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绪活动和某些生理机能或心理过程的关系很久以来就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外科手术前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其相应的生理机能的变化,也曾受到注意。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针麻手术,他的情绪状态对针麻过程及其效果的作用如何,这种情绪状态和某些心理、生理机能有什么联系?这是针麻临床上和理论上应予探讨的问题之一。本工作试图综合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和与之伴随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问 题 我国独创的针刺麻醉手术是在病人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这就向针麻原理的研究和针麻临床实践提出了问题,即(1)心理因素在针麻中是否起作用?(2)那些心理因素在针麻中起作用?(3)心理因素在针麻中起些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 从1965年以来,我们运用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和方法,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关于心理因素在针刺中作用的宝贵经验,对几千名针麻病员就这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针麻60年来的兴衰历程,分析了其诞生、发展和几度起伏的原因,肯定了针麻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针麻的诞生与发展,与政治环境因素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政治的推动、政策的扶持,使得针麻几度辉煌;而失去政治的助力,针麻一度沦落。但是,毕竟针麻不是"李森科"式的闹剧,其内在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不仅使针麻重回手术室,而且在许多实验室里针麻相关的基础性研究也持续而稳定地进行。针麻热的降温,不是对针麻的根本否定,而是针麻真实面貌的恢复;针麻再度为人们接纳,是基于对针麻的科学认知。通过对针麻兴衰的探寻,有助于我们对中医振兴道路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痛成分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疼痛原理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最近提出了针刺对痛的不同成分的影响问题。关于痛的问题,至今尚没有它的科学定义。十九世纪以前,有人把痛看作是紧密地和不愉快的情绪相联系的;自本世纪以来,痛是感觉的观点占了优势。人们都承认痛不同于视、听等感觉,因为它还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心理学和生理学教科书中,一方面说痛  相似文献   

5.
对他人痛苦的共情是指自动模拟受痛者的情感和运动状态,以及在自我-他人区分的基础上替代性地分享和理解他人由于受痛所引发的情绪状态.痛苦共情的fMRI研究常用图片诱导范式和线索诱导范式.痛苦共情的神经机制,包括(1)疼痛矩阵(该区域在个体自身受痛时也会激活)和(2)观点采择的相关脑区.痛苦共情的水平会受到实验范式和任务,以及共情者对于受痛者态度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加强应用研究和推出新型范式是痛苦共情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史滋福  周禹希  刘妹 《心理科学》2012,35(4):988-992
本研究以24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问题类型和情绪状态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问题类型对贝叶斯推理有影响;(2)情绪状态对贝叶斯推理有影响;(3)问题类型与情绪状态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具体地,在经典乳癌问题中,被试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比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做出更高的概率估计,而在中彩问题中,被试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比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概率估计更高。  相似文献   

7.
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影响的问题。被试为上海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初二的学生 2 2 0名 ,其中男生 10 4人 ,女生 116人 ,年龄 13~ 14岁。由于国外已有研究的结果并不统一 ,研究的方法也缺乏生态化效度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学现场实验 ,运用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刺激来诱发学生愉快—难过情绪 ,以探索在教学情境中学生情绪状态对其创造性影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在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创造性总体发挥水平显著高于难过情绪状态 (t=2 0 2 5 ,p =0 0 4 5 ) ,且主要体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有意遗忘是强调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对负性情绪的有意遗忘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单字范式,实验一以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词为材料,探讨了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类词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有意遗忘效应;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情绪状态,探讨了情绪状态和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负性情绪词;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中性词。表明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有意遗忘既受信息的情绪性影响,又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具有高度共病性,但迄今尚无成熟理论能够阐释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机制。对慢性痛与抑郁的脑机制研究提示,慢性痛和抑郁常常涉及到相似的情绪脑区活动的异常改变;与此相对应的是,行为学研究发现,疼痛患者与抑郁患者在加工疼痛或抑郁相关信息时表现出了模式相似的认知情绪偏差(CAB)。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趋于一致,指出慢性痛和抑郁共有的情绪通路异常变化可能导致了相似的信息加工异常,是二者共病的神经心理基础,而认知情绪偏差则在行为上反映了这种变化,并且很可能是共病发生、发展及维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初中生尴尬情绪与合作的关系,设计了两个研究,研究1采用问卷法探讨尴尬情绪与合作倾向的关系,研究2采用实验法分析在具体的公共物品困境中尴尬情绪的唤起与合作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尴尬情绪可以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合作倾向,且状态自尊水平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尴尬情绪的唤起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在公共物品困境中的合作行为,状态自尊变化的差值在尴尬情绪与前期合作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尴尬情绪具有社会补偿作用,可通过调节状态自尊或自尊的变化来增加个体的合作倾向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海洛因戒断者的情绪加工异常,但其阈下情绪加工是否异常尚无定论。本研究采用阈下情绪启动范式,考察其阈下情绪加工能力。结果:戒断组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控制组;两组中,相比不一致、控制状态,一致状态反应时均显著最短;在戒断组中,不一致状态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控制状态,负性图片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正性图片,而在控制组中差异不显著。结论:戒断者存在阈下情绪启动效应,阈下情绪加工存在正性偏向,且能力弱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2.
