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考察不同民族文化对负性情绪调节主观体验和事件相关电位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个体在两种策略下均呈现负性情绪感受显著降低,并且汉族表达抑制的情绪体验得分低于少数民族。此外,负性情绪图片相比中性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2成分,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在额-中区诱发了更大的P3成分。更重要的是,900~1200ms时间窗内,汉族个体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后LPP波幅均降低,但少数民族文化个体仅在认知重评条件表现出LPP波幅的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负性情绪调节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测量由视觉诱发的脑电成分晚正波(LPP)来比较情绪调节策略在生理电特征上的差异,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1)从波幅的角度来比较:在400—600ms时间窗口内,认知重评条件下恐怖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在自由观看条件下的波幅,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组所诱发的LPP波幅差异较小。(2)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来比较: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400ms并持续到600ms;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之间的差异发生在450ms但是只持续到550ms。这表明认知重评相较于表达抑制,对负性情绪起调节作用开始较早,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为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策略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刘颖  翟晶  陈旭 《心理科学》2016,39(1):109-115
情绪调节是依恋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托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和相关认知神经证据,阐述了三种依恋风格者的情绪调节特点。焦虑型依恋调节负性情绪时存在注意分配的优势和表达抑制的不足;调节正性情绪时还采用了情景选择和情景修正策略。回避型依恋调节两种效价情绪均使用了表达抑制,调节正性情绪时还使用了认知重评。安全型依恋使用认知重评、注意分配和情景修正策略,效价差异不突出。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有利于改善非安全型依恋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测量由视觉诱发的脑电成分晚正波(LPP)来比较情绪调节策略在生理电特征上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1)从波幅的角度来比较:在400-600ms时间窗口内,认知重评条件下恐怖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在自由观看条件下的波幅,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组所诱发的LPP波幅差异较小。(2)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来比较: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400ms并持续到600ms,甚至以后;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之间的差异发生在450ms但是只持续到550ms。这表明认知重评相较于表达抑制,对负性情绪起调节作用开始较早,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为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策略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抑郁症患者在指导下使用认知重评和分心策略调节负性情绪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认知重评策略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同时也表现出LPP波幅显著降低,但LPP波幅依然比正常被试大;抑郁症患者使用分心策略后没有降低负性情绪体验,但LPP波幅比正常个体小。结果表明,轻中度抑郁症被试在指导条件下,可以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其认知重评的效果低于正常被试;抑郁症被试使用分心策略的效果好于正常被试。  相似文献   

6.
生活经验和文献证明,男性相比女性有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据此,本研究假设表达抑制进行负性情绪调节具有男性优势,而采用认知重评调节时可能没有该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实验阶段,被试分别采用自由观看、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策略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及使用各种策略之后的主观情绪体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调节情绪后,被试报告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出现男女差异。然而,对ERP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的统计分析发现,LPP的中期(2000~3000 ms)与晚期(3000~4000 ms)波幅均出现了调控策略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男性而言,负性图片诱发的LPP波幅(2000~4000 ms)在表达抑制条件下相比自由观看条件出现显著降低,但女性没有出现上述效应。此外,在LPP各个时间窗口,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均无显著性别差异。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进行负面情绪调节时,男性具有相比女性更好的调控效果。这提示男性比女性更适合采用抑制情绪表达的方式进行日常情绪管理。这种性别优势可能来源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认知重评和分心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负性情绪体验和脑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重评后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强度和LPP波幅(300~1300ms)比简单注视条件下低;分心后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强度比简单注视条件下低,但LPP波幅显示比简单注视条件下高。这说明认知重评和分心对负性情绪体验和脑电活动的影响不同,负性刺激再次呈现时认知重评优于分心策略的调节。该研究为认知重评和分心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使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情绪调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是情绪调节脑电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成分,在不同的时间窗中分析LPP的波幅的变化及其优势激活脑区的迁移能够反映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个体由对情绪刺激的感知到相应的认知调控过程的转变。LPP的时间-空间迁移模式被应用于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揭示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期个体情绪的潜在神经机制。研究者关注幼儿期、童年期、青少期、成人期个体在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LPP波幅的变化及其时间-空间迁移模式特征,把不同年龄段个体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与其大脑关键脑区(主要是前额叶)发育状况进行联系,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主题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LPP在异常发展研究中应用,关注大脑发育与激素变化对LPP变化的影响,并加强对LPP调节效应的个体差异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无抑郁、阈下抑郁和抑郁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差异,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测量了766名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及其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结果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越多。当调节积极情绪时,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和表达抑制越多,但使用表达宣泄无显著差异;当调节消极情绪时,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越少,使用认知沉浸、表达抑制和表达宣泄越多。并且,阈下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均介于无抑郁和抑郁青少年之间。