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闵丽 《中国道教》2003,(1):37-38
台湾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民众信仰笃诚的地区。在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格局中,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生长的宗教,它在该地区的民众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研究台湾的道教文化现象,必然涉及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问题。笔者拟对此作扼要介绍。 一、道教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对神的崇奉和敬仰,应该说是所有宗教的共性。道教在对神的崇奉中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道教的多神崇奉。在道教的信仰中究竟有多少位神灵?这很难精确统计出来。本文  相似文献   

3.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4.
身处城镇化进程中的苏州道教,面临着神灵信仰体系、斋醮科仪等信仰结构发生变化;道教教职人员在量和质上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宫观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宫观的宗教氛围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的挑战。同时,面对城镇化进程,道教在发挥宗教固有的功能之外,还能在整合民间信仰,安置农村拆迁小庙;帮助拆迁民众获得归属感和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挑战,道教只有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做好宫观布局和人才培养,才能适应挑战,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道教的神灵崇拜与古代和少数民族的神灵崇拜,道教的神灵崇拜与传统神学理论,以及道教神灵崇拜中的中华宗教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道教神灵崇拜是中华民族多神崇拜融合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宗教的象征;从而肯定了道教神灵崇拜在中华文化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泰山玉女发展成国家祭祀神灵碧霞元君,经历了"立像"、"建祠"、"赐额"三个阶段,完成了从民间俗神到道教神仙,再到国家神灵的转变,成为国家"准正祀性"神灵,这其中道教的吸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宋至清代多被统治者所利用。在国家祭祀政策的大背景下,道教神仙的光环使碧霞元君有了合法外衣的保护,也因此得到国家的最终承认。道教的吸纳和国家的认同是碧霞元君信仰扩展的前提条件,而与海神天妃的相互吸收利用及自身不断显灵则又促使其信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它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坚硬外壳,但具有泛宗教形态的内涵因素.当代福建地区民间信仰神灵繁杂,多达千余种,根基深厚,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化传统宗教.民间信仰的地域性鲜明,宗族性浓重,以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为核心, 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取向.民众实用功利性的信仰心态根深蒂固,至今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中"以神压人"等复杂因素,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潜在着某种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白裤瑶的宗教信仰中,一个人成为鬼师需要经历"阴传",即被神灵附体并传授沟通阴阳两界的知识与技艺的过程,遵循的是瑶族宗教早期阶段所信仰的神授机制。阴传中多样化的神灵附体现象所呈现出的萨满特征,以及神灵意志的唯一性和不可知性所构建的超越性特质,都展现了阴传信仰所带有的原生宗教的巫觋色彩。比较而言,盘瑶师公的宗教职业身份来源于一整套包含仪礼授权、组织纳入和经典训练的世俗人为体系,其制度化宗教的特征更为明显,这与道教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神道教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民族宗教,它是在日本民族固有的神灵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它从一种基于万物有灵论的原始信仰、并原始神道,在与外来宗教文化的拒纳互动中,实现了自身的理论化、制度化,并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度成为政教合一的、凌驾于一切宗教之上的国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神道教形成的视角来考察神道教文化软力量起源,认为日本神道教的特征、神道教的发展历史和神道教力量的发挥密切相关。文章从六个方面概括总结了神道教文化的力量,包括众多信众的追捧,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加强了社会和国家的组织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增进了集团和地区的团结,并对现实社会发挥影响等。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价值观与思想体系的完整性上,无法和佛教这样的世界性宗教相比拟,因此容易被右翼势力所利用。  相似文献   

12.
《佛说安宅神咒经》是一部重要的汉传佛教早期文献,经文中的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均源于汉代本土信仰,该经当是后汉时期创制的一部伪经。《佛说安宅神咒经》在创制过程中,接纳、吸收、改造了本土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从而将普通民众的风水信仰纳入到其宗教仪式中,这是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获得信众的重要途径。《佛说安宅神咒经》对道教的安宅科仪及风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为我们考察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山西贾村赛社《排神簿》抄本是祭祀蝗皇时行赛所用的神祇排位册子,《祭文簿》是祭祀文本的集合,二者能较全面地反映当地的民间信仰状况。通过对咸丰、光绪朝《排神簿》及民国《祭文簿》的分析,当地道教、民间信仰的一些特点得以呈现:这一时段的信仰体系是比较稳定的;道教、民间神信仰的广泛性远超佛教;它是以道教为中心的多神灵、多派别、多区域中心的信仰体系;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道教及民间神成为信仰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道教的禁忌     
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 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 成仪·…  相似文献   

15.
邢飞 《宗教学研究》2023,(4):211-214
抄本是宗教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安神科范》抄本是清代贵州贵阳民间宗教科仪文本,它记录了清代贵州信众安放、开光和神像处置等宗教仪式,是清代贵州民间宗教活动的鲜活反映。《安神科范》记录的神灵以道教为多,亦有民间宗教、儒家和佛教的神灵;抄本中的五个咒与道教有很深的关系;抄本使用的语言通俗贴近世俗生活,祈求的内容多是民众朴实愿望的表达,表现出一定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宗教,具有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特点.论文通过对佤族宗教的神灵和信仰,佤族宗教的木鼓、铜鼓,佤族宗教民俗与占卜法术的详细分析,认为佤族宗教保存着较多原生古朴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类型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略论周人的天命思想杜勇在周人的宗教观念中,天与帝实为一神之异称,并非两种不同的神灵。周人在克殷前后将自己所尊之天与殷人所尊之帝刻意接合起来,从而使之成为可供万民普遍信仰的至上神灵。周人的天命思想就是周人以天帝为崇拜对象并由此产生的一种宗教观念,其基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海峡两岸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历史悠久.道教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态,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传播、衍变的整体历史过程,大约迟至中古以后才经由南方的福建传入台湾.明代以后,随着两岸交流逐渐增多,移民人数的激增与规模的扩大,仅在两百多年的时间之内,道教的传播就迅速扩及台湾全岛.当今的台湾道教,信众广泛,庙堂林立,约有社会各阶层的信众数百万,宫观庙堂数千座,形成台湾规模最大的宗教形态,对台湾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思想、民间信仰、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乃至经济生活、政治取向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台湾道教在长期衍变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逐渐形成了移民性、宗族性、地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特征,而此诸多特征对于台湾道教的未来走向与发展趋势皆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神仙之说,最早见于《庄子》(即南华真经),他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文学家屈原《离骚》、《天问》中,也有很多对神仙状况的描述。可见远在战国时期,这种神仙说便已流行于我国南北。后被神仙方士们所吸收,道教的神仙信仰就由此而发展了。道教是多神教,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神团系统。其崇奉的神灵包括先天真圣和后天仙真,以及地方神灵等。  相似文献   

20.
神仙是道的化身道教是一种宗教,因此,道教是有神论者的社会实体。道教徒信仰道教就是要信神和拜神。在道教徒的心目中,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在赐福,在护佑,或者在惩罚作恶的人。而无论是地位最高的神,或者地位卑下的鬼,都是由道衍生出来,并且是道的体现。因此,信神和拜神就是信仰道和崇拜道。道教的神,以他们是否降生到人间作为标准来区分,可以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没有降生到人类中间的,他们来自于先天,是“道之玄气”,“聚而成形”的,例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皇大帝等等。第二类是曾经降生到人间的先天神灵,他们也来自于先天,但是,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