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调查表、自尊量表和控制点量表对76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教师的工作压力、自尊、控制点分别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34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 运用《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教师自我决定动机问卷》与《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探讨了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 (1) 中小学教师自我报告的工作干扰家庭水平高于家庭干扰工作水平;(2)家庭干扰工作、工作干扰家庭与自我决定动机、职业倦怠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显著, 具体为在家庭干扰工作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工作干扰家庭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自编积极职业心态问卷、情绪智力问卷及工作满意度问卷,对来自广东、湖北、湖南、陕西和广西五省的20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与其情绪智力、工作成效类变量(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与情绪智力、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对其积极职业心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在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通过其积极职业心态对工作成效类变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方面编制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要求分问卷包含六个因素:工作负荷、情绪要求、学生不良行为、升学考试压力、角色压力和职业道德要求;工作资源分问卷也包含六个因素:组织支持、同事支持、硬件条件、自主控制、工作意义和工作回报。问卷的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考察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家庭冲突是否通过职业倦怠增加中小学教师抑郁水平,以及心理弹性是否调节该中介作用。1127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线上调查,完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结果发现:(1)大多教师疫情前后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的状况变化不大,少数教师疫情期间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状况变差或好转;(2)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三者均与心理弹性负相关;(3)控制额外变量后,职业倦怠是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在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状态更好、更差以及与疫情前后没有差别的教师中均成立;(4)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好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差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因此,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提高心理弹性可减少中小学教师抑郁,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共情负面效应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共情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教育版、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教师的情绪共情正向影响情绪枯竭,该影响作用可以通过情绪劳动这一中介实现;(2)幼儿教师的认知共情负向影响情绪枯竭;(3)社会支持调节了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对情绪共情与情绪枯竭关系的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研究结果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幼儿教师胜任力、职业压力、职业认同以及职业倦怠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选取四川、重庆、西藏、贵州和北京五地幼儿教师326名,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幼儿教师胜任力问卷、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学校性质、每月收入、教师教龄和年龄影响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胜任力提升职业幸福感的中介。(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是职业压力降低职业幸福感的中介,具体包括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效应三条路径。(3)幼儿教师胜任力缓解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职业压力放大胜任力对职业认同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拓展了职业幸福感的JD-R模型,并对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和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心理生活质量评价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生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581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施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人生意义和心理生活质量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人生意义; 人生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3)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中小幼教师心理生活质量影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相似文献   

9.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姜勇  钱琴珍  鄢超云 《心理科学》2006,29(1):162-164
通过对31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建立了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发现,组织氛围、课程改革参与性是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其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是正向的。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以及职业倦怠的重要中介变量。组织氛围能提升教师的职业承诺。课程改革参与性不仅能增强教师的工作主动性,而且能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领导效能、工作满意度在情绪智力与农村小学校长职业倦怠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情绪智力量表、领导效能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258名农村小学校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会负向预测农村小学校长职业倦怠;(2)领导效能是情绪智力与农村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3)工作满意度是领导效能与农村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领导效能和工作满意度在情绪智力与农村小学校长职业倦怠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些结果对于农村小学校长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师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职业倦怠的中介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考察398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状况,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揭示其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作满意感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2)工作满意感通过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维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3)职业倦怠中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低落维度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在特殊教育教师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整群抽取252名特殊教育教师接受量表测量.结果:(1)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工作要求、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之间呈显著相关;(3)心理控制源在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间起着中介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三种控制源(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在工作要求与职业倦怠间都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综合模型中,工作要求主要通过有势力的他人这一中介与职业倦怠产生联系,同时也与职业倦怠间存在直接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是工作要求预测职业倦怠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胥兴春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11,34(4):871-874
目的 探讨教师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教师工作价值观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对6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量,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教师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相关水平较低;利他奉献、安全稳定及声望地位维度是任务绩效、工作奉献及总体绩效的预测指标,利他奉献、安全稳定及人际关系维度是人际促进绩效的预测指标。结论 教师工作价值观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32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行动控制策略对其工作倦怠的风险预测能力,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各心理变量间的关系,从PSI理论角度诠释了倦怠形成的机制。结果发现:中专、高级职称、中高压力水平、低行动控制策略和状态导向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危险性因素;行动导向者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行动控制策略运用水平显著好于状态导向者;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对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显著;行动控制风格和行动控制策略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起中介作用。因此,PSI视角下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借助PSI理论构建的干预训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 《心理科学》2005,28(5):1240-124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教师的主动应对、被动应对、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分别对教师的整体工作倦怠感及其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2,自引:1,他引:1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以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教龄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性别、所在学校是否重点以及是否班主任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997名中小学教师,考量工作自主性与中小学教师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检验工作重塑和工作家庭平衡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工作自主性不仅对中小学教师幸福感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且能通过工作重塑与工作家庭平衡各自的中介效应及二者的链式中介效应三条路径,对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校教师工作特征问卷、人格特质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对40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工作特征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多样性与工作本身、人际关系达到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完整性与工作满意度、重要性与工作满意度的五个维度均达到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自主性与薪酬待遇、进修提升、人际关系呈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反馈性与工作本身、薪酬待遇、进修提升、人际关系呈中度相关。(2)高校教师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维度与进修提升呈中度相关;与领导管理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