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变化情况,并指出马克思思想研究的重要转向,即转向对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的研究。同时,作者图克尔指出了两种主要的研究倾向,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道德主义进行分析,二是把马克思当作宗教体系进行分析。作者则选择了另一种研究方法,把马克思思想体系纳入到西方传统的宗教和神话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麦金太尔主要是作为一值美德伦理学家被学者们所熟知的,很少有人关注其早期对马克思的研究,以及马克思对麦金太尔后期美德伦理学的影响.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麦金太尔思想的影响,并初步探析麦金太尔之所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转向美德伦理学研究的原因,可以得知,虽然后期麦金太尔似乎不太认同其早期相关研究,但是他的美德伦理思想实际已深受马克思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解开“成熟”与“不成熟”的死结把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乃至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的马克思称作“早期马克思” ,再把“早期马克思”判为“不成熟”的马克思 ,这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被国内学界作为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某种定则。它意味着一个界限的划出 ,界限的那一边被认为是马克思的一段非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履历 :从黑格尔的信徒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奉行者。守在这界限上的人们据称是懂得“辩证法”的 ,但他们从来就不曾反省过如此对一个有机思想过程作外在的切割 ,恰恰表明了切割者对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的否弃。其实 ,一般…  相似文献   

4.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伴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剧烈变动,早期现代政治哲学观念群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个变化过程是通过一系列连续性和断裂性的发展才得以充分实现的。其中两次非常重要的断裂分别是使用抽象的人类理性人格否定超验的上帝人格,以及进而使用经验的人类概念否定抽象的人类理性人格。这两次断裂可以被理解为早期启蒙和社会学启蒙,人类思想在趋于更为实证化和去-形而上学化的方向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后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清晰同时又更为暧昧地呈现出这两次重要的断裂。站在德国古典哲学末端的青年马克思也正同时站在了社会学启蒙的开端。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批判及之后研究的转向充分说明了从早期启蒙到社会学启蒙的转变。通过这个视角来研究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形成及其变革背景,可以补足既有马克思研究中有所忽视的方面。而且,从社会学启蒙视野下的马克思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启蒙对早期启蒙的批判,以及政治哲学的总体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这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题。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哲学批判是非常明显的,这在学界——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一得到了较多的探讨。但对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基本上是从马克思的早期文本中来理解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有的学者甚至以此来批判、否定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因此,如何解读出成熟时期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这是当前发展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专用框架将基板玻璃恭思想研究试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生态文明意蕴 /江笃运∥自然辩证法研究 ,2 0 0 0 .1 0“马克思研究方法”探析——兼评《马克思实证辩证法初探》/马中柱∥学术研究 ,2 0 0 0 .1 0马克思早期对费尔巴哈哲学改造的思想演讲 /杨丽霞∥社会科学辑刊 ,2 0 0 0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侧重点是围绕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发展史线索,探讨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作者认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德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是宗教哲学问题。从这个基本论点出发,论文第一部分阐明了黑格尔、老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理论活动的思想史本质特点,讨论了对其解释的基本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研究黑格尔学派运动的一般方法论,对哲学史研究中学派研究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特别从学派研究的视角论述了青年马克恩早期思想发生的基本机制,作者还从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的高度,解释了黑格尔学派的演变问题,提出了对哲学史研究有普遍意义的分析方法。论文的第三部分揭示了黑格尔学派历史发展的世俗化特点的深层次的(即社会生活现实层面的)必然性,并对思想的世俗化过程进行了社会史过程的转换描述,指出了思想世俗化(无神论)过程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对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史发展作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围绕着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评价问题,大多数学者已经比较一致地否定了过去那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方法。为了避免重蹈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关于“两个马克思”的覆辙,人们特别注重挖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其他早期著作中的一些宝贵思想,并使之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统一起来,从而揭示青年马克思与成熟的马克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马克思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康德-费希特形而上学转向黑格尔辩证法,并运用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论证自由原则的阶段。但仍存在分歧的是:自我意识究竟接近康德-费希特还是接近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如何与自由的自我意识相并存。回到1840年前后德国的思想语境以及青年马克思的探索历程中去,从历史法学派争论、基督教人格主义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演进出发,可以发现:以自由的实现为原则,建构将现实和理性结合起来的法和国家哲学,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初期聚焦的问题意识。相应的,较之借助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实现的"唯物主义转向",由"物质利益难题"所引发的"市民社会解剖",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唯物史观"的制订,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更为关键的理论转变。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可说是著述层出不尽,观点众说纷法。例如,马克思早期思想在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意义及其与现代某些思想流派的思想联系问题,就是争议已久的问题。从本专栏发表的如下两篇论文中可以看出,分歧仍然是很明显的。我们希望尽可能给各种有代表性的意见以发表的机会,通过正常的争鸣来解决这类分歧。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在研究之后才谈论的”。然而,究竟…  相似文献   