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状越多,使用认知重评等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少,使用认知沉浸等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多,但具体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可能会受所调节情绪效价的影响。同时,相比无抑郁和抑郁青少年,阈下抑郁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更具识别和干预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 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 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 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 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 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 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 n = 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DCS伪刺激组(对照组, n = 40), 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 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 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 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 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 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常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自发脑网络特征及认知神经活动进行深入探讨。研究采集36名在校大学生的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数据, 经过源定位和图论分析发现节点效率与两种情绪调节显著相关的脑区, 以及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表明, 在使用认知重评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顶叶、海马旁回和枕叶等多个脑区, 在使用表达抑制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顶叶、海马旁回、枕叶、颞叶和脑岛等多个脑区。因此, 这些脑区的节点效率或功能连接强度可能成为评估个体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节情绪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积极情绪调节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阳  张钦  刘旋 《心理科学》2011,34(2):306-311
利用ERP技术研究认知重评对积极情绪调节及后续认知任务的影响。先呈现积极图片,要求被试被动观看或认知重评。接着呈现情绪词,要求被试进行效价判断。结果显示,在情绪调节阶段,与被动观看或评价忽视相比,评价重视调节下的LPP更大。在词呈现阶段,被试的反应时受情绪调节的影响,表现为:评价忽视>评价重视>被动观看。在160-720ms期间,认知重评之后词汇所诱发的ERP与被动观看后词汇的ERP有显著差异,支持情绪调节损耗认知资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Gross情绪调节过程与策略研究述评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之中。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主要有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等五个方面。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进行,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后进行,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有两种普遍的具体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这两种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与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程瑞  卢克龙  郝宁 《心理学报》2021,53(8):847-860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 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 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 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 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 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共情、情绪表达、认知重评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69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之后,共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积极情绪表达和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积极情绪表达经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不过,消极情绪表达在共情与PTG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句子整理任务诱发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模拟应激过程,以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不同特质焦虑倾向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动化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能获得适应性生理反应。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适用于不同特质焦虑倾向的个体。特质焦虑对个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体验上,高焦虑特质个体更易体验到焦虑情绪。但个体在压力性任务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不受特质焦虑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101名中职生为被试,采用不同难度的工作记忆任务,探讨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情绪调节策略对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具有影响,且与认知任务的难度有关;(2)在低难度工作记忆任务中,情绪调节策略对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没有影响,在中等难度任务中,认知重评减弱了激活的认知效应,但表达抑制没有影响,在高难度任务中,认知重评没有影响,表达抑制反而增强了激活的认知效应。总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会对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的认知效应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的激活水平,并对认知活动不产生影响;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增强,而杏仁核激活水平并未降低,且干扰认知活动的完成。神经病理学的证据进一步表明,相较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Gross情绪调节模型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社会心理科学》2010,(3):96-99,102
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指出,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主要有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五个方面。其中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发生,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景反应形成之后发生,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同时Gross还提出了两种最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并分析了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使用两种推理题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负性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组的成绩好于表达抑制组和无调节组,存在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组与无调节组之间不存在差异.此外,在表达抑制组上,男生的图形推理成绩好于女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个体不同推理任务的成绩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使用什么策略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