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作秀成名肆虐、网络红人迭出的当今,我们难免要警惕那种“一鸣惊人”的新闻,习惯抱着质疑的心态,去揣度其背后的故事。不幸的是,许多事实每每兑现和印证了质疑与揣度。  相似文献   

2.
乍一看,没有比总结一个人一生的历史更容易的事了。每个人的一生,正如那老生常谈,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人人都应该能写他自己一生的故事。显然我们所指的并不是那些因职业或行政需要不得不写的个人简历,在那种简历中我们只谈重大的甚至引人注目的事件。这里讲的是那种比较长的、更为详尽的叙述,是作者讲述自己一生故事的著作,是自传。写自  相似文献   

3.
随着镜头缓缓地拉近,人们看到,空旷的舞台中央,只有一把空着的椅子。这把空着的椅子,其实就是我们家庭中常见的那种椅子,根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把空着的椅子,在这舞台中央,显得是那么的寂寥、孤单、落寞。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椅子,为什么要放在这?人们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本身不是神学.现象学描写我们的非永久的、总是处于生存和消亡中的现实.但现象学对于神学不是无关痛痒的,不是中立的.正如它对于把相对的生存的诸向面的各种绝对化的做法是一种纠正一样,它也是一种对只在一种我们的生活现实的维度上设定和寻求永恒者的片面做法的纠正.它面对那种单一的灵魂深处的神秘论、那种单一的仁爱形而上学、那种单一的以自然为根基的形而上学,召唤我们回忆起我们生活中这个或那个被其忽略的和遗留下纯粹无常所带来的痛苦的向面.现象学只有从"三位一体"的宗教出发才能有助于拯救我们的整个现实.  相似文献   

5.
第十章  巴比伦河畔 我们在讨论以色列和犹大诸王的时候,曾将旧约的故事回溯到犹大王约史雅在公元前609年于默基多战役中阵亡。为更好地理解犹太人遭受放逐的那段往事,我们要继续回顾犹大王国自约史雅战死后到公元前586年的夏季彻底灭亡,也就是犹大王国最后二十三年的历史。因此,本章将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从约史雅死到耶路撒冷陷落;其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耶肋米亚先知,因为他是这段历史的重要目击证人。第二部分,犹太人被放逐到巴比伦;此间的主要证人是厄则克耳和第二依撒意亚先知。第三部分,选民由放逐之地…  相似文献   

6.
不敢不自重     
接到一个叫人心里颇不是滋味的电话。"先生,你投到我刊的故事我们准备刊用,但依照工作惯例,我们想问一下,你这篇故事的'故事核',是否参考过别人的?"编辑女士在电话里问。我当然明白她的这个"参考"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告诉她:"我不仅从来就不'参考'别人的,而且也非常害怕'参考'别人的,要知道,我是完全以写作为生的人啊!而不是以赚稿费为生!至少,我不是那种把写作当作沽名钓誉投机捞钱的人!"我的声音都微微颤抖了。或许是编辑女士听出了我的"激动",她便解释说:"我们制定这个工作惯例,也是事出无奈,因为现在不自重的人太多了,每…  相似文献   

7.
走远的书信     
正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使我们交流信息也如鱼得水,瞬间便可以完成。于是,过往那种写在纸上的信便成了奢侈。但写信读信弥漫的沉香,久久回荡在我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回味悠然。在灯下写信,一笔一画字字成情,行行成意,交流情感,表达态度,说清事实,回味往事……亲笔落在纸下的字,传送到他处。或近或远,信都会淋漓表达我们内心,一段情一封信,一封信牵着你和我。寄出信后我们期待,对方收信时会惊喜,你来我去,人际交往的真情便化为信的  相似文献   

