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对幼儿数学能力的评价是母亲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运用问卷法与个别测查法,考察母亲对子女数学能力的评价与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并通过二者的一致程度揭示母亲评价其子女数学能力的准确性。研究发现,母亲对子女数学能力的评价存在明显的高估倾向;与母亲受教育水平及子女性别等因素不同,子女前期的数学成绩对母亲评价其数学能力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影响;母亲对子女数学能力评价的准确性与子女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适当的高估对子女未来数学认知的发展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早期养育经验与母子依恋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心理科学》2005,28(3):699-701
运用沃特期-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的相关条目,评估81名寄宿制幼儿园幼儿与母亲的依恋水平,并用自编问卷回溯幼儿三岁前的养育经验及相关基本信息。结果显示:幼儿与母亲的依恋总体上都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主要照料者非保姆的、母亲产后复工时间在三个月内的、母亲主观陪伴愿望强的、与母亲分离增多始于2岁半及以上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母子依恋总分较高;女孩、主要照料者非保姆的、母亲主观陪伴愿望强的、与母亲分离增多始于2岁半及以上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与母亲直接相关的依恋分数都较高;高年级及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一般行为倾向上表现更为积极;断奶和母亲产后复工时间在三个月内的、母亲无暇或不能全心全意陪伴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对陌生人的兴趣和接近性更强;而喂养方式、母亲实际陪伴孩子时间的多少、及早期与母亲的分离经验,未发现对各依恋指标的显著性影响。提示:早期养育中,母亲对孩子的主观感情倾向和相处质量,更有利于增进母子依恋及相关积极行为;了解孩子心理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因分型技术、自我报告及表现性评价对409名健康的中国汉族大学生的基因型、母亲教养方式、一般智力和创造力进行测量,综合运用分层回归分析和显著性区域分析(regions of significance, RoS)方法探讨了TPH2基因rs4570625多态性与母亲权威教养对创造力的交互作用及其交互作用模式。结果发现:(1)在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维度上,rs4570625多态性和母亲权威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RoS分析结果均支持差别易感模型,T等位基因是母亲权威的“可塑性”基因。这些发现将有助于从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个体创造力差异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母爱的光辉     
周志治 《天风》2004,(6):34-35
世界上有太多的诗词是颂赞母亲的,世界上有太多的歌曲是歌唱母亲的,世界上有太多的雕塑绘画是描绘母亲的,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都用母亲的形象来比喻。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泉源、快乐的泉源。  相似文献   

5.
一个与母亲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孩子,如果一时见不到母亲的身影,一定会很焦急地询问:母亲到哪里去了呢?他一定会四处寻找,因为母亲是他的依赖,是他的保障,是他心灵的支持与安慰。 对于一个知情达理、恭敬孝顺的儿女来说,母亲就是他最大的恩人。如果母亲纯朴良善、温柔慈祥、和蔼可亲,对子女常是体贴入  相似文献   

6.
珍惜缘分     
正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了。岁月已悄悄在母亲脸上刻下八十二岁的年轮,母亲那蹒跚的脚步、那黯淡的眼神、那唠叨的话语,表明母亲的确老了。母亲的老,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爱反锁屋门。我曾不止一次地去开母亲的屋门,却发现门是反锁的。母亲每听到有人拿钥匙开门,总是无助地问一声,谁呀?当确认是她的子女时,她才笨拙地起身缓慢地打开反锁着的门。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反锁屋门,因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在述评相关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母亲抚养困难及其影响因素。母亲抚养困难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感受,主要表现为与抚养行为有关的焦虑、抑郁、紧张和挫败感等,它是影响儿童发展和母亲适应母性角色转化的重要变量。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儿童的特征、母亲的特征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微笑     
提起这个话题,每个人都会有一番话说。因为人人都有母亲,只要不是例外,都感受过母亲的微笑。然而真正会读、读懂母亲的微笑,则是需要一点生活底气的。 母亲的微笑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信仰     
李大军 《天风》2014,(6):54-55
母亲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会说,是爱,是无私,是奉献!有人说:"母亲是阳光,给人温暖;母亲是明月,给人黑夜亮光;母亲是大地,默默地孕育生命。"也有人说:"母亲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亲像和煦的春风,安抚我们的心灵;母亲又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越过困难。"是的,母亲是爱,是奉献,是无私!对我来说,母亲,更是赋予信仰的爱,是透明信仰的奉献,是亮丽信仰的无私。  相似文献   

10.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反应是扑向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反应也是把孩子紧紧地搂进怀里。孩子的脆弱的心灵是无法化解惊变的,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说,在灾难中那些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以及找不到母亲的孩子,心理会受到不可  相似文献   

