世纪30年代,白寿彝先生已经提及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1981年,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在组织召开的首次全国性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上,关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及伊斯兰教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是指明末至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用中文翻译、撰写、诠释伊斯兰教经典和著作,在坚持伊斯兰教根本信仰和主要功课的基础上,主动与中国传统儒学相融合,从深层思想上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岱舆、伍遵契、刘智、金天柱、张中、马注、马德新、马联元等。由于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且主要代表人物都与南京有关,故称"金陵学派"。他们是"伊儒会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4日上午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李·安东尼先生(Mr·Anthony Lee)应邀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巴哈伊信仰在美国——一种成功地综合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的学术报告。 安东尼先生介绍说:“许多学者在研究美国的巴哈伊教信仰时,总是把它归于伊斯兰教范畴。而事实上在美国等地出现的巴哈伊教自身已否认他们的宗教是伊斯兰教,许多普通的巴哈伊教信仰者甚至根本不知道巴哈伊教有伊斯兰教的根基,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完全象基督教徒那样进行宗教活动。在美国巴哈伊教已成为一种成功地综合了基督教和伊  相似文献   

8.
塔夫塔扎尼是14世纪中亚伊斯兰著名学者,于阿拉伯伊斯兰多学科研究中成果颇丰,特别是他诠释的马图里迪教义学家纳萨菲的《纳萨菲信仰》(《教典诠释》)一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经堂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塔夫塔扎尼的生平、著述、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教典诠释》与经堂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塔夫塔扎尼的教义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典诠释》能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在于它所阐发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始终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这无疑说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域外文本及其阐发思想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2018年9月15日、10月10日,本刊编辑部对长期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著名学者吴云贵先生进行了两次学术采访。这里发表的访谈录,内容广泛丰富,表达了一位资深宗教学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伊斯兰宗教文化及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文明的系统思想观点和见解。本刊编辑部热切希望,这篇访谈录的发表能够进一步促进与深化我国伊斯兰教界与学术界的思想文化交流与沟通,在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之一,至今在我国流传也有千余年的历史。2000年,我国学者撰写了伊斯兰教的研究著作一共有16本。这些著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当前国际伊斯兰教思潮的研究,另一类是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对当前国际伊斯兰教思潮的研究,是吴云贵、周燮藩著《近现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493页)和刘靖华、东方晓著《现代政治与伊斯兰教》(社会文献出版社,2000.1,329页)两本。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密切相关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由于其影响对世界政治产生过深刻…  相似文献   

11.
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已整整20年了。20年的学术生涯使我感触良多,其中一个很深的体会是,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举步维艰,搞起来很难。难在何处?难点之一便是缺少文献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典籍中,特别是在那些“正史”中,很难找到几篇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偶尔发现一些资料,或支离破碎,或语焉不详,难以为据。当年撰写《中国伊斯兰教史》元代部分时,常有“无米之炊”的感觉。仅以伊斯兰教在元代大规模传人中国这一重要史实而论,在汉文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痕迹,不要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人物、事件、寺院、制度、教派、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法是以宗教名义制定的制约信仰者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教法学研究不仅受到东方穆斯林学者的重视,近百年来也成为西方学术界伊斯兰教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就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在伊斯兰教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提出的理论观点、学术价值以及在方法论方面与东方穆斯林学者的异同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本文认为,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欧美西方学者关于教法传统的研究和著述,有其长处和短处,但其学术价值已然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赏和肯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宗教研究应当吸纳、借鉴一切有益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义学源自"凯拉姆"一词,是穆斯林在以理性思辨的方式阐释信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门伊斯兰教传统学科。伊斯兰教义学一直为中国穆斯林所重视,是明清以来经堂教育和汉文译著的主要内容。当代中国学者对于伊斯兰教义学的研究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恢复,其研究方法局限在于"哲学研究"的框架内。自2000年进入"发展-转型"期以来,伊斯兰教义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一批新成果,而且逐渐正视伊斯兰教义学的宗教特质,而不再单纯局限在哲学研究范围内,其中一些研究体现出教内人士教义学研究特有的宗旨与关怀。其他传统伊斯兰教以及现代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都对当代伊斯兰教义学及教义学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战,但这些挑战蕴含着两者自我超越与自我转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利比里亚是一个完全按照美国模式建立的国家,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在非洲大陆传播基督教的使命。面对在西非存在已久的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前期传播情况不甚理想。之后经过传教士的多方努力,基督教得以立足并快速发展。因此,探究19—20世纪利比里亚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传播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脉络,既有助于揭示这两大世界性的宗教在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又能更好地拓展利比里亚历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学术界,有这样一位老学者,他已年届七旬,却还孜孜不倦地徜徉在学术研究的广阔天地,不断探寻中外穆斯林友好往来的灿烂花朵,逐年捧出散发着清新与芳香的学术成果。这就是早已退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回族考古专家、研究员马文宽先生。前不久,文宽先生赠我一本新作——《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一见到这本书,我就立刻被那漂亮、精致的装帧所吸引。封面和封底都印有极其精美的文物彩图,大16开本,内有128幅彩色插图,该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在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与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我常常为…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关系研究》课题组和伊斯兰教研究室共同举办的《世纪之交的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昌平举行。来自北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学者专家约20多人参加了会议。金宜久、秦惠彬、周燮藩和李兴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各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回顾”、“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展望”、“中国伊斯兰教现状分析”、“中国伊斯兰教的多角度定位”、“中国伊斯兰教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世纪之交国际…  相似文献   

18.
正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自唐宋时期传入我国后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始终走着一条中国化之路。如何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化语境两个维度认识伊斯兰教,以及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发展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学术议题。近日,《全球化视野与中国化语境——名家谈中国伊斯兰教与研究》的出版就是针对上述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这是一部以口述史为主,对伊斯兰教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访谈录,全书25万字,分四个专题,收录了16篇访谈稿。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我国流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近两年来撰写出版的著作虽然只有10多部,但都有新思想、新观点,而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说伊斯兰教的研究在求新中进步、发展,在求新中拓宽自己的领域。这些著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伊斯兰教历史和当前伊斯兰思潮的研究,另一类是对伊斯兰教基础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是指明末至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用汉文翻译、研究、撰写、诠释伊斯兰教经典和著作,在坚持伊斯兰教根本信仰和主要功课的基础上,从深层思想上将外来的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岱舆、伍遵契、马君实、刘智等。从地域上讲,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是南京籍或是曾经在南京游学、讲学的学者。从学说体系上讲,他们更是一脉相承,不仅理论渊源相同,而且表述形式以及试图达到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他们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但在思想承继关系上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