8.
同学聚会上我遇到了尴尬事。 大家在一起聊起了同窗数载的往事,不由得痛感年华的流失,纷纷唏嘘不已,不知道谁突然发出了一声感叹:“往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想念母亲     
再过两星期就是母亲的寿辰,她曾在电话里说起想见我一面,我却不知能不能请到假。天渐寒,想起旧时往事,对母亲那种温暖地思念与日俱俱增。算起来我已三年多未曾与她谋面。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意义     
叶东升 《天风》2008,(22):14-16
引言主耶稣在设立圣餐时曾宣告说:"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20:19)犹太人所理解的"记念"(Anamnesis)正是表明"重演"的戏剧性,与中国人所理解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个词不单指"脑中的记忆"、"心中的回忆"的那种理性主义的传统解释;相反,则是注重言语和行为上对往事的表达或重演,使该事的果效现时仍有效,依然产生影响,就如此时此地经历一样,表彰基督。而我们之所以记念,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我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我们的总策划是北京的于丹老师。有一次,她来杂志社讲学,席间,给我们讲了一段柳村往事。  相似文献   

12.
青春日记     
1月5日星期一也许天晴昨天开始拉肚子,今天似乎好很多。晚上十一点总会接到他的短信。我有恋爱的错觉。但又清楚地知道,我们仅仅是互相取暖的两个人而已。而且,那种关系是如此的隐秘和虚假, 我们路上见面只有点头微笑,然后在无人的角落拥抱。对他一反常态的温柔。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宗主教,亲爱的兄长,我们十分怀念你!三年前的今天,你象厄利亚一样地离开我们飘然而去,历时已经三载,可是我总觉得是不久前才发生的事。十七年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和我们共同经历的件件往事,令人难以忘怀,思想起来,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道德困境     
1.当代道德体验中的困境令人奇怪的是,在近来关于道德困境的哲学讨论中,文献资料反复引自昔日往事的某些例子是关于这样的人们的,他们面临使人胆怯可怕的两者取一的选择,可决定取舍,他们并未感到显然不可克服的困难,那是关于那些并没有体验到自己的处境是什么困境的人们的例子。譬如,埃斯库罗斯的亚伽门农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之类的虚构人物就是如此。这么多的评论意见似乎提示:倘若我们面临亚伽门农或安提戈涅所面临的那种两者取一的决择,他们不为之所惑,而我们却会手足无措。也许这是一个这样的迹象,即对我们来说,在  相似文献   

15.
在审美形态上,藏传佛教艺术属于意象审美体系的,只有在宗教的意象中,我们才能感悟、体会藏传佛教艺术中的那种让人回味不尽、意味无穷的超然脱俗的情感。正是借助于象情感才得以表达。象是意外在的有形体,意是象内在的精神本质。意与象完美结合为意象之象,并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将讣告作为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加以介绍,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可以根据文化对于价值观以及有意义的关系和成就的设想来理解个人一生的意义。我们认为,这个故事之所以十分简短,是由于在一则讣告中所包含的信息很少。不过,尽管故事提供的信息不多,它却显示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不脱离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交换这一背景,讣告才  相似文献   

17.
四百多年前,汤显祖一部<牡丹亭>唱出一幕穿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四百多年后,白先勇又把这部幽奇绚丽的故事重新演绎,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那种令人向往,并为之倾倒的青春、爱情、理想所带来的激情.  相似文献   

18.
随着镜头缓缓地拉近,人们看到,空旷的舞台中央,只有一把空着的椅子。这把空着的椅子,其实就是我们家庭中常见的那种椅子,根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把空着的椅子,在这舞台中央,显得是那么的寂寥、孤单、落寞。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椅子,为什么要放在这?人们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相似文献   

19.
往事如风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境:红尘滚滚,奔波于生活的旅途上,牛喘之际,蓦然回首,些许往事竟然像水墨画一般清晰、典雅,且时时撞击着跌宕起伏的思绪;再转回头,往事便如风一般淡远了,留给你的,只有那一缕缕淡淡的清香,恒久不散。  相似文献   

20.
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话都可以说出来,所有的感情都可以表达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往往只有愁绪与无奈。 他是那种即使在人群里,也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男孩子。帅气的脸上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常穿件橄榄绿西服,走路风风火火,目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