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9,(6):180-186
在论述《艰难时世》与功利主义关系的时候,以往的一些研究存在着流于表象、以偏概全的弊病。一方面,有人过分贬低狄更斯对功利主义的理解,指责他对功利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有的批评家把英国功利主义视为铁板一块,将边沁代表的早期经典功利主义等同于功利主义的全部,因此,他们只是泛泛地论述狄更斯反对功利主义,却没有确切地说明他反对的到底是哪一种功利主义。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狄更斯对边沁式功利主义的认识是相当全面和准确的;他真正反对的是以边沁为代表的早期英国功利主义的核心内容:最大幸福原则;人性自私论与利己主义伦理观;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思想;过度的理性化倾向,而他对边沁思想的批判,与晚期经典功利主义的代表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对边沁思想的修正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的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的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的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的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的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的形上学基础的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威廉·汤普逊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硕士田永胜威廉·汤普逊(1775一1833年)是英国的功利主义学者。他早年深受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在认识到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只考虑社会基本善的增加而不考虑如何分配善的缺陷后,转向了欧文主义。后来...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灵魂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肉体是真实的实体。如果一件特定的事物,它的最充分的代表者只能是它自己,那么人的肉体就比绘画和雕塑具有和人自身更完美的相似性,就成了人死后自我延续的最有效途径。边沁的自体圣像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在西方具有特异性,但它依然是与西方哲学史对话的产物,并在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实验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5.
杰里米·边沁和自体圣像艺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灵魂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肉体是真实的实体。如果一件特定的事物,它的最充分的代表者只能是它自己,那么人的肉体就比绘画和雕塑具有和人自身更完美的相似性,就成了人死后自我延续的最有效途径。边沁的自体圣像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在西方具有特异性,但它依然是与西方哲学史对话的产物,并在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实验提供了灵感。  相似文献   

6.
边沁与奥斯丁的义务观把义务、命令与制裁相联系。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吸引力,但在哈特看来,它所看到的被迫、被迫感与义务之间的联系只是偶然的;惩罚对于义务的产生来说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义务判断本质上是一个规范性陈述而非事实陈述。基于这些考虑,边沁与奥斯丁的义务观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正>从边沁开始,功利主义就一直在西方伦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以功利最大化的要求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对几乎所有的道德问题都进行了颇有价值的论述。但是,传统的功利  相似文献   

8.
原台湾大学校长,现淡江大学教授盛庆峡先生日前应邀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学术讲演。盛教授多年来潜心于功利主义理论的研究,并卓有建树。他以英文写作的《Unified Utilitarianism》(《统合的效用主义》)一书已于1993年由荷兰出版。盛教授此次讲演即以其书名“统合的效用主义”为题阐述他的功利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盛教授指出,古典的效用主义最招致批评之点是它只强调令效用最大化的方面,而忽视对效用的公正分配的方面。古典效用主义,尤其是边沁的理论的这一缺点之难以克服,首先在于它对效用持着一种偏狭的理解。边沁的理论偏狭地把Utility释义为快乐的  相似文献   

9.
康德提出责任的普遍命令 ,并由此建立起纯粹的动机论。他的绝对的道德义务和动机论遭到了边沁、黑格尔、叔本华等思想家的批驳 ,但他们并未正确指出康德伦理学的根本缺陷。本文力图指出康德关于责任的普遍命令的证明本身所包含的逻辑错误 ,由此揭示康德动机论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副教授陈波在北京市逻辑学会作了“道义逻辑概观”的报告.陈波说,道义逻辑又叫义务逻辑、规范逻辑,它是研究含有规范表达式的语句的逻辑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的逻辑学科.这里所谓的规范表达式是指义务、禁止、允许、承诺这样一些概念.道义逻辑的发展,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当时已有逻辑学家认识到从“如果P则q”可推出“如果应该(或允许)p则应该(或允许)q”,近代的莱布尼兹和边沁就是道义逻辑发展不同方面的代表.莱氏发现必须、可能、不可能;义务、允许、禁止;所有、有些、没有三组概念有类似性;边沁讨论了命令逻辑,他把道义概念和意志连在一起,其原有概念有命  相似文献   

11.
功利论的理论框架由英国哲学家边沁于18世纪后半叶创立,其基本特征是:苦乐感情是人性或道德的基础;苦乐的精确计算和道德上的善恶评价密切相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功利原则,同时也是社会道德标准,决定着个人行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石里克的伦理思想 ,认为他引入心理学方法而提出的动机形成律在解释人的道德问题上极具特色 ,分析了他的快乐情感的价值以及人合乎道德行动的动因等伦理观点 ,并通过将其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康德的义务论以及中国的程朱理学、泰州学派等伦理思想的比较 ,进一步挖掘了石里克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权利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它不仅承认人是权利的主体,还承认地球上所有生命物种都是权利主体,使权利主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权利范围也应从人扩大到整个自然界。新权利观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类要更加理性地运用自身的权利,限制自身的权利欲望,尊重动物的生存发展权,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利互惠发展。一、现代权利解读1.人类权利溯源“权利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的权利实质上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及某种可达到的条件和要求的认识和期待,反映了人类对人与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以来 ,在思想启蒙、西学东渐大潮中 ,梁启超审时度势 ,积极主动地向国人介绍西方主要伦理学家的著作 ,传播边沁、康德等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同时又在研究、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 ,注重中西伦理思想的融合 ,力求建构具有新时代、新特点的伦理学说 ,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愧是中国近代伦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麦金太尔认为权利概念15世纪才出现,并怀疑以往是否存在自然权利;米尔恩则认为人类社会早就存在与权利相关的事实以及相应的权利意识。康德从权利、责任、义务的内在关系上揭示了权利概念的本质内涵,奠定了权利的道德价值基础。康德的思想存在不足,在理性与普遍形式理论两方面受到了非理性和历史主义的挑战。这些讨论有利于人们对权利、义务、责任本质内涵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对“权利与义务”从“公正”方面进行了解读,论述了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受试者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受试者权利优先”是平衡两者关系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受试者权利优先”的具体策略:首先尊重受试者的权利(首要性);当受试者的权利与受试者的义务出现一定矛盾时,应该把尊重受试者的权利放在首位(至上性);在尊重受试者的权利中,化解两者矛盾。  相似文献   

17.
惩罚正义问题的回答一般有两种理论:惩罚主义和功利主义.这两种理论分别在康德和边沁、密尔那里得到了有力的辩护,同时,它们也受到了来自许多方面的批驳,这种辩驳表明,绝对的惩罚主义和完全的功利主义都不是保证惩罚正义的合适方案.而惩罚的正义必须形成一种建基于多元的现实之上的多元的理论,从而达到惩罚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8.
“消极权利/积极权利”的二分法人权理论模糊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人权属性,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保障造成了颇为负面的影响.从人权的现实出发,基于人权的不可分性,对二分法人权理论予以批判性的审视,有助于摆脱理论陷阱和观念误区,进一步澄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人权属性.  相似文献   

19.
解析权利构造必然要对权利客体、权利性质、权利特点和权利内容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因为知识产权和物权都是财产权的重要类型,物权客体结构稳定,权利属性自然明确.本文正是以动产物权作为参照系,通过对两种不同财产权类型的权利设计理念、权利性质和特点、权利内容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来理解和阐述知识产权的权利构造.  相似文献   

20.
许晓光 《学海》2012,(2):150-158
近代早期,日本受西方自由平等观念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最初的自由主义思潮。在这一思潮中,思想界对人类自由权利的来源、自由权利的分类及其含义和特征、自由权利具的具体内容、人民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获取自由权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近代化的"自由权利观",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