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西部地区的穆斯林来到东南沿海,例如浙江义乌,广东广州、深圳等。据了解仅广州一地就有外地穆斯林15万人左右,外籍来华穆斯林15万人左右。这些外地、外籍穆斯林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穆斯林在宗教信仰、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更好地服务引导流动穆斯林融入当地,对于穆斯林群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穆斯林一方的角色和行为非常值得探讨。穆斯林携带着独特的文化传统经验来到印度,这种文化传统与印度教文化迥异,因而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别形成了具有排他性的集团,这可以说是印穆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根本症结。印度穆斯林群体构成十分复杂,穆斯林上层的行为主导了穆斯林在印穆关系中的表现。他们多为外来穆斯林,基于伊斯兰教传统,拥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和政治行动力,以及对传统"乌玛"社会的强烈向往。而印度教低种姓者和贱民改宗者构成了处于次等公民地位的"新穆斯林",改宗也为他们带来了与印度教传统迥然有别的世界观和心理文化取向。这些共同成为印度穆斯林群体"排他性"的根源。鉴于此,印度穆斯林"联合而治"的政治参与机会以及公民意识和心态的逐渐养成或许是实现印穆关系良性发展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以来泰国华人穆斯林的身份认同的变化,旨在阐明泰国华人穆斯林群体不能简单地被归为一个同质化的群体,对此类人群的分析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地方或国家的层面上,华人穆斯林在所处社会中的"同化"问题是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北印度城市纺织工群体大规模皈依伊斯兰教对印度历史影响深远。自德里苏丹国建立以来,北印度穆斯林统治者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为城市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纺织工群体不断扩大,吸纳了包括外来穆斯林、印穆混血后裔、印度本土纺织工和新加入纺织业的其他社会成员,形成朱拉哈纺织工群体。在穆斯林政权统治和苏非传道的双重影响下,其宗教生活中的非伊斯兰元素逐渐被剔除,由此衍变为现代南亚各国的"穆民·安萨里"。  相似文献   

5.
正自伊斯兰教传入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社会以来,千余年里,中国穆斯林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有神论信教群体,始终面临着如何与无神论政权相处的宗教理论问题。在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中,中国穆斯林浸润了中华文化的血液,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到了明末清初,以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等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学者掀起"以儒诠经"运动,援  相似文献   

6.
<正>一"虽不至之,心向往之"。浙江省义乌市以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中国面对世界改革开放多元化形象窗口而独具魅力;随之而来的中外穆斯林在此商贸聚集,迅速形成社区并成为义乌经济形势举足轻重的庞大  相似文献   

7.
穆斯林饮食禁忌是重要且严格的宗教禁忌内容之一,它具有规范穆斯林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控制作用,但同时又具有社会认同功能,对内团结信众,对外传播伊斯兰文化。由穆斯林饮食禁忌探讨宗教禁忌的社会认同功能,对我们如何在多元文化下"求同存异",消弥因触犯宗教禁忌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义乌,穆斯林分国外和国内两大部分,主要从事外贸及餐饮业。如果想要最直接地接触到大量的穆斯林,有两个途径:一是星期五“主麻”日去清真大寺参加聚礼,二是每天下午七点之后去位于宾王商贸区的异国风情街。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关系的不断加强,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穆斯林人数迅速增长。这一方面加强了我国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广东作为我国外国穆斯林聚居人数最多的省份,对这一群体的社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在粤外国穆斯林基本情况(一)在粤外国穆斯林人数根据2014年的数据,广东省公安厅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认识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渗透于穆斯林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大多数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服饰上。本文以西北回族穆斯林服饰文化为例来解读中国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文化。一、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文化是中国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参照系,是穆斯林服饰文化形成的深层精神内涵。它对整个服饰文化具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道德规范 ,都借助人际关系而表现出来 ,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伊斯兰教所制定的待人处世的规矩 ,是维系穆斯林群体社会生活的纽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 ,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研究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礼仪礼俗 ,对宏扬其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对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 ,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在各方面的交往 ,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一、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中国伊斯兰教是十个少…  相似文献   

