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韦策尊重生命的伦理学为西方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方向,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施韦策认为,万物都有要生存下去的坚强意志,人应当尊重其他生命意志,并与它休戚与共。指出尊重生命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遵行它即是对上帝的敬畏与崇拜。本文从“求生意志”谈起,通过与通常伦理学相比较,可以显现出施韦策伦理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东方传统思想中有关生态伦理的论述余谋昌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其现代科学思想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1923年法国哲学家A.施韦兹发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提出尊重生命的伦理学。1933年美国生态学家A.莱奥波尔洋德发表《大地伦理学》,提...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述评杨克俭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建构生态伦理学,既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70多年以来(从20世纪20年代法国哲学家施韦兹提出生态伦理观至今)东西方伦理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在旷日持久的争论中,逐渐形成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应把“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这种观点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是自然界万物进化的最终目的;只有人类才是衡量生命和非生命实体能否存在的唯一的价值尺度。生态伦理学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类生存的既得利益。据此,他们提出了发展经济第一,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模式和道德评价标准。第二种观点极力主张把“生态中心论”作为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这一观点认为自然界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人只不过是它的忠顺奴仆,人类只有听从自然的摆布,尊重自然的权利和价值,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生态伦理学只有奠定在此基础上,生态道德才具有现实的绝对意义,才能让人类真正避免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并由此提出了保护生态第一,发展经济第二的“回归自然”或“抑制增长”的生产方式和伦理原则。第三种观点是“生态和谐论”。它认为,片面强调以人类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就致力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思想,其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倡导知常知和、欲望适度,强调按自然规律来处理人与万物的关系。生态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但追溯起来,其思想理念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就致力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思想,其主张天人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的哲学思考南开大学哲学系硕士生素珍生态伦理学是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确立人对自然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在理论上,它要求确立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在实践上,它要求按照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基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第二期《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发表的《关于道德结构的两种说法》一文(署名阿诤,以下简称《道德结构》),对目前关于道德结构的两种说法提出了批评,尤其是对“特别令人注目的”、“根本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道德科学的立足点”的第二种说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环境和生态的关系的新兴伦理学学科。它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施韦泽和英国哲学家莱昂波德分别在本世纪40和50年代提出来的。近三十年来,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在维护西方的环境整洁和生态平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当代西方著名的生态伦理学家主要有:罗尔斯顿、帕斯莫尔、古德帕斯特、斯托恩、特普莱、辛格尔等。  相似文献   

8.
国内第一部研究生态伦理的专著一《生态伦理学》最近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为之作序,称其是有关“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可喜成果”。 伦理学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然而,以往的伦理学研究,一般囿于人与人(或人的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生态伦理学则把伦理学的视野由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它认为,人作为道德  相似文献   

9.
汤姆·比彻姆和詹姆士·邱卓思在《生命医学伦理原则》一书提出了尊重自主、有利、不伤害和公正四个生命伦理学原则。以共同道德作为四原则的来源和基础,结合反思平衡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全球的生命伦理学的难题。通过梳理比彻姆和邱卓思的共同道德与生命伦理学原则的关系。进而研究共同道德观的内容、来源、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及在《生命医学伦理原则》新版本的发展。之后探讨了共同道德在生命伦理学方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阐释了比彻姆和邱卓思对共同道德的辩护。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伦理学原理》一书(肖雪慧著)已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1986年8月出版。全书十章近十八万字。书中用三章,展开论述“社会道德调节—控制系统”、“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发展与人的远景”;用两节阐述“伦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及特点”和“道德的结构”,为本书特色之一。责任编辑为王青。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的《尚书》、《诗经》、《易经》等著作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始终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概观2000多年的中国伦理思想文化遗产,注重于一般人际关系道德问  相似文献   

12.
1 医学伦理学 (medicalethics)对医学伦理学的界定直接与对生命伦理学的界定有关 ,即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是谁包括谁亦或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学科 ?WarrenReich在 1971年准备编写《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时 ,开始时用的《医学伦理学百科全书》名称 ,可见 ,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DanielCallahan在《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第二版中的生命伦理学条目中 ,把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相比 ,认为“医学伦理学是古老的学科 ,代表很窄的范围 ,只强调医生的道德义务和医患关系 ,虽然在现今…  相似文献   

13.
唐凯麟主编的《简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以下简称《伦理学》),篇幅不算长,但是却提出一些新问题,并对某些“人所共知”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对我们深入探讨伦理学的许多理论问题颇有启发。譬如说,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它的特殊性何在?它与真理和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伦理学》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答案。它认  相似文献   

14.
1984年第4期《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刊登了魏英敏同志的文章《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我见》(以下简称魏文)。文中提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善恶问题,并对善恶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读来令人颇受启发,但是对于文中的论点,笔者却不敢苟同。现特提出以就教于魏英敏同志和伦理学界的同志们。 伦理学基本问题作为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基石和先决条件,制约着伦理学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从本质上规定着伦理学的其他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而体现并有助于解决伦理学领域的基本矛盾。而《魏文》对于善恶问题的阐述,并未使之符合基本问题的规定性。《魏文》把善恶作为道德领域的现象、矛盾、概念、范畴进行了种种论述,可是综观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应地 ,作为一门专业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学科——伦理学 ,它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中也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 ,如何系统地总结伦理学科的发展成果 ,如何主动地面对道德建设的实践要求 ,就成为我国伦理学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令人欣慰的是 ,由周中之教授主编的普通高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版 ) ,以其对当代伦理学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 ,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敏锐认识 ,把关于伦理学理论知识的深入阐述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兴起了关于经济伦理的研究热潮 ,其主旨在于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伦理学学科 ,并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文明的同步建构提供核心的道德理念。为此 ,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发表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 ,在我国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内卓有成就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万俊人教授 ,继发表了《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从经济伦理的角度看》等一系列见解独到、认识深刻并极具理论价值的学术论文之后 ,又推出了他的力作《道德之维 :现代经济伦理学导论》一书 (广东人民出…  相似文献   

17.
朱贻庭教授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 ,于 2 0 0 2年 1 0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它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由全国伦理学界近百位学者共同协作完成。共收词目 45 4 8条 ,总字数 2 61万余字。这部辞书展现了广阔的学科知识面和知识点 ,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伦理学学科建设的成绩和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和中外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辞书附录载有中国和外国“伦理思想史大事年表”和“建国以来伦理学著作书目概览”。另外 ,《大辞典》正文按学科分类…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2012)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已出版10卷。《年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经济伦理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年鉴》编委会主任为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主编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伦理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小  相似文献   

19.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丛书,有刘湘溶的《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李培超的《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任俊华、刘晓华合著的《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这自然是我国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价值问题而展开争论 ,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认识人类实践的后果。但是总体看 ,它们都是一种脱离制度维度 ,抽象谈论人类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西方中心论”的生态伦理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的突出特点是将生态伦理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