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5~13岁儿童元记忆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对昆明汉族、永善马楠乡的汉族和奕族儿童元记忆发展的研究。具体内容有:1.儿童对记忆目的和任务的认识;2.对记忆材料的性质影响记忆效果的认识;3.对记忆效果的评价;4.记忆策略的选择;5.文化背景对儿童元记忆发展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1.5~13岁儿童元记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明显变化时期,即入小学和上中学;2.文化教育对儿童元记忆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是对5—1l岁儿童记忆发展中若干特点如:记忆的策略、复述的出现、意义的组合、元记忆(Metamemory)等方面所作的研究。实验的结果指出:(一)随年龄的增长,儿童记策略水平不断提;记忆的容量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入小学后有了明显的变化。(二)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记忆策略水平的提高;但有一定的年龄范围;(三)记忆能力的发展受文化教育的影响,知识的丰富与记忆策略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儿童的记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记忆策略在能力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儿童个体之间在记忆能力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策略方面的差异.记忆策略包括有心理的或身体的活动,是主体在有意控制之下的、可以用来提高记忆操作的认识活动或行为活动.儿童在记忆活动的各个阶段(如对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都有可能使用一定的策略.弗拉韦尔等人对儿童记忆储存策略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儿童开始向主动应用储存策略过渡.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学龄前和学龄初儿童记忆储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15-17岁少年元记忆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自编测试材料对15—17岁少年进行元记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映元记忆能力的记忆策略与记忆监控有中度相关。元记忆能力与回忆量有高度相关。元记忆能力、回忆量与记忆时间呈中度负相关。元记忆能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推理能力、材料的难度也影响元记忆能力。另外,本实验还尝试将其它一些评价方法用于元记忆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DRM研究范式,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形成能力所致。(2)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10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2岁儿童影响显著,这种影响从10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图片内容的再认作为项目记忆任务,图片与颜色背景的联结记忆作为来源记忆任务,并对两种记忆结果分别做信心判断,考察3~6岁儿童情景记忆及其监测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3岁儿童已具有项目记忆能力,4~6岁儿童其项目记忆能力显著优于3岁;6岁时才发展出来源记忆,两种记忆的发展不平衡。3~6岁儿童已经具备有效的项目记忆监测能力,但4~6岁儿童的监测准确性要高于3岁儿童;6岁儿童能够有效监测来源记忆,其准确性显著高于3~5岁儿童。结论: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情景记忆及其监测能力不断发展,且来源记忆能力及有效监测能力的发展要滞后于项目记忆。  相似文献   

7.
刘泽文  郭谦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10,42(3):406-414
采用DRM研究范式,实验一使用示意图提示,探讨特异性视觉特征对于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而产生的变化;实验二使用位置提示,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会显著减少错误记忆,而非特异性视觉提示则会显著增加错误记忆。(2)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能力所致。(3)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不显著,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削弱作用,但这种影响在10岁和12岁儿童间没有显著性地增长。(4)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这种影响从8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超常与常态儿童记忆和记忆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0,23(2):17-24
本实验以超常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2个月)和常态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3个月)为被试,以数字和图形为实验材料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组织特点和差异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超常儿童不仅在回忆量上比常态儿童优异,更主要的是在记忆速度和记忆组织上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好;(2)儿童的记忆与记忆组织有密切相关,尤其是记忆速度与记忆组织之间有显著相关;(3)实验表明同时使用回忆量和记忆速度作为记忆成绩的指标更为合适,能更好地说明儿童记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检验了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实验一对39个3.5~5.5岁儿童的时序记忆能力以及心理理论表现进行测查,考察了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无因果无相关关系三类不同性质的材料测得的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关系;90个儿童参与了实验二,通过正叙、倒叙、预叙三种叙述方式将时序记忆分离为理解性时序记忆和机械性时序记忆,再分别考察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不同性质的实验材料中,时序记忆与心理理论相关均不显著;5.5岁儿童的理解性时序记忆显著高于3.5岁儿童,4.5岁、5.5岁儿童的机械性时序记忆显著高于3.5岁儿童;只有理解性时序记忆能够预测儿童的心理理论成绩.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鸿燕  方格  翁旭初 《心理学报》2004,36(2):174-178
研究了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同时,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7岁、9岁、11岁儿童各24名,男女各半。单模型和双模型两种实验任务均为四前提。采用个别实验,儿童在前提呈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主要研究结果:(1)7岁儿童开始萌发了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9岁儿童和11岁儿童的推理能力处于发展和提高过程中;(2)随着年龄增长,使用模型建构策略解决问题的儿童人次越来越多,绝大部分11岁儿童都能使用这一策略进行推理。但即使儿童使用了模型建构策略,他们的推理成绩也没有反映出模型数量所造成的任务难度差异,即不符合心理模型理论关于模型数量的主要预期;(3)即使儿童能自发生成模型建构策略,儿童在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中使用这一策略的有效性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阅读能力儿童的运用策略的情况,探讨了阅读能力差的儿童的记忆能力和缺陷程度。结果表明:①阅读能力好的五年级儿童能自发地运用组织策略,而阅读能力差的儿童却不能自发地运用组织策略。②在产生有效记忆策略上的缺陷,较差的有关记忆材料的知识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是阅读能力差的儿童记忆行为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考察了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让144名3~5岁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他们的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则不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3~4岁儿童信任判断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效价,5岁儿童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超常与常态儿童记忆和记忆监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0,23(3):101-107
