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以1048名汉族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和基因分型技术,综合运用传统回归分析和新兴的再参数化回归分析,考察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模式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COMT基因与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交互预测青少年抑郁,具体表现为,在低同伴接纳或高同伴拒绝环境中,携带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水平高于Me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高同伴接纳或低同伴拒绝环境中,携带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水平低于Met等位基因携带者。此外,COMT基因与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的交互作用与男生抑郁的关联更加密切。结果显示,COMT基因与同伴关系的交互效应为不同易感性模型提供了证据,而且该基因×环境交互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 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 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著上升,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 上述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抑郁具有复杂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然而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基因以及单基因-环境交互设计(G×E)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以757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age=11.32岁,SD=0.49岁),采用多基因-环境交互(G×G×E)设计,本研究考察了MAOA(monoamine oxidase A,单胺氧化酶A)基因T941G多态性、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同伴侵害仅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而非T等位基因)青少年抑郁。而且,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的交互作用受到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COMT Met等位基因而非Val/Val基因型携带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产生与个体差异存在多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4,46(7):931-941
采用基因-环境设计, 以208名初中生为被试, 系统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青少年期亲子亲合与冲突的关系, 以及性别与父母教养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rs6267多态性对亲子关系无显著主效应, 但其与亲子亲合、母子情绪冲突的关联模式在男女青少年群体中相反; rs6267多态性与父母积极教养行为对亲子关系无显著交互作用, 但其与母亲消极教养行为对母子冲突具有交互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5.
抑郁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是抑郁的重要候选基因位点。目前有关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单基因设计、单基因-环境设计以及多基因-环境设计。有资料显示负性情绪偏向及其相关脑区可能在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间起中介作用, 但具体机制仍有待探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被试的种族、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并通过采用多基因-环境设计, 综合运用积极与消极环境指标等措施深入考察负性情绪偏向和相关脑区在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间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使用网络亲子沟通问卷、亲子关系问卷、获益性解释问卷、问题行为量表、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网络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获益性解释和社会适应中,两两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亲子沟通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还能通过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均受到获益性解释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高获益性解释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邹吉林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13,36(4):1004-1008
情绪记忆及其增强效应存在广泛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可能有其神经与遗传基础。近来的行为遗传学与神经遗传学证实人类ADRA2B基因缺失突变以及BDNF Val66Met基因的多态性与情绪记忆增强及其神经机制的个体差异相联系。本文重点介绍与人类情绪记忆相关的这两种基因,梳理了行为与神经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未来应关注更多候选基因,并重视多个脑区之间的交互作用;还应使用情绪面孔刺激探索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对情绪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王振宏 《心理科学》2022,45(6):1367-1374
儿童发展的环境敏感性模型是在整合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性模型、优势敏感性模型、情境生物敏感性模型以及感觉加工敏感性模型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关于个体与环境因素如何交互影响儿童发展的元理论框架。该模型认为儿童的环境敏感性即儿童感知和加工周围环境刺激信息的能力不同,其发展受到环境影响的大小就不同,高环境敏感性儿童受到环境影响大,低环境敏感性儿童受到环境影响小。儿童的环境敏感性是儿童携带的敏感基因与早期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敏感基因与早期环境共同塑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儿童对环境刺激的心理、生理与行为反应不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存在基因多态性、神经生理与气质等不同的潜在环境敏感性因子。儿童发展的环境敏感性模型的提出,为从基因-神经生理-环境三项交互作用系统探讨儿童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母亲正念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正念养育和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80名4-6岁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由母亲填写正念注意知觉量表、正念养育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幼儿困难与长处问卷。结果发现:(1)母亲正念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2)正念养育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亲子冲突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正念养育、亲子关系(亲子冲突和亲子亲密)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母亲正念对幼儿问题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745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多基因×多环境设计,考察COMT Val158Met、5-HTR1A C-1019G和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的多基因累加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在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早期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多基因累加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仅能显著调节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只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结果丰富了抑郁的多基因遗传机制研究,为制定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亲子关系问卷、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及冒险行为问卷对山东省日照市三所普通中学的1275名初一到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支持与亲子冲突、不良同伴交往及冒险行为均呈负相关,亲子冲突与不良同伴交往、冒险行为均呈正相关,不良同伴交往与冒险行为呈正相关;(2)父母支持显著负向预测冒险行为,亲子冲突显著正向预测冒险行为,且两者的预测作用都可以通过不良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实现;(3)在亲子冲突影响冒险行为这一模型中,不良同伴交往起中介作用,且中介的后半路径受性别调节,具体表现为:与女生相比,男生结交不良同伴会参与更多冒险行为。结果提示,不良亲子关系和不良同伴交往都是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且不良亲子关系可以通过影响同伴交往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当亲子冲突较多时,尤其应当关注男孩的同伴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燕芳  刘丽君  吕莹  骆方  王耘 《心理学报》2015,47(7):914-927
