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权视野下的艾滋病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艾滋病是一种传播性疾病 ,但从传播途径上看艾滋病不同于偶然间 (casually)传播性疾病 ,适用于偶然间传播疾病的公共卫生策略和规范不应不恰当地应用于艾滋病的防治。艾滋病是一种“行为病” ,艾滋病防治应更多地关注“高危行为” ,而非“高危人群” ,对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支持和干预应注重其行为改变。艾滋病存在“窗口期 (window period)” ,对艾滋病检测结果的评估必须考虑“窗口期”。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较长 ,HIV感染者仍可能长时间地成为社会的生产力。在现阶段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会面临巨大的心理、社会压力 ,对HIV感染者和…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防治中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HIV感染/艾滋病是一类新发的传染病,呈现全球大流行趋势,我国艾滋病流行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正处于HIV感染高速发展期,在地域范围、人群特点、传播途径等方面有了新变化,亟需从全社会各个层面上积极协作,有效地遏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HIV感染/艾滋病是一类新发的传染病,呈现全球大流行趋势,我国艾滋病流行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正处于HIV感染高速发展期,在地域范围、人群特点、传播途径等方面有了新变化,亟需从全社会各个层面上积极协作,有效地遏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预防艾滋病与善待艾滋病患者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 ,它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问题、社会问题。1 艾滋病在超速蔓延自 1 981年美国在世界上发现首例艾滋病后 ,艾滋病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现艾滋病已蔓延到五大洲 ,3 0 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近期在日内瓦发布的《2 0 0 1年艾滋病状况》报告指出 ,2 0 0 1年全世界共有5 0 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  相似文献   

5.
运用民族学学科“田野调查”的方法,展开对甘肃省LX州的一个西北少数民族聚居镇——A镇,艾滋病传播的实证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A镇艾滋病传播的背景与途径;试图从这些访谈实例中,探讨这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及其家属面对艾滋病传播的不同文化适应,总结与概括A镇艾滋病传播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研究中的常见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遏制艾滋病病毒 (HIV )和艾滋病 (AIDS)的迅速蔓延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预防控制HIV /AIDS的研究工作 ,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学研究以及社会干预研究等[1] ,科研引发的伦理问题存在于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设计和研究实施等环节 ,常见的伦理问题表现为侵犯研究对象的自治权、导致对某些社会群体的歧视、损害研究对象的利益等 ,如何在艾滋病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 (IRB)的监督和指导下 ,在公平、受益和尊重个人的科研伦理学基本原则[2 ] 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艾滋病科研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已成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7.
吴凌云 《天风》2013,(3):44-46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披露:“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性传播已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态度,选取北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392名医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歧视严重,同时医务人员对经性途径感染患者的歧视高于其它途径感染患者,也高于乙肝或梅毒病人.道德化评价和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有限是产生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关于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源于对云南省某市131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在131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有6.1%的人存在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行为。着重考察了这部分人群的故意传播行为,包括其故意传播的行为动机、对象指向、主要途径等问题,进而展开理论阐释和法律探讨,以补充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2,(9):56-59
早在1999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就组织西双版纳僧人参与艾滋病防治培训,积极探索宗教界关怀和帮助艾滋(AIDS)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公益新模式。近10年来,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以"佛光之家"[1]为平台,通过僧人讲授"五戒"[2]来规范信众行为以预防艾滋,讲授"四无量心"[3]让社会了解并接受AIDS病人和HIV感染者,讲授"四圣谛"[4]、"八正道"[5]、"十二因缘"[6]等佛法让其接受现实并消除对社会的报复心理,讲授禅修"四念处"来稳定其情绪,通过临终关怀让其远离死的恐惧。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于2006年2月12日公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从法律上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干预措施予以确定。但社会公众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者的知晓率和认知态度还需通过宣传进一步加强,以利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更好实施,进一步防治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系统论方法在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艾滋病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AIDS和HIV感染的预防控制中 ,有效地应用和把握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 ,将有助于取得减少AIDS危害的最佳效益。1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的首要原则 ,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从系统整体到局部要素 ,它不仅仅着眼于各个要素的优劣 ,而是从整体出发 ,着眼于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 ,通过这些联系和作用的有机组合以提高系统整体的水平[1] 。研究表明 ,艾滋病是一种由社会、心理、生物等多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3.
分析盘锦市艾滋病瘦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对盘锦市2005年~2013年艾滋病瘦情数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盘锦市2005年~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127例,病例逐年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岁~44岁的青壮年,未婚占54.88%,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95.28%,男男同性占61.42%,病例主要发现途径为医疗机构的检测及疾控机构的检测咨询.因此,盘锦市的艾滋病瘦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尤其是男男同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分析盘锦市艾滋病瘦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对盘锦市2005年~2013年艾滋病瘦情数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盘锦市2005年~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127例,病例逐年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岁~44岁的青壮年,未婚占54.88%,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95.28%,男男同性占61.42%,病例主要发现途径为医疗机构的检测及疾控机构的检测咨询.因此,盘锦市的艾滋病瘦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尤其是男男同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发现首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以来 ,人类为遏止艾滋病 (AIDS)蔓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全球范围内已实施的干预项目不计其数 ;已有 3类 1 0多种抗逆转药物 (ART)应用于临床 ;抗病毒疫苗的研制从未间断。但无论预防还是治疗措施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全球HIV/AIDS迅速蔓延之势不仅依然如故 ,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任何减缓的迹象。 2 0多年来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 :每次因新药或其它防制方法的出现而带来的一线希望都很快被无情的事实消磨殆尽 ,似乎艾滋病毒总能找到逃避人类防制措施的办法。人们习惯于从结构与功…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情况,了解HIV母婴传播防治中现存的一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中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我国如何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模式提供参考,以利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情况,了解HIV母婴传播防治中现存的一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中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我国如何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模式提供参考,以利于HIV母婴传播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因素被试问设计,以洛阳某高校96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指导被试阅读态度控制移情水平,并将艾滋病患者的感染责任区分为是、非患者本人两种条件.结果表明,只是移情因素在态度分数上的主效应显著.可见,诱导对一位艾滋病患者的移情能够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群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贫困妇女人群中HIV新发感染不成比例上升的现象揭示了社会中的性别不公正,通过美国和肯尼亚的案例说明,预防艾滋病需要认可和促进妇女的人权,减少针对妇女的暴力,并保障妇女的教育,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对女性主义进行了重新阐释,并以南非"和平与和解"运动为例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公正原则,防治艾滋病主要伦理原则何以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道,截至2003年底,全世界共有3 400万-4 60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地球上每天都在制造着16 000个新的感染者,即每过1分钟就会有11人刚感染上,而每天又有8000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死亡率极高的高危性传染病,我们一般把它界定为"交往性传染病".我国正处在艾滋病真正大流行的前沿,艾滋病感染者估计累计人数为100万,目前存活85万,而我们现在发现的只有4万多例,发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说,95%的传染源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内在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者的人身权利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侵犯,对他们的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很不公正,所以公正原则应成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