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树语三题     
光棍树 在东非和南非的高温干旱地区,生长着一种奇特有趣的树。它只有树干和枝条,没有叶子和花朵,浑身上下光溜溜的。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光棍树”。  相似文献   

2.
祖辈们的树     
正从祖辈开始,我们家就喜欢种树了。老家有一片"长林",狭长而拥挤,郁郁葱葱,五十来棵,间距不大刚好能容人。老辈人说,一棵树就是一个人,不正是"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祭祖的时候,我曾偷偷摸过舅舅的树,树干板结坚挺,略显粗糙,质感并不平实,甚至纹理略显凌乱,但树长的倒是十分茂盛,不蔓不枝。这种触感让我想起了2012年的冬天,欠款、外债纷至沓来,境遇惨淡,但舅舅毅然将工资发给工人,让他们能够回家过年。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舅舅的树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挺立。  相似文献   

3.
正一天,我遇到一位老者,在谈到人生时,老人不说话,只是用棍子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说这就是他的一生;而后又用棍子在地上画了另一条线,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不解。老人说,人的生命再长也就如这一段线,再短也还是如这一段线,有开头有起点,终归也是要有尽头有终点的,只不过有的长有的短罢了。老人又说,每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的一所学校里,有两棵树被台风刮倒了:一棵树卧倒在地上,枝条被折断了不少。叶子几乎全被刮烂;另一棵树也卧倒在地上,但树叶和枝条基本上完好无损。台风过后,学校请来了园林工人,询问如何处理这两棵树。园林工人提议,将两棵树的树枝全部锯掉。但校领导不赞成那棵完好无损的树的树枝也被锯掉。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郭沫若释为黄,唐兰释为■,于省吾释为黑(今从于省吾说)。■(黑),是象形会意字,上部为两个对称的半月,下部为直立或行走的人,其图形会意人在夜色中站立或行走。■之审美形式夸张,审美意象丰富,表现出殷人对天神(自然神)的敬重和畏惧之情。  相似文献   

6.
随想二题     
明与暗有位智者问影子:“人行走你也行走,人坐下你也随即坐下, 你为什么非得跟着人而不能自身独立呢?”影子说:“因为我有所依赖。我依赖的东西正如蛇的游动要靠  相似文献   

7.
友情的树枝     
友情更像一棵树,只要你细心,它就可以枝繁叶茂。但是这棵树,有些枝条要好好地保护,而有些枝条却要果断地修剪掉,树才能顺利生长。有一枝叫敏感。它总是放肆地生长着,烦扰着我对朋友的心情。我曾经过于注重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而不关心原因。我总认为友情应是专一的,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也要求朋友对我也同样专一,永远充满热情。无论何时我需要帮助,甚至半夜把朋友从梦  相似文献   

8.
在我家乡的一些山林里,生长着一种珍贵的树,名叫楠木。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其树干高大通直,树冠形若一把大伞,树叶浓密茂盛,看起来十分美丽。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来到后山,指着其中一棵楠木对我说:“你别小看这棵树,虽然它算不上什么参天大树,但却有上百年的历史,价值相当昂贵,足以换一座房子。”  相似文献   

9.
冰天雪地,大雪封山,山道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艰难地行走。天寒地冻的时节来到九华山,他不是来朝圣的,彼时他也不信佛,他是来寻找母亲的。深一脚、浅一脚,他在九华山的山道和寺院间留下一串串脚印。  相似文献   

10.
意雯 《天风》2017,(7):57-57
[中国经济网]近日,四川德阳两名男子在路边玉米地里发现一名晕倒女子,于是一人对女子进行紧急救援,并拨打110、120求助,而另一人则负责用手机全程拍摄记录。视频被曝光后却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反对者说他们是作秀、涉嫌侵犯当事人隐私,支持者赞同他们在救人的同时,拍视频保护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输是一座桥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代表学校参加教育局举办的乒乓球比赛,结果第一场就输了,被淘汰出局,年轻气盛的我,恼得把拍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觉得还不解气,又重重地在上面踏了几脚,并且发誓说:“一辈子不再打乒乓球!”  相似文献   

12.
在南美洲干旱的荒漠里,有一种落叶乔木叫纺锤树,因为其树干中部有一个十分膨大的地方,样子就像织布用的纺锤,因此得名。这种树在当地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死不了。在荒漠里,如果称为死不了,那就说明它  相似文献   

13.
婚姻食烟火     
正闺蜜绿纹十一长假跟先生出去自驾游,中间有点不愉快,闹得一路上两个人都不说话。后来还是绿纹扳不住,她问老公树生,你爱我吗?树生说,我怎么不爱你了?你爱我瞧瞧今儿中午,一顿饭出去接了四个电话,账都是我结的……树生说,那都是客户电话,不接行吗?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浪漫,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说就上好的客房来两间,可你看过他们谋生吗,赚钱吗?那都小说写的,现实里,我不工作怎么行?绿纹想  相似文献   

14.
反穿袜子     
唐朝有个诗人叫王梵志。他写过一首诗,意思是说我反穿着袜子,人们都说我穿错了。其实袜子的里面做得粗糙不平整,贴在脚上很不舒服;而外面却做得光滑平整,不过它是给人看的。我宁可让别人的眼睛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穿着不舒服,所以尽管“人皆道是错”,我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5.
童年在高处     
正"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每听到、读到或者想到这句话,我都会忆起自己的童年。因为,我的童年就在高处,就在树的高处。春日载阳,杨柳初芽,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沐浴着和畅的惠风,攀上杨树或者柳树,折取枝条做成春笛。长笛,短笛,粗笛,  相似文献   

16.
到远方去     
诗人汪国真曾写道:到远方去,到远方去……其实人生就是一次远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找寻着属于自己的远方。提到行走,自然就会提到脚。可是,世上有很多有脚却不能行走的人,比如张海迪、史铁生、霍金……但他们比常人走得更有力,更遥远。他们所走的路都是艰辛的路,成功的路,路的长度就是他们生命的高度,那是常人不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跳崖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  相似文献   

18.
正记得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有人无人处,时时让暗处的"我",静静打量一下明处那个说着、做着、悲欢着的"我",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而是带着审视意味地一一凝视,这种凝视的力量或许极其稀薄,但那些刹那间的审视、观照、反省、觉悟,慢慢集中起来,会将一颗心打磨得玲珑  相似文献   

19.
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集会和接受教育的场所。它不仅具有广泛的实用功能,而是具有极高的建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阿拉伯世界建筑中的璀璨明珠,是阿拉伯人向其他先进民族,尤其是波斯民族勇于学习的结晶。  现在的清真寺源于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修建的朴素清真寺。当时的清真寺包括一个露天的院子和用土坯砌成的围墙。后来,穆圣延长了周围房屋的平房顶,遮住了整个露天的院子,以挡日光。那时是用枣椰树干做柱子,用枣椰树枝和泥土做房顶的材料。另外将一棵枣椰树干的根部固定在地上,把它当做讲台,站在上面向穆斯林进行演讲。后来换…  相似文献   

20.
生命树     
某寺院有两棵树,一棵是高大挺拔的银杏,一棵是干朽瘦弱的女贞。它们之间有一根粗黑的单杠,银杏树那端用螺丝和铁箍固定在树干上,女贞这端则直插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