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寓言四则     
蝴蝶与垃圾有一次,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一堆垃圾里寻找食物。垃圾向蝴蝶问道:“你是谁?你是否也想加入我们的圈子。”蝴蝶说道:“我是一只蝴蝶,我并不想加入你们的圈子。”垃圾问道:“你不想加入我们的圈子,那你到我们这里来干吗?”蝴蝶说道:“我到你们这里来寻找食物。”垃圾说道:“我们这里没有食物,只有废物与垃圾。你到我们这里,我觉得你不是废物就是垃圾。”蝴蝶说道:“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我是一只美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故事: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  相似文献   

3.
山东平阴县郑东食品厂为一家私营企业。厂负责人滕宏燕姊妹的丈夫郑英弟弟兄告诉我们说:“我一家人都信主,从我祖父到我孩子,已经祖孙四代信主了。”神是公义、信实的,神的话语是永远可以信赖的。神曾应许:万事都互相效力,让信靠神的人得益处。人们的信心、爱心、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为何这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置身大学校园,时常听到学生们这样的一些诉苦:“我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活得没劲透了!”“我老感觉心烦、空虚、无聊!” “有勤奋学习的必要吗?” “考研吗?考上又怎样?”如此等等。囿于这些困惑,难以走出迷惘,世界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灰色,他们的心情总处在烦躁不安、空虚无聊、干什么都觉得厌倦的状态之中。 大学生为何这样?为弄清缘由,我们有必要借  相似文献   

5.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吧。”三天过去,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  相似文献   

6.
孟素 《天风》1994,(4):9-9
有一位基督徒睡着了,他身子里的“老我”悄悄地爬起来,刚迈出两步,迎面碰到了“新我”。“老我”怒不可遏地啐口骂道:“你这个怪东西,什么时候到这身子里来的?这是我的地方。赶快滚出去!” “新我”反驳道:“基督徒已经看透了你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在某大学里,某甲手里拎着一只提包,眼睛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这时某乙正从某甲身旁走过。于是,某甲立即问道:“同志,请问宿舍区在哪里?”某乙:“您是问教工宿舍还是问学生宿舍区?”某甲:“我是问学生宿舍区。”某乙:“是女生宿舍区还是男生宿舍区?”某甲:“是女生宿舍区。”某乙在弄清了某甲所要寻找的地方之后,就详细地给某甲指出了行走的路线。某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风烛残年之际,自知不久于人世,很想点化一下学问很不错却缺乏自信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一定要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不慌不忙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得有充分的信心、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好的,”助手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栽培。”那位助手说到做到,他不辞劳苦地为寻找苏格拉底事业的继承人奔  相似文献   

9.
宣真,你离开我们已半年多了,但你的形象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如同你还在活着一样,使我们怀念,使我们敬仰。你还记得,前年在石冰如贞女猝死之后,一次,你同我说:“老石姑的猝死还有人诧异说‘为什么竞得到这样的死?请想,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猝死,人们要如何议论?”最后你遗憾地说:“这是对基督道理的误解,把猝死误认为是天主的惩罚。”宣真,万没有想到,两年之后,老石姑的猝死恰好临到  相似文献   

10.
在校园这片优美静雅的净土上,竟活生生地演出了这段令人惨不忍睹的故事。 从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说起吧。微风徐起,池中的荷花馨香四溢,荷叶也散发出缕缕清香,池畔的石凳上坐满了浪漫情侣。最早到来的那一对金童玉女,正互相依偎着,互诉那古老的话语。他们都是大二的,男的叫李林,运动场上的高手;女的叫王珊,校园的文坛巨星,可谓天造地设的壁人。听王珊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听李林的:“我的所有都像篮球足球一样焦聚在那一个圆点——你身上。”“林,你说的可是真的?”“你是不是要我把心掏出来让你看?毕业后,我们争取分到一起,共同……”“谁能预料后来?我只要‘曾经拥有’  相似文献   

