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简论现代汉语同音同义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同音词是指意义不同而声音形式相同的词。而同义词则是声音形式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而又微有差别)的词但是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现代汉语中有好几百组词既同音又同义,如“订购—定购”“界限—界线”等等;我们把既具有同音关系,又具有同义关系的一组词称作同音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季剑虹 《天风》2007,(13):10-11
“他”与“我”从直观讲是指主耶稣和施洗约翰,不指他人,但从宏观讲“他”与“我”是一个代名词,是客观事物的代表,“兴旺”与“衰微”是他们发展的不同趋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虽然这里的“直观”与“宏观”从本质上讲是不矛盾的,但是有所不同的,他的亮点和亮光的程度是不同的,终极果效也是不同的。耶稣说:“我就是  相似文献   

3.
词的意义,词汇学要研究,语义学也要研究,作为同一个研究对象,经常统一起来,但两者角度不同。从词汇学角度研究“意义”,出发点是把一个词看做是一个“音义结合体”。从语义学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其立足点是“语义系统。“语义学把“意义”从“音义结合体”中一个一个抽象出来,形  相似文献   

4.
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哲学“价值”概念的子概念,即两种不同的价值类型。“经济价值”是指任何事物对于人和社会在经济上的意义,经济学上所说的“商品价值”及其规律则是实现经济价值的现实必然形式;“人文价值”是指对于人自身的意义,它节实上可以覆盖一切价值,因为一切价值归根到底都是对于人和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但在通常的情况下为了特定的使用,我们把它主要理解为区别于经济价值的其他一切价值的总称。联系我国现实思考价值问题,不能不注意一个思想理论基础方面的特殊的情况:多年来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时,有关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尚杰 《哲学动态》2002,(12):36-39
所谓“心理国情”指一个民族精神的潜在特质 :一方面 ,它构成了不同民族精神风貌实质上的差异 ;另一方面 ,这里的所谓“精神”指的并不是在“明”的意义上而言 ,比如它不是学院意义上的“理性”或者“哲学”精神 ,也不是成文的东西 ,诸如法或者制度 ,而是指精神活动“暗”的或潜在的方面 ,即人的“内心动作”。显然 ,这样的界定不太合乎我们的学术思考习惯 ,因为当我们谈到“精神”时 ,往往只是从纯粹哲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无形中的界限 ,一套学术话语。而我们的讨论则试图把精神引导到我们的思考习惯之外。所谓“启蒙” ,就…  相似文献   

6.
汉语双音节同音词词汇歧义消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舒华  唐映红  张亚旭 《心理学报》2000,32(3):247-252
使用跨通道词汇判断任务和语义启动技术,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孤立状态下和句子语境中汉语双音节同音词意义通达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孤立状态下,无论ISI为0毫秒还是-150毫秒,与同音词主要或次要意义有关的探测词都受到了促进;(2)当ISI为0毫秒时,在语境一致的条件下,与同音词主要或次要意义有关的探测词均受到了促进,在语境不一致的条件下,则未发现任何促进效应;(3)当ISI为-150毫秒时,只是在语境一致并且探测词与同音词的主要意义有关的条件下才观察到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计文 《天风》1998,(10)
对于东南亚等华侨来说,“吃风”就是去消遣旅游之意。但国内许多地方的人听说“吃风”,大概以为是指“没钱了,只好喝西北风啦!”。 同一个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这已经不希奇了。语言常因时空不同而有它的特殊意义,故每个地方都各有自己的通俗流行语,通常因地方和时代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张浩军 《现代哲学》2022,(1):92-100
“移情”是精神分析学、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移情伦理学和移情现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同名异义词”。精神分析学的“移情”特指弗洛伊德提出的“übertragung”概念,而后四种理论的“移情”指的是“Einfühlung”,本质上是“共情”或“同感”。在精神分析学内部,移情与投射、反移情、共情等概念紧密相关,而不同流派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仅不同甚至完全对立。在精神分析学外部,移情美学、移情心理学和移情伦理学虽然与精神分析学共享了投射或“移置”意义上的“移情”概念,但二者的用法存在本质差异。胡塞尔的现象学反对在投射或移置的意义上理解移情,把移情看作自我以第一人称方式对他人精神生活的深入感受、对异己主体及其体验行为的经验。现象学的移情概念既有助于澄清“移情”(übertragung)与“同感”(Einfühlung)的混用所造成的误解,也有助于理解二者间的关联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文化角度看,高唱科学、宗教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持的声称形成了一个巨大合声。这一声称起因于存在着两种领域或是两种权威,而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一些怀疑论者很勉强地公开批评宗教,但很多怀疑论者还是非常担忧这个所谓的“和睦”关系。问题就这样提出来了:什么东西能够扩展应用到宗教声称上面?或是怀疑论应该运用到宗教声称上面吗?关于术语“怀疑论”(shepticism),我指的并不是古典哲学意义上的那种否认可靠知识可能性的那个“怀疑论”;然而,我使用术语“怀疑论”是指“怀疑地探索”(skeptical inquiry)的意义。这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根本信仰,什么是神仙?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从神、仙二字的本意来说,神虽有神灵之意,但指人的意识和精神、表情气色也是很早的意义之一;仙也是如此,“老而不死曰仙”是较早的解释,不同凡俗  相似文献   

