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哲学与哲学史是密切相关的。恩格斯曾说:进行理论思维的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研究哲学必须通晓哲学史。作为一个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更必须通晓中国哲学史。当然同时亦必须对外国哲学史有较深的了解。西方英美德法各国的哲学家都尊重本国的哲学传统。这种精神是值得注意的。以前西方学者写西方哲学史,书名就称为“哲学史”,意谓西方哲学就是哲学的全部。这是西方中心论的表现,罗素比较谦虚,他所写的哲学史书题为“西方哲学史”,晚年又著“西方的智慧”,表示西方以外东方也有哲学,这是客观的态度。近十年来,国内出版了多种“中国哲学史”著作,这是好现象。但因受日丹诺  相似文献   

2.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始祖之一,他的思想既是西方近代“两个重要而背驰的哲学流派的源泉”(罗素,第92页),也是两大重要而分歧的美学思潮的源泉。无论从西方哲学史还是美学史看,笛卡尔的地位和贡献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从西方美学史发展看,笛卡尔的主要影响和贡献是他所创立的理性主义哲学为近代理性主义美学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他的具体的美学论述就是建立在这一新的哲学基础上的。胡塞尔说,笛卡尔的哲学沉思“开创了一个哲学的新时代”(胡塞尔,第108页)。笛卡尔所开创的“认识论的转向”,他对于人类理性、自我主体以及先天观念的…  相似文献   

3.
J.L.奥斯汀通常被看作是战后英国牛津普通语言派哲学的理论权威,以对语言用法精微区分的高度敏锐而著名。对牛津普通语言哲学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批评意见,即认为它过分着迷于纯语言问题,而对世界不感兴趣。罗素就尖刻地批评牛津哲学家是在研究“糊涂人能说糊涂话的各式各样的方法”①而放弃了“理解世界”这样一个传统的哲学任务。我以下的论述将表明,以罗素为代表的这种批评意见至少对奥斯汀的哲学来说是不适当的。在《为辩解辩》一文中,奥斯汀把他自己做哲学的方式称为“语言现象学”,并明确指出语言现象学所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4.
罗素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有谁可以被看作当代哲学运动的鼻祖的话,毫无疑问,他就是B.罗素。罗素一生写了60多部著作,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哲学专著。他的哲学思想总在不断变化,往往是他自己最先指出他发表过的东西中的缺陷,在哲学史上,大多数伟大的哲学家都曾写过一两本名作,充分表达他们所发展的思想。罗素没有写过这种名作,他只是写过有许多缺陷和被他所抛弃的书。他整个一生的工作是开放的、不断前进的、自我批评的过程,这是他给人们的一种特别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五分析哲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罗素、摩尔等创立的分析哲学被称为剑桥学派,但摩尔不同于罗素的是他没有参加逻辑原子主义和实证主义运动,而是倡导“常识哲学”,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对英国分析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是开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先河,但对牛津学派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从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实  相似文献   

6.
<正>在冯友兰先生晚年,我有幸与他老人家有过三次学术交往。我们交往的基础是一个共同的学术志趣或理念:以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哲学问题。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析哲学。一说起分析哲学的始创阶段,人们就会想到维也纳学派,也会想到英国的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好像与中国学界无缘。其实,分析哲学在中国早有传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  相似文献   

7.
A.J.肯尼把维特根斯坦称作“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G.H.冯·赖特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J.N.芬德雷虽然反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但也把他说成是一位“有重大影响和独创见解的思想家……思想深奥……才华横溢”。类似的说法在论述维特根斯坦的文献中比比皆是。 任何一个人读到这类高度评价,自然都会以为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实际并非如此。为说明这一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指出:在维特根斯坦生前和死后,除了他的少数学生所做的工作外,哲学界的大部分活动恰恰是维特根斯坦著作所贬斥的东西,也就是说,哲学家进行系统研究的正是那些他所说的在人们充分注意语言之后就会消失的“哲学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大多数当代分析哲学家根本不同意这种主张。实践表明,他们完全没有接受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遗产对他们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他的影响。因为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们仍然属于维特根斯坦力图否定的哲学传统主流。这对了解维特根斯坦在当代哲学中所占的地位是件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前面各章已经看到,他对哲学传统的否定就表现在他对该传统所指定和界定的哲学问题的否定上。除了他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黑格尔哲学的评价时提出过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整体比部分是否更实在?是否更有价值?他认为黑格尔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撇开黑格尔哲学是否如此不论,就罗素提出的问题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可惜这个观点并未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现代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科学中的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当代哲学的分析主义与系统论之争似乎在暗示着罗素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史上,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探讨了摹状词理论的哲学家,这一理论无论是在语言哲学还是在数理逻辑中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包括他这一理论的来源以及主要内容,进一步指出了他的摹状词理论的缺点。从而我们全面的理解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相似文献   

10.
真之同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认为布拉德雷提出一种真之一致论,并在这一点上把他的哲学与被认为赞同真之符合论(a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的分析哲学先驱穆尔和罗素的观点进行对比。S.坎德利施(Candlish)显然没有这做样,他最近论证说,这种对比基于一系列误解,一方面是对布拉德雷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对罗素和穆尔的误解。根据他的观点,关于真,穆尔和罗素(至少在其早期论著中)与布拉德雷是一致的。但这不是因为穆尔和罗素是一致论者,也不是因为布拉德雷是符合论者;相反,他们都共同信奉一种被坎德利施称为“真之同一论”(identity theory of truth)的观点。尽管我同意坎德利施的核心论题,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关于布拉德雷立场的观点。我在这里不是要与坎德利施争论,而是要讨论真之理论在这些哲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宣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论,而他们自己则是这一科学的真正继承和发展者。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内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完全崭新的学术结构”。(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第36页)的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  相似文献   