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20年来,情绪理解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一个的研究领域。作者认为情绪理解可以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混合情绪理解等,情绪过程的理解涉及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和情绪调节的理解等。作者系统介绍了情绪理解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提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在方法上有必要对研究材料的文化适用性进行标准化,对问题和情景进行严格设计,降低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要求,还可以补充自然语言分析等方法;在内容上有必要深入探讨情绪理解过程及其作用的内部机制,开展情绪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加强对情绪理解的个体内部影响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在疼痛领域,基础研究传统上主要关注疼痛的感觉维度和诱发痛的机制,对疼痛的情绪维度和临床上更常见的自发痛研究较少,这造成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脱节.条件位置范式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条件位置范式是研究药物奖赏和成瘾的经典范式.近10年来,它开始被应用到疼痛研究领域.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条件位置范式在疼痛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应用条件位置厌恶范式研究疼痛情绪、应用条件位置偏爱范式探索自发痛机制以及进行镇痛药物筛选.最后,结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了未来条件位置范式在疼痛领域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索不同情绪状态下说话时单个音素的语音频谱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45个被试参加了16PF人格特质测验, 然后对人格测评的虚假结果进行反馈, 同时报告自己的情绪感受。通过记录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回答“是”和“不是”, 然后用语音软件Praat分析辅音/Sh/的频谱参数:前三个共振峰的频率和波段, 结果发现:在平均0.14秒时长的辅音/Sh/上就有了显著的情绪效应, 而且, 频谱参数从中性情绪状态到积极情绪状态的变化量与说话者的情绪稳定性、敢为性存在显著相关; 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音素/Sh/的频谱参数与部分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 尤其是敢为性、敏感性这类与个体情绪、人际交往行为有密切关系的特质; 此外, 不同情绪状态和回答类型下语音频谱参数与人格特质相关不同。本研究结果预示了从语音频谱揭示说话者人格特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表情视觉搜索任务是让作为目标的情绪面孔在其他干扰面孔中呈现,并要求被试快速搜索目标以做出反应.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以表情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两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搜索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目标情绪面孔特征和搜索者即时情绪状态对搜索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1)对微笑面孔的搜索快于生气面孔,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人们对积极的信息有觉察优势;(2)中性情绪状态优于正性和负性情绪状态,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情绪唤起会干扰搜索过程;(3)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均优于无情绪调节策略,且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表情搜索绩效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搜索目标特征及搜索者情绪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焦虑情绪与启动情绪两种状态下的记忆信息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5,28(2):351-355
通过2个实验,研究了焦虑情绪和暂时启动情绪状态下被试的记忆信息的处理。实验一,选取100名大学生,研究高焦虑、中焦虑和低焦虑状态下的记忆操作,结果发现,焦虑情绪的水平与积极词语的记忆呈负相关,与消极和中性词语的相关不显著。实验二,选取86名大学生,随机将他们分成愉快启动组、悲伤启动组和对照组,研究启动情绪状态的记忆操作,结果表明,在启动的愉快和悲伤情绪状态,被试对不同类型的词语的记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2个实验都表明,人们对积极词语和中性词语的记忆数量都显著大于对消极词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基于情绪的发展性问题考虑,利用ERP技术对个体具体情绪状态到元情绪状态这一发展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采用情绪的图片感知范式,2(情绪状态:情绪体验和情绪自我觉察)×4(情绪类别:愉快、悲伤、厌恶和恐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个体报告元情绪状态比报告基本情绪状态所用反应时更长;约在图片呈现后250ms,个体报告具体情绪体验与元情绪觉察出现ERPs的分离,且对自身情绪进行觉察的过程中的ERPs波幅更负。结论:具体情绪体验与元情绪自我觉察存在不同的神经机制。个体元情绪自我觉察对情绪感受具有抑制作用,元情绪自我觉察会降低个体情绪感受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以183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以心率变异性为指标,在情绪诱发和认知任务的两种情况下,系统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运动员自主神经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情绪诱发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分别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影响.正性情绪的情绪稳定性小于负性情绪,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认知任务情况下,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受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共同影响.负性情绪条件下表达抑制策略的效果减弱,正性情绪条件下认知重评策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个体的情绪状态影响工作记忆。以往对情绪对工作记忆影响效应有不同的结果。这与研究者对情绪和工作记忆的操作定义有关。以往的研究关注于情绪效价而忽视了唤醒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因此所得的结论可能产生混淆。本文综述了情绪唤醒如何影响工作记忆,以及这一过程的神经机制和脑机制。研究发现,注意在情绪唤醒对工作记忆影响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中度的唤醒对工作记忆有较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佳  马剑虹  何铨 《应用心理学》2011,17(2):160-168
人类的决策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理性的和认知主导的过程,因此在决策研究中,任何形式的情绪都被避免。最近,一些神经科学的研究显示,情绪是人类决策中的一部分,它不可以与认知分析过程相分离,并且有些时候,情绪甚至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躯体标记假设就提供了一个情绪如何影响人们决策的神经解剖和认知的框架,其核心为决策受躯体状态(或标识信号)所影响,躯体状态来源于生物调节过程,包括情绪和情感过程。该文章介绍了何为躯体标记假设,躯体标记假设的实验研究,以及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