11.
运用追踪设计和分层回归分析, 探究了281名儿童6个月和14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恐惧和微笑大笑如何影响24个月时父母养育方式, 以及这种影响是否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6个月时, 仅受限后沮丧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母亲严厉的养育方式, 14个月时受限后沮丧仍能正向预测母亲的严厉, 恐惧也能正向预测母亲的保护担忧, 而微笑大笑能正向预测母亲的接受, 负向预测母亲的严厉和保护担忧;(2)6个月时, 儿童的受限后沮丧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父亲的严厉和保护担忧, 14个月儿童的受限后沮丧仍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父亲的严厉。  相似文献   

12.
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杨丽珠  杨春卿 《心理科学》1998,21(1):43-46,56
采用TTQ儿童气质问卷、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和访谈法,对3-5岁322名幼儿气质及其母亲教养方式进行调查,探求幼儿气质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以提高母亲对其子女教养水平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其作用不同。1.容易引发母亲良好的教养方式的积极气质因素,如较高的适应性、积极乐观的心境、较高的注意持久性;2.容易引发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如高反应强度、高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婴儿气质及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30名母亲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儿气质行为评定量表(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s,IBQ)、养育压力量表(ParentingStress Index,PSI)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问卷对6个月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及母亲与婴儿的日常活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气质中的积极情绪与母亲-婴儿日常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养育态度,主要是母亲对养育困扰的评价,与亲子日常活动中的认知刺激活动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婴儿气质、母亲的养育态度与亲子日常认知刺激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怀念母亲     
王康霞 《天风》2018,(8):52-52
母亲离我而去已整整五年了。这五年里我经常梦见自己背着母亲,四处求医却总找不着医生,每每惊醒,都感到无限的悲伤和心酸。母亲一生勤恳、乐观、坚强,总爱笑对人生。父亲走得早,我们兄弟姐妹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她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母亲是个有意志力的人。她很年轻时,是我们镇上出了名的"爱掷骰子"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家庭日益贫困。  相似文献   

15.
最美的月亮     
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母亲的手术是8月12日那天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对122名3岁幼儿及其母亲(流动家庭46户)进行评估,考察母亲控制策略的特点、母亲控制策略与幼儿顺从行为的关系以及家庭类别和性别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和城市母亲使用最多的均是命令性控制;流动家庭母亲使用的强制性控制多于城市母亲,温和控制略少于城市母亲。(2)两类家庭中,不同强度的母亲控制都与幼儿的情境性顺从相关。(3)流动家庭母亲的强制性控制正向预测男孩的合作性顺从,负向预测其不顺从;流动家庭母亲的强制性控制负向预测女孩的合作性顺从。  相似文献   

17.
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行为是指母亲为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以及培养、训练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常规等行为的总和。本研究采用母亲抚养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对1064名1-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结构是影响母亲抚养行为的重要变量,主干家庭的母亲的抚养行为在总体上优于核心家庭;(2)家庭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亲的抚养行为;(3)不同年龄儿童的母亲在避免儿童受伤害、训练身体动作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等抚养行为方面具有明显差异;(4)母亲的年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儿童的性别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训诲     
赵德云 《天风》2014,(6):19-19
<正>母亲的一生是艰辛付出的一生,是博爱的一生,是敬虔的一生。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子女,父亲早逝,家中的重担全落在母亲肩上。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当时我家主要靠着母亲和大姐挣工分,生活拮据,时常不能饱腹,母亲还拿家中一些食物周济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尽管日子很苦,但母亲靠耶和华神刚强喜乐。每次母亲被烙煎饼时冒出的烟熏落眼泪,她都是笑着去擦。母亲时常对我们说:"有笑就不是穷人。"是的,我们靠着  相似文献   

19.
说来惭愧,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对她不甚了解,确切地说有许多的不理解。在阅读失而复得的父母四十年代的书信后对母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才读懂我的母亲——高毓馨。事情要从一篇真实的报道说起: 是我的疏忽和大意,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把母亲一直珍藏了五十多年与父亲往来的书信流失到了社会上。感谢我主——全能的上帝,是神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母亲》一课,情节并不复杂,但“母亲”这个人物给人的感染力特别强烈,原因之一,就是作者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而逻辑推理在心理描写中又起到了决定作用。母亲到车站接受任务,散发传单,空气寒冷干燥,小铺子也有兵,地面有雪,候车室拥挤肮脏,臭味冲鼻,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照理说,母亲应感到烦恼、恶心、厌恨,然而不然,母亲却感到“满意”、“爽快”。这是为什么?这里母亲的内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