以北京市40所幼儿园的336个班级的3430名儿童为被试, 构建多层线性模型, 分析亲子关系、班级师幼关系氛围对学龄前城市和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发现亲子冲突和班级师幼冲突氛围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向问题行为; 班级师幼亲密和冲突氛围对城市儿童内向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相比流动儿童更大; 班级师幼冲突氛围对亲子冲突高的流动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降低, 高亲子亲密缓解了班级师幼冲突氛围对流动儿童内向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暴力再犯危险性评估是当今再犯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重点, 其中, 攻击性是服刑人员暴力再犯行为稳定的个体因素。对攻击性进行研究, 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服刑人员在假释或出狱后的暴力再犯行为风险, 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研究表明, 遭受儿童期逆境和携带易感基因(如MAOA-uVNTR低活性等位基因)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在现有的研究中, 儿童期逆境的计分方式局限于简单的线性加总, 或所依据的统计模型忽略逆境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 在服刑人员攻击性的评估中未考虑攻击性的亚类, 而且多使用自报告的量表测评, 这些问题制约了评估的有效预测力。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潜在类别模型, 分析男性服刑人员和普通成年人群在儿童期逆境上的亚类; 以实验与问卷测量结果、司法行为记录作为攻击性指标, 揭示儿童期逆境如何影响个体的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及暴力犯罪行为, 重点探讨儿童期逆境潜在类别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 以及MAOA-uVNTR、COMT Val158Met、5-HTTLPR基因多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出高攻击性个体的生物遗传指标, 从而发现受儿童期逆境经历影响的易感人群, 为暴力行为的风险预测以及针对暴力攻击行为的行为矫正和相关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检验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中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质量的一致与不一致对儿童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78个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响应面分析发现:(1)拥有一致高质量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关系的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2)亲子依恋与祖孙依恋质量不一致时,亲子依恋质量高于祖孙依恋质量的儿童生活满意度更高,且高质量亲子依恋或祖孙依恋均能提升儿童积极情感。本研究加深了多重依恋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也提示在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中可以从依恋入手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某市四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96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母填写的父母感知协同教养量表和亲子关系量表、母亲填写的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和幼儿教师报告的儿童行为量表探讨亲子关系、同胞关系在父母感知协同教养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母子冲突和母子亲密分别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父子亲密分别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与同胞冲突和同胞温暖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父/母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母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父子冲突和同胞冲突在父亲感知协同教养和儿童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COMT多态性与连续3-back任务相关ERP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COMT基因型被试者,进行连续3-back任务测试,以探讨被试者工作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抽取21名不同COMT基因型被试者,观测被试者在连续工作记忆任务中记忆能力和脑电生理的差异。结果表明,Val/Met基因型被试者P300波幅显著低于Val/Val型,Met/Met型被试者的P300波幅居中。Val/Met型被试者显示了最差记忆任务成绩,被试者的P300波幅和记忆能力相关。COMT基因多态性和3-back任务事件相关电位相关联,工作记忆任务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及其交互作用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采用G×E交互作用的研究范式,以295名学前儿童(M=4.49)和其母亲、父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母亲和父亲的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父亲教养方式和MAOA基因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预测男孩外化问题行为时,母亲和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预测女孩外化问题行为时,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母亲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携带T等位基因的女孩更容易受到母亲消极教养的不利影响而产生更多外化问题行为,也更容易受到其积极教养的有利影响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这一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G×E交互作用的研究范式,以295名学前儿童(M=4.49)和其母亲、父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母亲和父亲的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父亲教养方式和MAOA基因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预测男孩外化问题行为时,母亲和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预测女孩外化问题行为时,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母亲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携带T等位基因的女孩更容易受到母亲消极教养的不利影响而产生更多外化问题行为,也更容易受到其积极教养的有利影响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这一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内疚感问卷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128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道德推脱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2)内疚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表明:共情可以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推脱和内疚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曹丛  王美萍  张文新  纪林芹  陈亮  陈欣银 《心理学报》2014,46(10):1486-1497
遗传与环境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是当前攻击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 分子遗传学关于人类攻击的研究已拓展到对不同攻击亚类(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遗传基础的探讨。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 对1258名儿童进行为时4年(四年级—七年级)的追踪调查, 考察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仅交互作用于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母亲教养行为显著预测GG 基因型男青少年的身体攻击, 但对T等位基因男青少年身体攻击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与母亲教养行为对青少年关系攻击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具有不同遗传基础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