11.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的社会主体论探要/俞吾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从生存论转向到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生存论人本主义解读/张登巧//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批评当求准确公正———与俞吾金先生讨论/王建民//山东社会科学,2005.10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检讨(笔谈)/张一兵,唐正东,刘怀玉//学术月刊,2005.10批判性对话: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当代的相遇/孙乐强//南京社会科学,2005.10论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及其哲学主题的转换/王智勇//兰州学刊,2005.5受动性与马克思早期的人学思想/陈海静//深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早期思想同成熟期思想相比有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从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面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并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之后,主要是结合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验证、发挥和发展自己的理论;而早期思想偏重于对他们先驱者们思  相似文献   

13.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上)萧灼基求索 1982年第4期青年黑格尔运动与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的关系蒋申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2年第4期存在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解释——评《辩证理性批判》 [法]R·阿隆哲学译丛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艺思想的转变/谭好哲∥东岳论丛(济南).1992,3.89~95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考察/启良∥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92,3.123~132.140马克思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及其历史观意义/江丹林∥学术界(合肥)1992,3.1~8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统—观的形成/倪洪滨∥学术交流(哈尔滨),1992,3.72~75马克思的劳动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余静,胡泽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92,3.35~39论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杨耕∥学术月刊(上海).1992,5,10~15  相似文献   

15.
从文本出发,本文对青年马克思从有神论到无神论的思想转变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首先,文章认为,马克思最初信仰上帝,是一个有神论者。马克思早期的中学作文主要体现了他宗教观的有神论阶段,但此时他也在一些方面一定程度地显示出与传统宗教有神论的不同。接着,文章认为,他的博士论文表现出他向无神论的转变。最后,文章对发生这一转变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人类本质概念及其激进的批评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马克思的早期作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首次出版以来,一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发展起来了,这种传统把异化概念置于马克思的全部作的核心之中。鉴于苏联所具有的专政本性,这种传统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鼓励,也就不令人感到惊讶了。只有法兰克福学派的作家们、特别是H.马尔库塞和E.弗洛姆,使对于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保持了活力。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诸如E.卡曼卡(Eugene Kamenka)的《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I.麦扎罗斯(Istvan Meszaros)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B.奥尔曼(BertellOllman)的《异化》从学术角度所作出的解释,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人道主义有关马克思思想的解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1990年i月26日至同年2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完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史研究王先明光明日报 1990·2一21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演变孙昌育涂 赞唬武汉大学学报(社)1990年第1期马克思的实践反思规律陈志良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第i期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含义探析王南提南开学报 (社)1,90年第1期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朱奎保 苏州大学学报(社)199。年第i期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王成稼经济 研究199。年第1期论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郝立新教学与研究 1990年第1期西方关于马克思晚年a人类学笔记”主要观点论析 …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冯景源(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多局限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近年来,有的学者关注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研究,但却得出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上早期观点和晚期观点有反差,得出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母体青年黑格尔派来直接探索马克思的思想形成过程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进路。其中,相对于同时代的鲍威尔和卢格等人而言,莫泽斯·赫斯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与过去往往将赫斯当成反面教材不同,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强调了赫斯对马克思的正面影响,从欧洲大陆到日本和中国,都出现了一场堪称回到赫斯的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指出了马克思思想分期的认识论断裂,即早期的意识形态阶段和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阿尔都塞认为,1845年之前,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还停留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总问题中,即在一种人本学或旧人道主义意义上来谈论现实问题,纯属抽象和幻想,因为它不曾研究真正的社会现实,而是在幻想的对象中,以一种抽象和思辨的方式展开其虚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