12.
费希特耶拿时期的知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说过: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哲学。他自己就是坚定的、毫不妥协的、酷爱真理的人,无私无畏地为真理而献身的人。“我是真理的献身者;我为它服务;我必须为它承做一切,敢说敢作,忍受痛苦”。这位真理的“献身者”一心为大家讲述真理,而这就是他在达到耶拿以前业已醖酿成熟的知识学。费希特把他的哲学叫做“知识学”。赖因霍尔德试图对康德体系作某些修正,但正如费希特指出的,他的哲学“没有别名”,没有留下明显的印记。重要的是找到名称!“知识学”表现这样一个含义,即康德的不幸在于缺乏严格的、系统的科学性。“知识学”排除这个缺点,它把哲学变成“一切知识  相似文献   

13.
前期西方科学哲学是作为传统哲学的对立面出现的,一概否定“形而上学”,强调科学和科学方法的唯一正确性。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基本形成的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则企图构建一个永恒的科学知识模型,以便把“形而上学”从科学中彻底驱逐出去。但不久就发现这类静态模型很难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身的性质相一致。卡尔纳普也承认他们的观点是在马赫、罗素和维  相似文献   

14.
张奎志 《世界哲学》2006,2(2):29-36
“诗与哲学之争”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也是贯穿整个西方历史的一个永恒话题,而德里达则对“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命题进行了解构,他从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目的出发,通过对隐喻和哲学之关系的分析入手,解构了西方“诗与哲学的论争”这一命题,实现了哲学与文学的融合,并通过对“补充”概念的哲学内涵的挖掘,进而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罗素     
B.A.W.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社会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20世纪的哲学有重大影响。从1890年至1894年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和哲学。H.西奇威克、J、沃德和G.F.斯托特是他的哲学导师。1895年至1901年罗素是三一学院的研究员,1910年至1916年在那里教授哲学。由于他反对第一次世界  相似文献   

16.
实在论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大流派,尤其在本世纪初,流传甚广,在英、美、德、奥诸国,都有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形成了一股有力的思潮。但是,现代实在论并不是一个全然统一的哲学运动,在它的旗帜下汇集了具有不同色彩、不同倾向的许多哲学支派。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实在论思想就是其中颇有影响和独具特色的一支。在现代英国哲学中,穆尔与罗素齐名,而且都是在对新黑格尔主义的“反叛”中提出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丕之走了,走得那样突然。离开北京时不是还好好的!那健壮而健谈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已过七十的人。然而他的确走了,这是一个“事实”,而“事实”往往是对人不利的。“死”就是这样一种最为普遍而又最无可奈何的“事实”。我认识丕之三十多年了。1957年反右前他在高级党校工作,到人民大学听贺群先生讲黑格尔哲学的课,不久就到哲学研究所贺先生领导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组工作。那时我刚从北大毕业,他在我面前有一个高大的形象,不仅年龄比我大——其实那时他才三十多岁,他还是党内的老干部、老革命,原则性很强,我对他一直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8.
罗素与他曾遇见过的,并就哲学问题进行过交流的好几位实用主义哲学家相互影响。这些相互影响同罗素与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如摩尔、怀特海、维特根斯坦等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质不同。这是一种敌对的性质。事实上罗素与唯心主义者的相互影响也是如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罗素本人曾经历新黑格尔主义这一阶段。至于就实用主义来说,罗素自始至终把它作为对手,实用主义者的主张对他来说是不相容的。尽管罗素自己思想发展过程中在这一点上没有改变过,但是,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思想上的变化使他比他自己承认的更接近这些实用主义的观点。1896年,罗素在他第一次访问美国时结识了詹姆斯和皮尔斯。后来罗素又从W.维尔比(Welb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现代数理学家、哲学家罗素,是数学中逻辑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190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悖论”,导致了“集合论”理论的发展。  所谓悖论,是从一些貌似正确的或看来可接受的约定出发,经过简明正确的推理,却得到自相矛盾的结论。例如,对一个命题,如果假定它为真,经过无懈可击的推理,却推出它为假;但假定它为假,又能推出它为真。这样的命题就是一个悖论。  下面是罗素提出的一个命题:  某理发师规定:他只给那些自己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这个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脸呢?  很显然,如果这个理发师给自己刮脸,那么按规…  相似文献   

20.
杜君小真早年就学于法语学校 ,后来长期在法国学习 ,回国后仍经常来往于中法文化交流的旅途之中 ,而任教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专门从事法国哲学的研究、教学和翻译工作 ,研究法国哲学 ,已经是她终身的事业了 ;国内学界曾经有点冷寂的“法国哲学”研究领域 ,逐渐繁华起来 ,不能不说有她一份劳绩在内。近日她从文章中选了一些辑集出版 ,知道我也喜欢法国哲学 ,寄来嘱我写几句 ,阅读之后 ,想说下面这些意思。“哲学”好像是一个“生命体” ,有自己的“活动” ,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就西方来说 ,它的“摇篮”是古代希腊 ,中古是它的生命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