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以中文版品格优势量表(Character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的评价体系为理论依据,进行八周的"优势潜能训练课程"。结果发现:(1)该干预方案对提升中学生的积极情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表现有显著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2)从干预活动的持续效果来看,中职生的亲和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普高生,普高生的意志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中职生。基于优势取向的纵向干预训练,关注学生的优势和韧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普高生与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95名普高生和中职生为被试,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考察了普高生和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的内容与时间广度。研究发现:普高生与中职生较多地关注未来教育、职业、婚姻/家庭、家庭安康和自我,预期重要生活事件发生在二三十岁左右。普高生更多地提及教育目标和担忧以及与家庭安康有关的担忧,而中职生更多地提及职业目标和担忧,并预期职业目标和担忧发生的年龄较早;农村学生更多地提及与未来教育和家庭安康有关的目标,而相对较少提及职业目标,并预期教育和职业目标以及职业担忧发生的年龄早于城市学生;男生更多地提及职业和婚姻/家庭目标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担忧,而女生更多地提及与家庭安康有关的目标和教育担忧,并预期教育和职业目标发生的年龄较早。  相似文献   

3.
以1995名城乡普高生和中职生为被试,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考察了普高生和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的基本特点。研究发现:(1)总体上,普高生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水平高于中职生,对未来教育和职业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此外,城市普高生对未来教育的探索水平高于城市中职生,但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水平低于城市中职生;农村普高生对未来职业的探索和投入水平均低于农村中职生。(2)农村青少年对未来职业和婚姻/家庭的投入水平高于城市青少年,且对未来教育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3)男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水平低于女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水平高于女青少年,且农村男青少年比农村女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自尊和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娟娟  连榕 《心理科学》2004,27(1):200-202
本研究用自尊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345名中学生自尊及自我和谐与不同上网次数的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网络在学生的自我和谐和自尊的发展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不上网、偶尔上网和经常上网三类学生在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发展各有特点。这提示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网络的作用,相信青少年是有思考力的群体,在对待三类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对中职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问卷、感恩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656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可以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中职生生活满意度: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网络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社会适应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家楣  蔡丹  张文渊 《心理科学》2011,34(6):1338-134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青少年情感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类地区9大城市1767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职生情感素质总体处于积极正向、亟待提高的状况;女生的情感素质稍优于男生,但存在结构性差异;情感素质与中职生学业自评呈正相关;居住情况和父母学历对中职生情感素质影响不大;与同龄高中生在情感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仅理智情感发展低于高中生,并主要表现在自信感和好奇心方面;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中职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采用希望特质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其希望的影响, 以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相关分析显示, 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希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高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2)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3)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对大学生陷人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崔丽娟  刘琳 《心理科学》2003,26(1):64-66
本研究对110名本科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和他们在对他人的信任感、主观幸福感及社会疏离感三方面的社会性发展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对互联网的依赖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疏离感,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痴迷电脑者比比皆是,伴随电脑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已受到了心理学家、医学家的广泛关注。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使用线索对不同动机使用者上网欲望的诱发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锋  沈模卫  周艳艳  马定松 《心理科学》2007,30(6):1299-1304
以67名信息获取性动机者和54名人际情感性动机者为被试,以基于实景照片的网络信息获取线索、网络情感满足线索和负性情绪线索为刺激材料,采用线索暴露范式探讨了网络使用线索对网络使用者上网欲望的相对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网络信息获取线索仅对信息获取性动机者的上网欲望具有显著的诱发作用,而情感满足线索和负性情绪线索仅对人际情感性动机者的上网欲望具有显著的诱发作用。该研究为解释人际情感性动机者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特征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了832名中学生,采用问卷的方法探讨了人格、认知风格及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人格在不同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不同。(2)年龄是中学生认知风格的重要影响因素。(3)中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发展具有年级差异而不具有性别差异。(4)中学生人格可以直接与影响社会适应性,认知风格可以影响社会适应性的部分因子,人格中部分因素可以通过认知风格对社会适应性的部分因子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中国网民已达1.03亿人,大学本科以下文化程度的网民占71.1%。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显著,据中科院心理所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网络依赖倾向者高达13.65万人,平均每周“泡”在网上的时间约为9小时,假期则超过21小时。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大约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越多。受网络游戏暴力倾向的影响,青少年行凶杀人和自杀的案例在中国不断见诸媒体。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一批适合青少年的健康网络游戏,青少年上网问题再次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陈强 《应用心理学》2011,17(2):145-152
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探讨了708名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的家庭功能、生存质量和社会责任心的差异及其关系。结果发现:(1)普通高中学生的家庭功能、生存质量和社会责任心均显著优于职业高中学生;(2)普高、职高学生的家庭功能和生存质量对其社会责任心的预测效应不尽一致,普高学生社会责任心受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及生存质量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两维度的复合影响,而职高学生社会责任心主要受家庭功能亲密度及生存质量的社会功能维度的影响;(3)普高学生的家庭功能通过中介变量生存质量间接影响社会责任心,而职高学生的家庭功能直接影响社会责任心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两难故事情境判断问卷,考察了428名中学生承诺判断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中学生在不同故事情境下的承诺判断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趋势.友谊对承诺判断存在影响,整体而言,对好朋友的守诺高于对普通同学的守诺.中学生的承诺判断存在情境差异,承诺对象有无过错和守诺后个人是否有损失两个情境因素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承诺判断.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亲子关系、消极社会适应和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六个城市共2324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冲突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高,依恋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低;(2)消极社会适应在亲子依恋和亲子冲突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积极和消极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共同作用机制,为从家庭层面干预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儿童期逆境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儿童期逆境量表、青少年日常烦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463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中职学生的儿童期逆境得分显著高于普高学生;(2)普通初中学生抑郁得分最低,与普高、中职、职高学生相比均显著,职高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普高学生;(3)儿童期逆境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水平;(4)日常烦恼在儿童期逆境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儿童期逆境对青少年日常烦恼的影响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在线评论数量和质量以及认知需要对个体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320名有网购经历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在线评论质量:高vs.低)×2(在线评论数量:多vs.少)×2(认知需要水平:高vs.低)的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在线评论质量和数量对网络购物意愿都有着积极影响;(2)在线评论质量和数量对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会受到认知需要的调节,即在线评论数量和质量对不同认知需要水平个体的影响不同:低认知需要个体会受到在线评论数量的影响,而高认知需要的个体则会受到在线评论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深化了在线评论对网络购物购买决策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61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①网络受欺负正向预测网络欺负;②攻击规范信念在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直接效应受到自我控制双系统中控制系统的调节: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在控制力较低的青少年中更显著。研究揭示了网络受欺负与网络欺负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从自我控制角度进行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