11.
苦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一九八○年五月,我出差去北京。因久慕先生高风,遂专程拜访了苦禅先生。苦老听说我是搞《周易》的,特别高兴:“好、好!我是个杂家,什么都爱弄。除作画外,还喜欢武术,京剧。我也喜欢《易》。但《周易》知道的人不多,这可能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原因吧?”说罢他笑了起来。“《易》是三玄之一,又是最高的数理哲学。不仅搞哲学的要研究它,就是搞文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的人也应研究它。我们作画的更要研究它!”“作画何以也应研究《易》呢?”苦老从座位上霍地站起,身子极为轻捷:“《周易》讲阴阳刚柔,作画之道何尝不是如  相似文献   

12.
做你自己     
孟艳玲 《天风》1994,(12):42-42
刚进神学院学习时,常常羡慕别人的恩赐和才干,祷告时我常常问神:“既然呼召我,为什么不赐给我各方面的恩赐?”有一次与老牧师交通谈到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位老牧师对我说:“不要去羡慕别人的恩赐,也不要想方设法去做别人,神要你做自己,在神要你做的事上尽忠就是了。”这话给了我亮光,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6,(12):63-63
甲:只有蠢材才会肯定一件事,聪明人是万事疑惑的。乙:你能肯定吗?甲:当然!对话女:当我老时,你还会爱我吗?男:我为什么要等这么久?  相似文献   

14.
一 与生命美学结缘的三十年后回顾往事,我首先想提及的,甚至都不是美学,而是一部电影. 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位老警察问年轻的新警察的一个问题:“我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想做一个警察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警察?”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真实.我想说,这也是我在研究美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追问自己的.“我是想做一个美学学者”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美学学者”?  相似文献   

15.
下面的测验反映你的真实个性,检查你是不是一位好伙伴,与你在一起的愉快程度如何及你与别人相处得怎么样。只顾回答“是”或“不是” 1 对别人的谈话是否常感到厌烦? 2 是否真正喜欢和欣赏自己的工作? 3 是否有担心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来理解几个故事,这对于我们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增长智慧是大有裨益的。 牙齿和舌头传说孔子带领学生去请教老子。孔子恭恭敬敬行过礼,垂手站在一旁。老子已经很老了,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响动,张开眼睛望了望。孔子又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求教。”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口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全脱掉了。”老子又指着自己的舌头问:“你看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什么也不说,继续闭目…  相似文献   

17.
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要提起她的孩子——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吗?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  相似文献   

18.
记得前些年我曾向一位老神父求教:如果有一天没了老神父,我们教友该怎么办?可敬的老神父满怀信心地笑着回答:天主的事,用得着我们操心吗?!果然如经上所念的:“耶稣照管教会”。我们终于有了一代年轻的神父! 在京西北张宣公路中段路边有个村庄,名叫屈家庄。该村近五千人,教友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冀西北地区远近闻名的教友聚居村之一。先前,这里有过四位老神父,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家海·伯尔在《一桩劳动道德下降的趣闻》中,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衣着鲜亮的游客来到西海岸一个港口旅游,在一条小鱼船上,看到一个邋里邋遢的老渔翁,这是一个非常穷困的老渔翁。这么好的天为什么不出海捕鱼呢?游客对老渔翁的偷懒的举动颇不理解。他问老渔翁:“为什么不出海呢?”老渔翁说:“因为我今天一大早出过海了,捕的鱼够我三四天用的。”游客仍是不解,满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给他描绘作为一个勤  相似文献   

20.
“那末,我说,人以及一般说来每个有理性者都是作为目的存在着,而绝不能仅仅被当作手段。”这是康德的一个足以自豪的诊断。如果康德没有从这个情绪上有利的地位倒退到用一种非常令人不满的推论去代替证明,那末我们由于对这个论断的崇高意义怀有某种模糊的感情,可能会倾向于对它表示同情。康德写道:“人以及一切有理性者是自在目的这个原理,不是靠我的观察或者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