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一直存在争论。本文系统梳理了意识与注意之间关系的观点演变,从早期认为意识依赖于注意,到近期认为意识与注意完全分离,还从神经学研究角度探讨了意识与注意的关系,并就两者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3.
我永远忘不了16岁刚上高中的那个晚上.妈妈的一个内地来的朋友来我家做客.妈妈介绍说,"她"是一个出名的"神算子",请"她"给我看一看手相.当"她"的目光在我的手心上停留的时候,我头脑中一下子就浮现出<射雕英雄传>里也有"神算子"之称的瑛姑的那一章节内容.我还记得妈妈的那个朋友当时目光灼灼,仿佛穿越我的肩膀,延伸到无限的未来."她"严肃的神情使得满不在乎的我和妈妈,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了.如果真的能未卜先知的话,我倒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能否考入大学?  相似文献   
4.
控制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度,考察情绪的动机性对注意控制(抑制和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趋近与高回避动机的情绪使被试对oddball任务中偏差刺激的反应更慢,在转换任务中有更大的转换代价;低趋近动机的情绪加快对偏差刺激的反应,降低转换代价;低回避动机的情绪对偏差刺激及转换任务没有影响。说明情绪的动机方向和强度共同调节对注意控制的影响,在趋近性动机方向下,高动机强度情绪阻碍注意控制功能,低动机强度情绪起促进作用;在回避性动机方向下,高动机强度情绪也损害注意控制,低动机强度情绪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民社会的社区化,社区表现出治理邪教的巨大潜力。社区治理理论、差异交往理论、社会控制理论为反邪教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现实来看,社区治理体现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微观治理弥补了公共权力的有限性并符合市民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的网格化更易于对邪教的防治。因此,反邪教工作也应依托社区治理展开。在社区治理模式下,要通过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推进反邪教社区警务战略、重视反邪教数据治理等路径,进一步打击邪教的生存空间,实现反邪防邪工作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肥胖谈论、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自我接纳等因素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交互影响。实验1发现肥胖谈论使大学生的身体意象更加消极;女生比男生的身体意象更加消极,且肥胖谈论对女生身体意象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BMI指数高的大学生身体意象更加消极。实验2发现高自我接纳大学生身体意象更积极,且受肥胖谈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为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积极身体意象提供证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运用ERPs技术探讨了正常和抑郁个体在中性和负性情境诱导下的情绪Stroop效应。结果发现正常被试在负性情境下对中性词判断的错误率比在中性情境下更高,对负性词加工的P1波幅减小、N1增大,出现了Stroop效应;抑郁被试在两种情境下对负性词加工的P1和 N1波幅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提示,抑郁个体在负性情境下出现注意脱离困难和资源不足,难以解决情绪冲突任务,支持了注意脱离损伤假说,并进一步说明抑郁个体的情绪选择性注意加工会受到心境一致性状态的影响,因过多的注意资源卷入从而出现负性情绪调节不良。实验结果为探讨抑郁个体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加工和调节过程提供了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留守儿童美术教学中应用绘画投射技术,美术教师可以借助绘画作为一种媒介,诊断和改善学生心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更明白学生的潜意识思想,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抑郁症患者在指导下使用认知重评和分心策略调节负性情绪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认知重评策略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同时也表现出LPP波幅显著降低,但LPP波幅依然比正常被试大;抑郁症患者使用分心策略后没有降低负性情绪体验,但LPP波幅比正常个体小。结果表明,轻中度抑郁症被试在指导条件下,可以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但其认知重评的效果低于正常被试;抑郁症被试使用分心策略的效果好于正常被试。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形成的重视“个人”的 一股思想潮流,自清代中叶以来从地表消失,直到近代,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又展 现 了现代性的“个体”观念。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认为在明清之际的公私辩中已经出现了维护独 立性的个体、个人的思想。实际上,深入分析以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为代表的明末清初 思想家的公私辩中对“私”的正当性辩护及其限度,可以发现,尽管私、私欲在某种程度上 被肯定,但并未获得独立性地位,相对于公而言,私仍然具有某种伦理之恶的属性;在群己 关系中,“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局限于抽象的概念层面,并不具有 现代的个人、个体属性。从明清之际至近代,公私辩的逻辑进路是一脉相承的,“公”是“ 私”的前提,“群”是“己”的限度,他们的区别在于各自致力于探寻达至“公私和谐” 的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