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公共道德简单说来就是指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由于中西文化在公私问题上都曾存在的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的混合问题,因而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的理解和研究也就变得异常困难.制度伦理研究制度的正义问题,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一个基本理论维度;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公民道德则包括日常生活中公民对制度规则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他者(陌生人)应有的态度、行为两个基本的层面,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二个基本理论维度.道德理论研究的这两个维度,也是我们推进伴随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的两条基本路径.我们有必要把道德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公共道德的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2.
吕少英 《美与时代》2005,(12):51-52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依附于汉字而存在的艺术.书法是为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并逐步发展完善.书法美来自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3.
苏忠炙 《美与时代》2016,(10):135-136
一个时代的书法史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心态和社会状况。对于书法史的研究不应仅仅是研究他的书法文本和形式,更应当注重其书法创作的背景。从经济角度对晚明书法的本体范畴进行扩展性和延伸性的阐述,关注晚明书法在整个艺术文化史所呈现出的生命状态和艺术价值,因此将社会转型之际书法艺术的文化生态置于书家的经济生活之中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小班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和游戏的内容是模仿真实的生活实践,与他个人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5.
民主教育     
我们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必须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和向往。而且,我们子孙后代生活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教育他们适应怎样的世界。显然,如果扫盲程度低,我们就应努力促进社会的教育水平,即将此作为教育的目标。如果我们的民主生活方式有待加强,我们便应将此作为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十分吻合,其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难点,我们认为高考不考,照样要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是检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一把尺子。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实践生活教育的思想,将课程实施与学习陶行知结合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自2000年之初,就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书作面前,要能真正欣赏书法艺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对书法艺术有足够的重视,在社会中不断进行书法欣赏教育的推进,全社会都来参与支持书法艺术,我们的国粹便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结海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3,36(5):1223-1229
后悔内容的研究由于缺乏理论总结长期处于后悔研究的主流之外。Roese和Summerville(2005)通过元分析发现美国人的后悔出现在12个生活领域,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解释后悔内容的机会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机会导致了后悔。而Beike、Markman和Karadogan(2009)的观点刚好相反,他们认为失去的机会才会产生后悔。我们将中国人的后悔和美国人的后悔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人后悔出现的生活领域和美国人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该结果提示,除了(失去的)机会之外生活领域的重要性可能也是解释后悔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立新 《哲学动态》2008,30(1):25-26
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指证当代生活的新颖变化,成为当代思想的一种标志.就此而论,阅读鲍德里亚当是我们不能不做的重要之事.  相似文献   

10.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现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只注重表面化的“技”而忽略其深邃的“道”是当前所有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误区和缺失。“技”与“道”的严重失衡逐渐成为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一大结症。如何践行外在的“技”又要提升内在的“道”是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书法教育的“技”,书法教育的“道”,如何突破书法教育旧有体制和教条模式等几大方面加以研究和探讨,为书法教育“技”与“道”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相结合提出笔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将哲学作为生活方式来实践,后者将哲学作为话语方式来实践.先秦诸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形式,我们应该将它们作为生活哲学来对待,但是由于受到现代哲学观念的影响,我们通常将它们作为话语哲学来处理.这种哲学观念上的错位,必然导致我们无法很好地理解诸子哲学.通过对诸子哲学的恰当研究,进而复兴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观念,有助于现代专业哲学摆脱它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人们经常爱引用,这是为什么?因为理论一旦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涩、坚硬,她似乎孤高冷傲地站在那里,冷冰冰地俯视着生活,而对人们没有任何益处.然而,当理论一旦回归生活、拥抱生活时,她就会立即变得温暖而亲切,其力量和作用也迅速彰显出来.这是我在读<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一书时的强烈感受.现在以该书的第二章,即秦汉部分为例,谈一点个人的体会.我们知道,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基本确立、成型的时期,在中国伦理发展史上其地位极为重要.作者在论述"三纲五常"这个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时,立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以丰富的史料分析了它的形成、内容、性质、影响等问题.就说孝吧,汉代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认识一位精于书法篆刻的朋友,年纪轻轻的就加入了省一级的书法家协会,有大量的作品在全国的书法和篆刻大赛中获奖, 是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新秀人物。从学习书法和篆刻开始到现在,  相似文献   

14.
王海彤 《美与时代》2023,(5):130-132
中国书法是一门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魅力的传统艺术,是一门与中国人身心修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学问。中国书法散发着无尽魅力,“书法热”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时代风气,书法爱好者们积极投身于国内大小展览。在当代艺术的探索中,书法正经历着缺席国内外艺术类双年展、面对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语境时逐渐失语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共同探讨与反思,发掘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在当代转化的可能,不再受困于原有的边界,寻找创新发展的契机,在当代艺术文化中重申书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书法教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除专业教学外,高校应将其列入通识文化教育或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书法艺术深深地植根于国学的沃土之中.提高书法水平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习其他传统文化课程.书法课可与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和古典文学鉴赏、诗词欣赏、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相互促进,使大学公共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正在迈向富裕的小康社会,生活质量的问题必然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生活质量的问题涉及物质生活的标准、价值观以及社会条件等各个方面.玛莎·努斯鲍姆和阿玛蒂亚·森主编的<生活质量>(龚群、聂敏星、王文东、肖美,唐震煊译,龚群审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思考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1,(9):34-34
广东省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为了庆祝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市召开,展现基督徒关注社会、关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精神风貌。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7月27日,在深圳堂举办“深圳市基督教喜迎大运书法绘画摄影展”。本次展览共收到书法摄影作品300余幅,作品抒发了基督徒的信、望、爱和对上帝的赞美,  相似文献   

18.
田林 《美与时代》2014,(3):67-67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艺术已成为一种独立、完整的艺术形式。高品质的物质生活给人们带来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渴望,这给设计艺术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更显其生命力。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密切,以至于我们难以将它们分离。  相似文献   

19.
许伦胜 《天风》2009,(3):6-7
信仰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事,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是对永生生命的关切.然而当这内在的信仰外延在人的生命之中时,就必然与人的各方面生活发生密切的相连.因此,信仰与生活是一个人手的两面,信仰体现在生活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层面主要包括:家庭、工作、社会.或者说家庭、工作和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三大层面,信仰需在其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喜欢理性地思考人的生活的意义,而这种理性的思考恰恰是在生活过程之外思考生活的价值,是把外在的价值加到生活之上.在阿多诺看来,我们不能离开人的肉体的体验来思考生活的价值.而肉体体验中的生活价值是不同的,不能按照同一性逻辑来表达.如果脱离了肉体的体验,那么生活就会被抽象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会用抽象的标准来抽象地衡量生活的价值.虽然生活意义不能脱离肉体的体验,但是这并不是要否定生活意义中的形而上学维度.形而上学经验是人的幸福的基础.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恰恰是在把肉体和精神对立起来的基础上理解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在这种对立的基础上,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肉体上理解生活的意义或者价值,这里的价值都被扭曲了.虽然海德格尔也强调在生存中理解生活的意义,但是在他那里生存被抽象地理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