12.
正苏联初期,政府对伊斯兰教的管理政策相对开放包容,积极吸纳温和的宗教上层人士进入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中,并保留了中央穆斯林宗教理事会(Ts DUM)(1)。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广泛动员穆斯林群体加入保卫国家的战争中,"斯大林认为要把少数民族团结起来,抵抗侵略,因而放宽宗教政策,开放清真寺这一措施对团结穆斯林群体反抗希特勒侵略确实起了很大作用。"(2)苏联政府获得了境内穆斯林群体及境外伊斯兰国家对其反纳粹战争的支持,并且苏联穆斯林宗教学者引用《古兰经》"圣训"明文,发布伊斯兰教令呼吁穆斯林群体保卫国家、反对纳粹,宣扬穆斯林对国家的忠诚。  相似文献   

13.
吾艾斯于唐初来华传教和病逝于路途的事迹为我国穆斯林世代传颂的佳话,其事迹传说具有一定可信度,至少有历史的影子在里面.在中国西北广大穆斯林中,对玉门吾艾斯及其拱北有着极大的认同感;但今天重要的不在于这种"历史记忆"完全真实,而在于长期以来其民族和群体成员集体赋予它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于其民族溯源和群体认同中的特殊功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玉门惠回堡拱北应该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6,(4):35-41
本文引用最新权威数据概要介绍了欧洲现有难民问题的发展状况,指出穆斯林移民数量的不断累积以及由此进一步加深的主流社会对可能导致的"欧洲伊斯兰化"的担忧,是目前难民危机得不到解决的深层原因。欧洲极右势力借口"反伊斯兰化"、"反移民",试图进一步撕裂欧洲;少数极端主义分子屡屡制造事端和发动恐袭,则又加深了欧洲社会对穆斯林群体的反感和猜忌。难民危机在内外极端主义势力的拉锯中变得更加复杂,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一、港、澳、台穆斯林概况(一)香港穆斯林概况香港的穆斯林,主要包括外籍穆斯林和华人穆斯林两大群体。外籍穆斯林大多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其中印、巴穆斯林占多数;而华人穆斯林在早期多来自于广东、云南等东南、西南地区,后期逐渐又有来自内陆各地的穆斯林到港定居。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来港的穆斯林并非华人,而是被英国殖民者奴役的印度穆斯林。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解放南路汇集了20多座清真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解放南路一线清真寺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特点做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认为,虽然各穆斯林民族在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在宗教空间上构成文化多样性面貌,但是,穆斯林民族善于经商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实践,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实现穆斯林群体内部的和谐相融,而且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社会的完整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蔡晶 《世界宗教研究》2012,(3):146-153,194
穆斯林种姓是印度乃至南亚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现象,它形成于中世纪时的印度,经历一定的发展变化后,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从构成形式上来讲,印度穆斯林种姓依出身尊卑划分为阿什拉夫、阿吉拉夫和阿贾尔;各种姓集团也具有传统的印度教种姓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存在等级秩序、流行内婚的习俗、部分种姓与世袭的职业有传统的关联。印度穆斯林种姓与印度教种姓制度并不具有同等意义。种姓作为印度穆斯林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呈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从整体结构来看,印度穆斯林种姓分为两大部分,即源于穆斯林群体特有的等级关系和源于种姓制度的等级关系,因而体现出混合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认定为对其国家安全构成的头号威胁,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群体也面临着社会舆论环境、生存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巨大压力。本文将着重考察"9·11"事件对美国穆斯林社会造成的冲击以及以族群政治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应对危机所做的努力,并评析这些举措对于族群政治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探讨族群未来的发展中在消除社会偏见与促进文化认同上仍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7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办主题为"穆斯林群体如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国际视频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研究不同信仰群体空前交错,不同文明广泛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人类和平共处,文明交融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和多姿多彩的局面,社会的发展,不断向多元的方面前进,新生的精神、物质需求不断向传统挑战。在社会的变革中人们探索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有些在社会变型期中茫然之人;在探索研究中缺乏真诚的态度,对伊斯兰教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进行种种臆测和歪曲,有意无意地侮辱少数民族。有些人则为了追求蝇头小利而猎奇,不惜伤害穆斯林的纯朴感情,有些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制造了一起起危害社会稳定、破坏民族团结的严重事件。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穆斯林长期处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