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 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痛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远较阵发性房颤复杂,导管消融治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融策略应包括针对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的更广泛的消融方法,包括肺静脉前庭消融隔离、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阶梯式复合消融方法,可提高慢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条件下,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起搏器预防房颤的疗效已经被否定.由于导管消融已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房颤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时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认识与治疗是近年来房颤与起搏器相关的最大进展.进而也改变了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4.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消融策略包括阻断房颤的触发病灶和清除房颤的维持机制.消融方法主要为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心房去迷走神经、线性消融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后者从起搏点兴奋性增高,折返机制,发展到对心肌袖、电重构的认识;以及肺静脉、迷走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遗传物质异质性及基因突变等.同样,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普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方式。高密度标测技术对于有复杂基质的房颤消融有着显著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高密度标测技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远较阵发性房颤复杂,导管消融治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融策略应包括针对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的更广泛的消融方法,包括肺静脉前庭消融隔离、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阶梯式复合消融方法,可提高慢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条件下,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病因谱广,病理基础呈多样性,电生理机制复杂。本文回顾了房颤电生理机制认识过程的百年历史。提出去除或控制病因是治疗房颤的基础和前提。经外科或导管消融治疗应依据房颤的不同临床背蒂和电生理特征而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据估计,目前中国房颤患者数量已超过800万。房颤显著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降低生活质量。转复窦律可消除房颤症状,恢复心房功能,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改善预后。因此,房颤的治疗以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最佳治疗目标。自1998年国内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本导管消融方法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的消融和基质改良是提高慢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复合式或个体化消融方案是治疗慢性房颤的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消融策略进一步提高慢性房颤消融的有效性仍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本导管消融方法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的消融和基质改良是提高慢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复合式或个体化消融方案是治疗慢性房颤的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消融策略进一步提高慢性房颤消融的有效性仍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心房解剖及电重构基础上的多发子波折返是慢性房颤的维持机制,支持线性消融策略;导管消融有关的操作逐渐标准化;盐水灌注导管和三维标测系统等新器械不断进展;慢性房颤消融策略的争议逐渐减少,采用肺静脉隔离加线性消融者越来越多;消融终点更多的以肺静脉隔离和线性阻滞为主,以直接终止心动过速为终点者减少。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时机已经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慢性房颤机制认识的深入以及消融方法不断探索,经导管消融在慢性房颤治疗的地位逐渐提高。尽管在适应证、消融策略、获益风险比及远期疗效等还存在一定争议,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根治慢性房颤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房颤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已列入I类推荐,慢性房颤射频消融也列入Ⅱa类适应证。肺静脉电隔离仍是慢性房颤消融的基石。但由于慢性房颤病因不一,机制更加复杂,除了肺静脉电隔离外,还需进行心房基质改良,其消融策略、术式、终点还存在若干争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于心房颤动(房颤)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好房颤的治疗策略,包括节律控制、频率控制和抗凝治疗。不管哪种策略,药物治疗都是大多数房颤患者的一线方法,需要针对不同的策略选择好和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近年来对心房颤动部分处理方法的新进展。心室率控制:质疑静息中或剧烈活动时严格控制心室率,引用RACE2研究,提出宽松的心率控制,其预后与严格控制的相仿。药物转复房颤:首选为胺碘酮,决奈达龙已获FDA批准用于非永久性房颤,伊布利特近年提出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应用,可使心房碎裂波区缩小,消融易成功。其他新药尚无临床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讧的。  相似文献   

18.
房颤易出现栓塞的并发症,而华法林可以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阵发性房颤同样有血栓栓塞的危险,也应积极抗凝。具体的抗凝强度(PTINR目标值)在各个实验中差别很大,因为人种的关系,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研究结果。另外,许多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要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起搏器预防房颤的疗效已经被否定。由于导管消融已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房颤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时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认识与治疗是近年来房颤与起搏器相关的最大进展,进而也改变了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