11.
Truth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逻辑学的一个关键性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它译为“真理”。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两者的涵义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意义下的“真理”主要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性认识,它在一般意义上不是指某一个单独的真命题或语句,而是倾向于指某一个理论体系,即由一些命题组成的系统;而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逻辑学所研究的truth主要指真命题或语句,即其值为真的东西。鉴于这种…  相似文献   

12.
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都涉及同音词在通达过程的表征。言语产生研究中,Levelt和Caramazza分别从通达的两阶段分离激活和独立网络模型推出了同音词的分享和独立表征模型,并用语言实验的频率效应和病人的语音治疗效应给予检验。本文评述了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同音词表征模型的分歧,认为同音词词汇表征与语言差异、加工范式、知觉通道等有关。从言语理解(言语知觉和词汇再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表征模型可能难以概括同音词尤其是汉语同音词的表征。本文根据言语理解研究的新近发现建议了一些可能的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一在汉语日常语言的用法上,“做事”一词有两种主要的意义。一种指生产性、职业性活动。例如,当一个徒工没有完成好一件交代他做的工作时,人们会指教他说“做事要认真”等等。即使在这种意义上,“做事”也同完成一项生产的、技艺性的制作活动的态度上的规范含义相关,而不单纯地是描述性的。另一种指交往性、实践性活动。这似乎是它的更主要的意义,尽管这种意义很少被同前一种意义明确地相互区分。“做事”的“事”所指的大都是同“人”有关的“人事”。就这种主要的用法而言,“做事”是一个有关交往实践事务的规范性语汇,与“做人”一词一道…  相似文献   

14.
“避重就轻”对于科学的发声和艺术的歌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的“重”是指片面强调重机理的发声方法;“轻”是指适当运用轻机理的发声方法。“避重就轻”是指在正确有效的气息支持下使轻机理与重机理达到动态平衡。通过对卡鲁索与吉利不同的歌唱方法和艺术命运的比较,使我们得到了进一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形式逻辑和自然语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Ⅱ)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自然语言有两个基本性质,一个是指谓性,另一个是交际性。自然语言中有许多语词,由语词根据语法形成许多语句。语词指称一个或一类事物。例如,“孔子”这个语词指称一个个别的人。“苹果”这个语词指称一类事物。“孔子是一位哲学家”和“苹果是富于营养的水果”这两个语句分别指称两个不同的事物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用义和语用含意语用学同语义学一样,研究符号内容,亦即意义(meaning)。然而符号内容,可以指孤立词语潜在的可能意义,也可以指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前者往往是多义的,而后者则一般是单义的。后者称为用义(Sense)。例如“了解”一词,孤立地看,有“熟悉”和“打听”二义,但当应用于下面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哲学出发点”的提法有几种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为了什么”,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我们就说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有时是指“从什么出发来解释”问题,解释世界,即是指哲学解释问题的基本依据。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出发点在皙学世界观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和地位,它体现着一种哲学的基本路线,它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所说的哲学出发点,就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18.
1.词项按照指号学的观点,自然语言可以解释为由语词指号及其使用规则构成的体系。语词指号是一组组语音或一个个笔划序列,也就是自然语言中的那些单词或短语。语词指号都具有意义,语词意义是语词指号所传达的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传统逻辑所说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语词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激进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文华 《现代哲学》2004,1(2):65-71
“文化自由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在内涵外延上有诸多交叉重叠,因此可以合并为一个概念。中国近现代语境中的“文化激进主义”主要指“西化主义”和“反传统主义”,但由于西化和反传统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区分为“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典型的文化激进主义”。本文尝试对这些不同层面或类型的文化激进主义进行爬梳和厘析。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交际中当理解上产生疑惑或信息把握不准时,常责之以模糊,或者笼统、含糊,认识上将模糊、笼统混为一谈。其实,这三者是言语活动中不同层面上的三种不同性质的特征。它们各有自己的语言形式和逻辑表现。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中词语表达的中心意义明确而词语所反映对象的界限不确定的特征。如“晚上”,中心意义是指吃完晚饭(或天黑)到睡觉之前之一段时间,但几点钟吃完饭,几点钟天黑(不同季节、不同经纬度地区天黑的时间是不同的),几点钟睡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再如“舒服”,中心意义是表示生理或心理上没有不适的感觉。但这种感觉的生理或心理的起、终点以及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