本实验以超常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2个月)和常态儿童(20名,平均年龄为11岁3个月)为被试,以数字和图形为实验材料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的特点和差异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是:(1)超常儿童不仅在回忆量和记忆速度上比常态儿童优异,而且还表现在元记忆上比常态儿童发展得更好;(2)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监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但作为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忆速度与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3)作为元记忆的组成元素,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记忆发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0,23(1):92-95
1儿童记忆发展研究的历史回顾——外显记忆的发展. 从方法学的角度看,历史上关于儿童外显记忆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个方向是严格的实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探索不同年龄儿童记忆成绩产生差异的原因;另一个研究方向是生态学的研究,它主要关心儿童在自然的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能力。1.1关于外显记忆发展的实验研究 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改进,这是有关儿童外显记忆发展的实验研究所发现的一个基本事实。然而,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心理学家们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分歧,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WISC—R 和临床记忆量表的部分测题,考察了小学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短时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上升发展趋势,7—9岁年龄段是迅速发展时期;(2)凡运用记忆策略识记材料,其效果总比机械识记好;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效果均优于低年级;(3)小学各年龄段儿童具体词的记忆效果均优于抽象词,但这种差别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相似文献   

16.
小学儿童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毕鸿燕  方格 《心理学报》2002,34(6):59-63
研究了小学儿童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 ,同时 ,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 7岁、9岁、11岁儿童各 2 4名 ,男女各半。 4种实验任务分别为三前提单模型、三前提双模型、四前提单模型和四前提双模型。采用个别实验 ,儿童在前提呈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主要研究结果 :(1)从小学 7岁到 11岁 ,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明显提高 ,7岁儿童初步形成了一维空间方位推理能力 ,9岁和 11岁基本具有了这种能力 ;(2 )随着年龄增长 ,使用模型建构策略解决问题的儿童人次越来越多 ,绝大部分 11岁儿童都能使用这一策略进行推理。但即使儿童使用了模型建构策略 ,他们的推理成绩也没有反映出模型数量所造成的任务难度差异 ,即不符合心理模型理论关于模型数量的主要预期。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旨在探索 5 -1 1岁儿童元认知发展的规律 ,2 80名昆明市及路南县汉、撒尼族儿童参与了三项知觉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儿童随年龄的增长 ,有关知觉组织策略的知识及自我监察的能力也逐渐发展 ,表现为系统观察、选取有效策略及计划性的增强。 2儿童对信息的加工不断深入 ,从表浅的加工过渡到详尽的加工 ,不仅要求补充必要的信息 ,而且主动搜索隐蔽的线索以促进识辨。3儿童自我评价从笼统、含糊逐渐向客观、全面发展。4路南儿童元知觉的发展晚于昆明儿童两年 ,但在路南的汉族儿童和撒尼族儿童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文化教育对儿童元知觉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超常与普通儿童元记忆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标  缪小春  邓赐平  E.van Lieshout  F.J.M 《心理科学》2002,25(4):406-409,424
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早期元记忆知识的发展。运用对偶图片对被试的个体变量、项目变量、过程变量、策略变量、遗忘与回忆变量知识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5—7岁儿童是元记忆知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一年龄组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总体水平都显著地高于低一年龄组的儿童;超常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水平均与高一年龄组的普通儿童基本相同,与超常儿童发展的单一优势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儿童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预测4岁时社会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对以后社会行为的预测。对 176名儿童进行 2年追踪 :2岁时 ,观察他们在陌生情境和延迟满足情境下的情绪调节策略。 4岁时 ,对他们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自由游戏活动进行观察 ,评价其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退缩性。在儿童完成分车票任务和收拾玩具过程中对其任务坚持性进行评价。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在预测 4岁时社会行为上早期情绪调节策略的主效应显著。这表明 2岁时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显著地预测儿童 4岁时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解决问题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是对5—13岁昆明汉旅、永善县汉族、彝族共250名儿童所作的解决问题策略发展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表现在:(1)运用策略的灵活性的提高;(2)问题表征能力的提高;(3)处理反馈信息、监控与调节能力的提高。2.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